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歐洲復甦態勢漸明,需求提升帶動新興歐洲出口,在旺季效應刺激下,績效不看淡。其中看好俄羅斯股市第4季上漲機率最高,適時布局基金持股比重高者,可望搶賺一波。最新公布的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優於預期,創下十八個月新高,在總理習近平的帶領下,經濟也逐漸好轉,隨著復甦,市場預期中國大陸對於商品需求量增加,可望帶動能源出產國的表現。除了中國大陸,歐元區公布十月的PMI值為五十一.三,已經連續四個月站上榮枯水位五十之上,顯示製造業持續擴張。新興歐洲 兩大利多浮現以上兩個區域的復甦,到底有何共通點呢?其實,中國大陸和歐洲的經濟好轉,對於新興歐洲是雙重利多!原因是,新興歐洲如俄羅斯、土耳其、波蘭、捷克和匈牙利等東歐國家,商品多半出口到西歐等成熟國家,隨著歐洲各國經濟逐漸加溫,需求提升,有利於新興歐洲的產能。此外,新興歐洲經濟體以能源輸出國的俄羅斯占比最大,第四季是用油旺季的次高峰,也是傳統天然氣消費旺季,對於能源股有激勵效應。而根據摩根投信的統計資料發現,在需求帶動下,第一季和第四季是俄股勝率最高的季節(表一),分別有約七成和八成。因此進入第四季,新興歐洲基金可望有一波拉抬的行情值得期待。施羅德投信產品研究部協理林良軍表示,隨著復甦帶動的需求,中國大陸和俄羅斯已簽下協議,合作開發俄羅斯境內西伯利亞東部和遠東地區的油田開發,預估產能約為一千萬噸,有利未來俄羅斯的穩定供給。林良軍強調,雖然俄羅斯經濟體不差,但投資單一國家的風險相對較高,而且題材較少。而新興歐洲涵括了能源大國俄羅斯、具經貿優勢的土耳其、與全球出口高度相關的捷克,結合各國的利基,不僅可分散風險,也具有更多題材發展空間。新興歐股 本益比低宏利環球新興東歐基金經理人Stefan Bottcher透露,近期歐洲核心國家及周邊國家的相關領先指標,不是已從谷底回溫小幅上揚,便是未再破底下滑。因此,市場預期歐洲明(二○一四)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回正,達到年增率約○.五~一%,預料對於新興歐洲的經濟成長,將能提供正面挹注。台新新興歐洲基金經理人王昱如補充,從評價面觀察,新興歐洲股市本益比仍較其他全球區域(表二)來的低,以新興市場做比較,新興歐洲本益比為八.四三倍,遠低於拉丁美洲的十七.八倍和新興亞洲的十二.六二倍。而新興歐洲的本益比(表三),又以俄羅斯的五.三五倍最低,預期新興歐洲整體的未來,成長空間相當大。林良軍認為,新興歐洲目前的優勢是,除了本益比低外,俄羅斯又是產油大國,而能源屬於消耗品,全球對於石油的需求不會間斷,成為俄羅斯經濟的穩定支撐。從基本面觀察,Stefan Bottcher指出,以中歐地區來說,實質薪資出現谷底回溫跡象,近期相關的零售數據與經濟領先指標也已開始呈現反轉走升的趨勢,後續企業獲利調降的狀況,預料可望接近尾聲。從目前統計機構顯示,不論是外資券商或是共同基金布局,對中歐地區持股水位也都明顯偏低,在基本面陸續回溫下,醞釀加碼的空間不容小覷。新興市場 關注QE動向全世界都在關注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何時退場,對於新興市場來說,關聯性更高。林良軍認為,市場預期QE最快將在明年三月退場,目前的貨幣供給未減少,在美元弱勢背景下,相對的商品價值獲得提升。尤其九月份,QE出乎市場預料,暫停縮減腳步,使得受到資金撤出的新興市場,獲得大量回補,跌深反彈的態勢強勁。而新興歐洲中的土耳其,也受到資金青睞,因為其利率高,能提供約九~一○%的債息,先前投資熱度相當高,但目前則出現一些疑慮需要留意。「主因還是來自QE退場,從現在到明年,我們對於土耳其的投資比重會開始降低。」王昱如透露。土耳其經濟與資金流向的關聯性高,隨著QE退場,預期資金將逐步回流美國,將對新興市場造成直接影響。風險升高 土耳其減碼而且土耳其有經常帳赤字的疑慮,體質較不穩,波動度大,未來在新興歐洲部分,是比較有風險的國家。在操作策略方面,林良軍建議,隨著第四季行情的到來,積極型的投資人,在未來三到五個月,也就是QE宣布退場前,可以適度布局新興歐洲基金,搶賺一波行情。其實今年新興歐洲基金表現不差,以整體基金績效(表四)來看,從年初至今十九檔平均有四.五七%,一年報酬達到一○.九六%。其中,觀察今年來績效前十名的基金中,以摩根東歐基金投資俄羅斯比重最高,占六五%;其次為景順新興歐洲基金,占六三.七%。看好第四季為俄羅斯油氣旺季,股市上漲機率高,可望拉抬相關基金績效,投資人可參考相關布局方向。俄羅斯地位 短期內無可取代回歸到在新興歐洲占比最大的俄羅斯,當前可能感到腹背受敵,因為美國頁岩油的發展技術提升,未來可望走向自給自足,不需再向他國進口石油。市場更預期最快在二○二○年美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油氣出口國。對此,是否會進一步威脅到俄羅斯地位呢?Stefan Bottcher認為,以開採成本來分析,美國頁岩油的邊際成本,每桶約八○美元,俄羅斯開採成本則為四十五美元,成本差距將近一倍之多。因此,單就成本考量,頁岩油開採成本缺乏市場競爭力,所以短期內要撼動俄羅斯或沙烏地阿拉伯等主導地位國家,機率較低。林良軍也補充,因為美國法規對於能源出口仍不允許,因此國內缺乏輸出的管線和設備,未來若想要出口到各國,還需要很長時間的醞釀。除了要先修改法規通過輸出的條件,還要再採購和建置相關設備,所需時間最短也要三年以上。王昱如透露,俄羅斯也非坐以待斃,已經意識到產業的改變,因此開始積極鞏固鄰近的亞洲客戶,目前已經和中國簽署三十年的合作協議,有利於長期的需求供給。此外,日本也是其重要客戶,因為自從福島核電事件後,日本已經全面停用核能,現在主要還是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供給國內需求。在價格方面,俄羅斯也降價銷售,穩固既有客源,用各方優勢來迎接美國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