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目前受證所稅遲遲無法鬆綁影響,內資的中實戶及大戶對台股興趣缺缺,每賺一百元就要課十五元的重稅,沒賺的話,則只有當年可扣抵,試問,投資久了是賠錢還是賺錢?除非技術超高,否則掐指一算可知。對高資產投資人而言,長期操作股票要賺錢還真難!想當然耳,大戶、中實戶寧願將錢去買國外股票、資產,或者是房地產等等,感覺風險相對較低,但長期投資報酬也不會比課重稅後的股票差。尤其投資股票並非穩賺的行業,投資人每投資一元,能真正長期賺到錢的微乎其微,最後不但要課手續費、證交稅,現在還來個證所稅,一隻牛剝多層皮,試問,投資賺錢要課稅,那虧損誰來負責?當然聰明的大戶寧願不做,或者把資金轉買其他資產較為有利,長期下來,台灣股市自然將毫無人氣動能不足。台股無量 靠外資撐盤從最近國內投信持續賣超台股,顯見被投資人贖回壓力不輕,內資資金正在失血,不知為何,上位當局卻毫無知覺,資本市場形同一灘死水。就如同之前所言,長期對於整體籌資環境以及經濟成長具有某種程度殺傷力,對台股相對不利,對台灣經濟也不利。同時,另外一個主要的癥結點在核實課稅,大戶擔心資產曝光,財政部秋後算帳、胡亂查稅。多位高資產投資人表示,證所稅問題將他們打入為富不仁的一群逃稅者,對他們傷很大。同時資產曝光後,誰都很難保證缺錢缺得一塌糊塗的財政部不會秋後算帳,寧願不玩,也不要給人有藉口亂抽稅,一場不公平的遊戲,不玩也罷。這也難怪多次打房一樣成效不彰,大戶資金都轉往波動較小、風險較低的房地產市場,在全球資金寬鬆下,台灣股市不但受惠不大,反因為證所稅因素,多數資金不入股市流往房市,間接抬高了台灣房地產價格,想想,到底堅持一定要課徵證所稅,對台灣是好還是壞?台股無量指數難大漲,目前量能依然只有六、七百億元,雖然指數隨國際股市上漲,但很明顯,漲得非常虛弱。籌碼面主要還是靠外資撐盤,投信則持續站賣方,形成一個非常畸形的不對等狀態,萬一國際股市開始較明顯回檔,則目前在小量下且只靠外資撐盤的台股,萬一外資大撤退,恐怕會跌得比任何國家都來得快且急,暴跌的可能性屆時可能會發生。這也是目前大家做台股做得怕怕的,甚至許多投資人愈做愈短的原因,此舉對於台股整體籌碼的安定性並不佳,反而間接鼓勵了投資人更短線操作,以及投機風盛行,對於整體台灣資本市場不利,此為目前證所稅政策所遺留下來的惡性循環後遺症。所幸目前國際股市持續走高,在國際寬鬆環境還沒有改變前,國際股市走高機率還是偏高。同時美國經濟才剛明顯復甦,研判美國要正式結束QE,也須等到明年中過後,機會才比較高,此情況對於台股而言,相對是比較有利。尤其在國際股市普遍上漲情況下,外資將持續買超台股機率高,後勢台股依然可望緩步震盪走高,但在沒有量的情況下,八千五百點天險要過比登天還難。後勢仍可望緩步震盪走高因此台股只能靠輪漲以維繫人氣,明顯的,指數每天空間似乎都不大,但個別股的走勢卻差異相當高,長高股開始回檔,包括F-TPK(3673)、光寶科(2301)、正新(2105)、建大(2106)、聯詠(3034)、潤泰新(9945)等等,都感受到回檔的壓力。而部分個別股則出現補漲或打底味道,包括營建股中的興富發(2542)、皇翔(2545)、長虹(5534)等等高獲利股,都有機會在外資法人持續買進下往上推升。打底股首推蘋果概念股而打底股部分,則首推蘋果概念股,尤其蘋果股價跌破每股四百美元之後,開始展開明顯回升行情,年底新品效應提前在第二季中發酵跡象明顯,雖然不見得馬上持續大漲,但預估最差的情況已過,下半年將倒吃甘蔗,愈來愈好。其中影響最大首推鴻海家族,其中鴻海(2317)、新普(6121)都可留意,而非鴻海家族部分則建議可持續追蹤可成(2474)及F-鎧勝(5264),這些股票拉回月線附近都可留意買點。其餘技術面及題材偏多個股部分,則可留意京元電(2449)、健鼎(3044)、大汽電(8931)、台虹(8039)、禾瑞亞(3556)、銘旺實(4432)及達方(8163)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