國內壽險業在國內保險市場趨近飽和下,紛紛以參股或是合資方式前進大陸市場,在中國幅員廣大的地域上,大者恆大將是企業獲利關鍵,中壽將是壽險類股首選。兩岸政策利多一波接一波,農曆年前兩岸成功舉行「金證會」後,奠定兩岸金融業新交流模式,金證會協議中,對於中國開放台資券商在特定區域單區設立單一合資「全照」證券公司有了確定方向,特定區域朝向上海、福建及深圳三地,台資持股比例最高可達五一%,提高比列超過五○%,代表著台灣券商將有未來主導權。大陸人口優勢 壽險業搶西進對於兩岸金融合作模式,早在二○○五年國泰人壽搶灘大陸市場,是首家由大陸與台灣地區合資的保險公司,上海東方航空集團與台灣國泰人壽各出資五○%,國內壽險業在國內保險市場趨近飽和下,紛紛把眼光放遠到大陸市場,緊接著新壽與海南航空母集團合作的北京新壽;而台灣人壽改名君龍保險後,與廈門航空合作;富邦人壽與南京紫金控股簽訂合資意向書;中壽攜手全球第二大的中國建設銀行,正式進軍中國,砸下三·七九億元人民幣(約新台幣十七·八億元)參股建信人壽一九·九%股權,台灣壽險業在國內幾近市場飽和困境下,紛紛往對岸尋求新一塊處女地發展!事實上,台灣保險公司要前進入大陸市場的途徑不外乎參股或是設立合資或獨資公司,目前西進大陸的台灣保險公司大都是以合資方式,但投資大陸保險市場也有其潛在的風險必須考量,外資壽險公司恐難在短期內回收投資大陸的成本,就目前有前進大陸市場的保險公司經驗來看,一般新設壽險公司需五至八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會有可能回收獲利。跟著中國市場腳步 搶進先機而參股或是合資確實是目前台灣保險業進入大陸保險市場的捷徑,然而隨中資保險公司積極從事股份改造,參股中資保險公司著實面臨股份占率被稀釋的風險;加上由於中、外企業在資本、管理和技術上本來就存有差異性,合資模式顯易發生理念不合的內鬨。過去依大陸規定外資壽險公司須採不超過五○%合資持股方式進入市場,其目的在保護本土壽險業。金證會決議除了實質基本面設點參股突破之外,中國十八大接班後,也實施新一波金融改革實驗區,繼溫州、珠三角後第三個國家級金改試驗區,福建省泉州市批准成為大陸境內「國家級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此舉將吸引台灣金融機構進一步進行金融合作。政策拉抬 西進壽險股獲利可期從中國新領導人實施的政策邏輯瞭解,福建省將是台灣金融業新基地,中國政策將大部分資源投入福建省,台灣金融要在中國各地百花齊放,勢必要在福建站穩腳步。 除了銀行及證券機構是如此,台灣壽險業也是如此,從中國保監會資料分析,福建正逐步成為台灣壽險機構「大本營」,目前中國五家台資背景保險公司,除了新光海航人壽(新光人壽)外,其餘皆有在福建設點。因此,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標的前,要先瞭解大陸民眾消費模式,中國民眾在銀行存款或購買保險商品時,大部分都朝著國有機構的傾向,這代表著擁有「建信人壽」持股的中壽(2823)最具指標性,建信人壽目前擁有十家分公司,遍布沿海及華中地區,以及逾五千家建設銀行網絡,除了本身自有通路外,建信人壽也與交通銀行等五家銀行體系及建行信用卡中心簽署合作,開拓新的業務來源,增加保費收入。建信人壽二○一二年全年保費收入超過六十億元人民幣,年增長三○○%,中國境內市占率排名位居十八,遠遠拋出國銀其他合資保險公司,在中國幅員廣大的地域上,大者恆大將是企業獲利關鍵,中壽將是壽險類股首選。隨著中國經濟氣氛轉佳,再加上人民幣看漲等議題持續發酵中,許多民眾對中國市場相當感興趣,相信未來幾年國人投資最夯的主題將勢必圍繞在人民幣的議題上,在兩岸市場逐漸活絡與開放情況下,似乎跟著中國市場腳步走,就是搶進人民幣升值財的最佳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