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金麗萍、秦振家 文/秦振家)創新問政 讓老百姓富起來台灣正值轉型的關鍵時刻,而國會在經濟發展新架構建立的過程中,更扮演關鍵性的角色。為此,《理財周刊》四個月前開闢本專欄,邀請立法委員針對其關注領域,發表精闢觀點,藉此匯聚創新問政的積極力量,成為再創台灣經濟奇蹟的動能,讓全民富起來。談衍生公司,不能不提到台積電。民國七十六年,台積電成立;二十八年後的現在,台積電市值達新台幣二.七八兆元,排名數一數二,是被公認的好公司。它,正是一家衍生公司,以財團法人工研院的技術及人才為基礎,衍生獨立發展的公司。天時、地利、人和 造就台積電台積電之所以能持續成功,絕非單憑政府的研發技術,如果,我們極度簡化過程中的執行細節,誤以為推動衍生公司就是提升國家研發效益的萬靈丹,恐怕也會走進死胡同裡。於是,當「如何提升國家研發經費執行效益?」儼然已是立法院每年預算審查的必考題時,立法委員雖普遍認同衍生公司是一個值得鼓勵的作法;對於如何挑選衍生項目、配合完整的人才培育計畫,則更被委員視為重要前提。據立法委員張嘉郡表示,在政府科研成果的移轉模式中,衍生公司算是最具特色的方式,但並非所有計畫都適合推動衍生公司,它具有多項評估的要件。以衍生公司點火 帶動關鍵產業她說明,當一項研發成果,市場上完全沒有廠商願意接受技術移轉,或沒有能力承接,又需要大量的人才和技術,同時,具有極高的急迫性,這時,最適合以衍生公司的模式,創造研發效益;當相關技術產業進入擴張期後,政府的角色就不宜過重。立法委員林岱樺也同意衍生公司提升研發效益的價值。林岱樺提醒,在落實執行時,如何選擇適合的計畫,十分重要;若只是一味地推動衍生公司,恐怕會促使研究人員流於短視,並使得原需長期耕耘的基礎研究,反倒失去前瞻性。經濟部變身創投 執行過程易生弊病林岱樺認為,如果將國家研發計畫的主管單位經濟部和衍生公司的互動關係,類比為產業界的創投和新創公司,是否有助於強化經濟部的功能?對此,她不以為然。林岱樺表示,目前科專是補助型計畫,若援用民間創投的作法,在執行過程中,會產生許多弊病,包括:公務機構不易管理零散的股份,稍有不慎,還容易落入圖利與貪污的指控。立法委員蘇震清指出,在研發經費中,隸屬應用型的研發計畫,其計畫主持人理應為計畫訂定成立衍生公司的目標。當然,團隊關乎衍生公司成敗至鉅,研發機構應有一套選才、用才、育才的配套作法。建立人才流通機制 才是長久之計一開始,先挑選有創業企圖心的計畫主持人,在研發機構和衍生公司之間,建立人才流通機制;研發單位的人才透過衍生公司,順勢挹注產業界的人才需求。蘇震清認為,計畫主持人經由衍生公司成為企業負責人,並不會造成研發機構的人才流失,反而可使人才晉升管道暢通,建立生生不息的人才養成機制。否則,一名萬年計畫主持人,經年累月,在消極的接案及結案過程中,早已失去戰鬥力,更不會有創新思維;在組織內,極易形成人才官僚化的現象。這時,窩在老舊機制下的年輕新血,不是捲入官僚化的作業流程中,提早僵化,要不就是另謀高就;兩種可能,對組織而言,都會是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