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昆山實驗區」出台議題未減,「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九月二十九日又揮劍出台,金光閃閃,絢麗世人目光。看在台灣當局眼裡,則是殺氣沖天,頗有與我「自由經濟示範區」一較高下之勢。台自經區也好、滬自貿區也好,都是為了搭上全球自由貿易的快軌,朝國際性自貿組織(TPP)終極目標邁進,更期藉以強化自身經濟實力,提升國際競爭力。台自經區存有五十五年前老蔣時代出口加工區的成功示範身影,滬自貿區則效法一九七八年「鄧小平經濟學」深圳經濟特區的成功試驗模式。兩相比較,皆為步向國際化、自由化的試點先行,旨在積極營造國際接軌有利舞台,企圖搶占國際經貿一席重要之地,也順應世代潮流,期能強化產業升級轉型。 以速度論,台灣二○○四年就規劃自貿港區模式,二○一二年初研擬自經區大案,至今年三月底成形,第一階段「五海一空」計畫八月行政院宣布啟動,第二階段將俟《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立法通過後實施。中國滬自貿區則出台快速,李克強在國務院閉門會議的反異議拍桌示警,即刻出台,九月二十九日公布首批總體細則中九十八項政策試點的五十五項,次批四十三項則預計年底公布。以深度言,台自經區以「自由化」、「國際化」及「前瞻性」為核心規劃方向。「自由化」及「國際化」以活化人流、商流及金流的法規鬆綁與營運環境為主要;而「前瞻性」思維,則規劃以高附加價值高端服務業(第三產業)為主,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製造業(第二.五產業)為輔。滬自貿區則以開放六大領域(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文化服務、社會服務)共十八項的服務業為主要。值得注意的,是滬自貿區為達成「人民幣國際化」終極目標所推行的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及匯率自由化的一系列「金融開放」改革措施,以及強調以法規鬆綁的「減法思維」取代在稅務優惠等紅利贈禮的「加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