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學歷: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經歷:總統府副秘書長、民進黨中央黨部秘書長 行政院新聞局長及發言人、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聯合國大學高等研究所訪問研究員 國立中正大學助理教授現任:第8屆立法委員 社團法人臺灣大台中發展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臺灣智庫董事長創新問政 讓老百姓富起來台灣正值轉型的重要時刻,而國會在經濟發展新架構建立的過程中,更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為此,《理財周刊》特開闢本專欄,將邀請立法院內具清新、專業問政形象的立委,針對其關注領域,發表精闢觀點,藉此匯聚創新問政的積極力量,成為推升國家進步的動能。最近,「悶」,已經成為台灣經濟的同義詞;焦慮,更是當頭罩下,籠罩著各行各業。何以至此?照理說,台灣人的辛勤依舊、創意的熱情活力未減,不應落此經濟困局。打破悶經濟 新區域主義是出路顯然,在台灣從開發中國家邁向已開發國家之林,已出現經濟發展停滯症候群。而一直以來,台灣在國際間受限於中國的壓制,不易自由參與國際經濟活動;以至於如今所高談的國際化、自由化,實質上,已被窄化為「兩岸化」,甚至是「中國化」。要打破「悶」經濟,我認為新區域主義會是一條出路。最近,我帶領的台灣智庫出版《打破悶經濟──新區域主義的動力學》一書,整合各領域專家學者從不同面向探討新區域主義。台灣智庫更於二○一二年及二○一三年分別於上海及台灣,舉辦「亞太區域發展暨城市治理論壇」,積極在兩岸倡議新區域主義的觀點。十餘年來,國際經貿組織的運作方式產生很大的變化。原規範各國間經貿關係的世界貿易組織(WTO),已失去足夠的動能;取而代之的是雙邊或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對台灣而言,無論是雙邊、區域,還是多邊,我們都不應置身事外。只是,台灣政府在國際間受困許久。以往所建立的經貿合作關係,多以中南美的邦交國為主;正式簽訂的雙邊合作協議,只有台紐FTA以及規劃中的台星FTA。事實上,觀察馬政府的全球化策略,已出現偏差;在過度倚賴中國的情況下,台灣在國際間出現被邊緣化之虞。官僚習氣 綁架政府機器更令人擔心的是:政府機器早已被官僚習氣綁架,動彈不得。目前兩岸雖簽訂ECFA,但成效大不如預期;雖計畫爭取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TPP),速度也追不上鄰近國家飛快的腳步。當我們看到日本爭取參與TPP,中國積極參與以東協為主體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議」(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怎能不心焦如焚?在國際競爭場域,時間已不站在我們這邊,不論是台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或是中國上海的自由貿易試驗區,都應放在更大的區域整合架構下來推動。個人以為,台灣應從全球化下的區域主義思考出路,藉由台灣與大陸已建立的合作關係,及台灣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國際自由市場上厚實的經貿能力,適時地在TPP、RCEP等區域組織內,扮演中國與其他區域國家間介接的橋樑;對中國而言,這未嘗不是引進更大活水的良機。因此,我所主張的新區域主義強調開放而非封閉的精神,以更有彈性的方式運作,不限於國家組織,應利用「超國家層次(Super-national)」或是「國家層次之下(Sub-national)」的機制洽談合作,降低主權爭議,在全球化架構下找到互利雙贏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