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打算課徵「囤屋稅」,將衝擊包租公、豪宅客,但房屋稅屬於地方稅收,中央政府雖釋出補助款作獎勵,唯2014年8合1選舉在即,政策能否落實,存有變數。財政部研修「奢侈稅」,從實施管控的兩年擬延長到三年或四年之討論過後,財政部長張盛和在立委的質詢下,談到不排除對擁有二間房以上的屋主課徵「多屋稅」或「囤屋稅」,引發外界的高度關注,尤其一些置產投資客、包租公,對政府的「萬萬稅」,更是繃緊神經。政府為增加稅收兼打房,可能對房地產再下重手,繼「奢侈稅」嚇退投機客,「豪宅稅」盯上口袋深的豪宅買家後,實價登錄實施後,優先對總成交金額四、五千萬元者進行查核,後再降至查核二、三千萬元房子,並要求賣方依實際成交價申報賣屋的利得(非以較低的房屋評定現值),變相提早進行「實價課稅」,都讓被課到稅的人恨到牙癢癢。六十六萬人成加稅俎上肉根據了解,二○一一年實施「豪宅稅」時,台北市的豪宅成交量降至五成,而「奢侈稅」實施後,市場上也降溫,成交量大受影響。但兩年過去了,台灣房市「量縮、價卻不跌反升」,至於實價登錄實施滿一年,台北市房價仍上漲一○.七四%。雙北市的房價降不下來,加上青年薪資過低,受薪階級薪水十年不漲,追不上雙北市房價的聲音四起,再加上政府無法開源,進而以「加稅」為手段,對房地產再出招。房屋稅依上限課徵 屋主負擔微增台灣地區自有房屋率大約八六%,其中,根據內政部營建署的統計,擁有三間房的人數約有六十六萬餘人,另根據北市稅捐處資料顯示,台北市有殼族中,有五二%擁有兩戶以上房屋;如今,這些人猶如「砧板上的肉」,已成為政府下一個課稅的囊中物。政府若真的開徵所謂的「囤屋稅」,影響層面會是如何呢?哪些族群會大受衝擊?多家房仲業者發表了看法。永慶房產集團研究發展中心經理黃舒衛表示,現行法規對於房屋稅課徵的應納稅額為「房屋評定現值」×「稅率」,而房屋評定現值的決定是在房屋建造完成三十日,由各縣市政府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按各種建造材料所建房屋所評定之標準,並比較各該不同地段所核定。如果再扣除每年折舊後的價值,其實中古屋的房屋稅稅基是遠低於市價的,而以目前住家用的稅率一.二%,要提升到非住宅、非營業用的二%,調升幅度僅○.八%,其實對屋主的負擔影響並不大,也很難達成政策設定的目標。以台北市已經實施的豪宅稅為例,即使「加倍調高」路段率,對於高總價的豪宅來說,也是九牛一毛。再加上地方政府對於「住家用」、「非住家非營業用」的認定標準未定,且稽查成本很高,短期也不具執行的可能,因此市場無感。即便是增稅了,也很有可能會被屋主當成像修繕、維護的管理成本,直接轉嫁給買方,使政策的原意走調。黃舒衛分析,不動產稅跟一般財產稅一樣,分為「持有稅」、「交易稅、「交易利得稅」。其中,「持有稅」就是地價稅、房屋稅;「交易稅」有印花稅、奢侈稅;「交易利得稅」有土地增值稅、建物交易後的財產交易所得稅。抑制炒房 交易利得稅是殺手鐧以各國抑制投資交易的政策手段來說,多從交易稅及交易利得稅著手,才能有效壓抑不正常的投機炒作,或能讓不動產的增值歸於全體國民所享有。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表示,囤屋稅若實施,首當其衝的是「包租公」,無論是多屋稅或是針對房東課稅,都會影響到包租公的權益,特別是兩戶以上的包租公。目前單筆租金超過五千元的包租公,已經要多繳「二代健保費用」,包租壓力更是大增;不過成本是否會反映在租金上端看周邊供給量,若區域供給量不足,房東自然會將之反映在租金上,但如果區域租屋市場供應過剩,房東應會自行吸收。房屋稅調升 地方政府權限其次是替自己與子女置產的買方也會受到影響,徐佳馨表示,不少父母會選擇先買在自身名下,日後再以贈與或繼承方式轉給子女;又或者,像南部小孩繼承南部祖產,但在台北工作,在北部得買自用住宅,或是購買兩戶打通,供人口多的全家使用的民眾,都可能成為多屋稅政策下的犧牲者。全國不動產企研室主任張瀞勻認為,房屋稅屬於地方政府稅收,各縣市政府幾乎都依法定稅率下限(一.二%)課稅,如今中央政府釋出補助款做為獎勵,希望各縣市政府調高稅率,但各縣市政府自有地方自治生態的考量,尤其適逢二○一四年八合一選舉將至,若此時調高稅率,恐怕引起民眾反彈,將攸關選舉成敗、政黨輪替,是否真會加稅值得觀察。而回歸現實面,縱使針對囤屋者調高稅率,但由於稅基仍然偏低,以一間房屋評定現值一百萬元之自用住宅為例,房屋稅每年須繳交一.二萬元,即使調高稅率至二%後,房屋稅則須繳交二萬元。其中增加八千元,看似增加了六七%稅負,雖然符合居住正義原則,但對於口袋深的置產族來說影響實則不大,且目前台灣資金充沛,再加上房地產易漲難跌、大漲小跌的特性,只要坐擁數年,增加的稅負與增值幅度相較,根本是九牛一毛!中信房屋副總經理劉天仁談到,房屋稅若從房屋評定現值的一.二%調升至二%,對真正有錢囤房者,根本就不怕,甚至對一般人也是不痛不癢,應解讀為政府為擴充財政加稅的一種手段而已。囤屋稅幫有錢人製造進貨良機此外,囤屋稅最終將演變成是在幫有錢人「進貨」,首購族反而會買不到。就算大幅調高擁有兩房以上的房屋稅,打壓的是「中等有錢」的買方買給父母或子女的需求,對真正的「超級有錢人」,影響並不大。他說,擁有第二屋的中等有錢買方,因房屋稅增加而選擇出脫房產,然後超有錢的人反趁機收購來囤屋,口袋超級深的超級屋主擁有的房子變更多了,如此下去,打擊不了房價,超有錢人反而推升房價賣給真正有需求的首購族。所以囤屋稅若調得更高,會讓財富轉向更有錢的人集中,房產壟斷在少數人手中,一般人資產會變更少,首購族會更買不起,除非你付出高額的代價,讓囤屋者獲利飽飽,願意賣給你。台灣房屋智庫執行長劉怡蓉談到,台北市在二○一一年實施豪宅稅,以今(二○一三)年台北市豪宅稅開徵有一五八棟、三二一八戶,較去年增加三百多戶。其中被列入課徵對象占比最多的行政區,由信義區以六十八棟居冠,其次依序為大安區(二十六棟)以及中山區(二十五棟),顯見豪宅稅祭出後,台北市的豪宅交易,並未因此受到震盪。對豪宅客群來說,買豪宅就像在買藝術收藏品般,買房觀念早跳脫世俗想法,且手中並不只一間豪宅,因此,雖然也會受囤屋稅的影響,但衝擊不大。主要是這些金字塔頂端客群,對於房屋稅加計課徵豪宅稅所衍生的持有成本,與他們手中持有好地段的豪宅的增值幅度相比,根本天差地別。至於高資產人士面對多屋稅、囤屋稅所增加的持有成本,會啟動汰弱換強,來降低擁有資產所增加的持有成本風險,因此對於購屋會更重視資產的保值性及長期增值空間。打房立意雖美 如何執行是關鍵不過,群義房屋總經理潘家成則抱持著「審慎樂觀」的態度,他認為,財政部規劃的「囤屋稅」,本意並非刻意打擊買屋者,而是要抑制投機、避免炒房歪風,因此,政策重點理當會放在「遏止短期交易」及「課徵所得課稅」上。潘家成分析,即便是囤屋稅施行在即,對中小型的置產客影響仍不大,因市場資金本身需要出口,若有更好的中長期投資標的,資金不會大量投入房地產。反之,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產生,即使課徵囤屋稅,仍不易達成效果。進一步來說,對口袋極深的豪宅持有人,限制效果更加有限。其中,部分人士甚至可能尋求以「公司名義」買房,不但貸企金更遊刃有餘,也不在央行的管制當中,實有諸多合法的避稅管道可操作。潘家成表示,雖然以目前立法態勢看來,是否能有效達到壓抑投機效果,以及後續實施後成效如何,端賴於該稅法之配套規定是否完備。但財政部有意強化落實「居住正義」美意,絕對值得大家一起支持!房屋稅●課徵的應納稅額=「房屋評定現值」×「稅率」房屋評定現值的決定,是在房屋建造完成後之30日,由各縣市政府的「不動產評價委員會」按各種建造材料所建房屋所評定之標準並比較各該不同地段所核定。●稅率:住家用1.2%;營業用3%;非住家非營業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