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裝置躍升盤面主流,相關族群成為當紅炸子雞,創傑、菱生、正崴、康舒、兆遠、亞光等亮點題材值得密切留意。穿戴式裝置中分為:一、半導體,其中又包含:晶片(包括近場通訊功能、資料傳輸的功能等等)、感測元件(用以感測或偵測使用者的動態以及蒐集使用者的相關資訊)等。二、電源管理:由於穿戴式裝置將可能會長時間地配戴在身上,也因此電源的有效管理以及如何隨時能充電是很重要的課題。三、光學零組件:包括鏡片(眼鏡)、錶面(手錶)、顯示器、面板以及微投影等,都將會影響穿戴式裝置的功能。晶片是穿戴式裝置的心臟穿戴式裝置中最重要的部份,就是半導體晶片以及感測元件。穿戴式裝置能否發揮其最大功效取決於所搭載的晶片功能是否強大,或者所能支援的軟硬體設備廣泛與否,所有功能都掌控在這顆小小的晶片裡,因此晶片堪稱是穿戴式裝置的心臟。至於感測元件,就與偵測使用者動態有著相當大的關聯,不論是太敏感或是太不準確都會影響到穿戴式裝置使用的便利性。也因此這些相關供應鏈廠商的產品品質是否符合標準,就成為穿戴式裝置好壞的關鍵。那麼台廠之中有哪些廠商能夠讓穿戴式裝置發揮其效用,並且進一步讓市場更加能夠接受穿戴式裝置,使其實用性與便利性更為提升呢?理周投研部整理出來在後市較有可能接到市場上訂單,或是目前已經開始有訂單的半導體族群有:IC晶片的設計以及封裝有創傑(5261)、義隆電(2458)、偉詮電(2436)、晶片封測的日月光(2311)、頎邦(6147)以及擅長感測元件領域的菱生(2369)、敦南(5305)等幾家知名廠商。基本上穿戴式裝置最大的功能,就是對使用者最便利的情況下,能夠蒐集使用者的動態使用資訊,並且透過無線傳輸的技術上傳到雲端運算管理。考慮到使用者必須長時間配戴的情況,因此電磁波功率對使用者的影響,就必須考慮在解決方案中,其中最適合的方案就是採用藍芽傳輸的方式。現在幾乎大部分手機都會有藍芽裝置,透過手機與穿戴式裝置的搭配,而將資料上傳到雲端是最好的解決方案。而創傑可說是這個領域的第一把交椅,近期股價在高檔整理,似乎在等待著穿戴式裝置成長動能的逐漸放大期許能夠再推一把,讓股價表現再創佳績。瑞昱轉投資創傑 成長可期創傑是由通訊IC設計大廠瑞昱(2379)所轉投資的,透過母公司對於通訊領域純熟的技術,使得創傑的藍芽通訊技術得以領先獨步台灣各廠商,公司對於穿戴式裝置未來的成長持相對樂觀的態度,憑藉著母公司技術的加持,未來成長將會相當驚人。另外,甫在日前法說會之中,也宣示要進軍穿戴式裝置的義隆電,則對於觸控的解決方案有所擅長,據傳已接到SONY穿戴式眼鏡的訂單。但是到了下半年,是否真的能夠如公司所希望的開始放量,則有待觀察。除了藍芽傳輸之外,NFC(近場通訊)也是其中一個資料傳輸的解決方案,國內擁有這個技術並且已經與中國大陸電信運營商有配合的,就是偉詮電,不排除有機會能透過穿戴式裝置打進中國市場,但NFC的傳輸距離約在十到十五公分左右,實際應用是否真能符合穿戴式裝置的使用模式,仍有待觀察。感測元件 敦南、菱生值得期待講到感測元件,也是能影響穿戴式裝置有效用與否的重要元件,敦南正在發展的環境/距離光源感測IC,對於穿戴式裝置是否能夠正確地判斷該使用者的相關動態資訊,包含:遠近、位置以及光源強弱等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但由於仍處發展中階段,因此還需要持續觀察接下來是否能夠正式進入商轉。至於菱生的陀螺儀,眾所皆知已在手機上被廣泛的應用,身為世界級的陀螺儀大廠,在現今穿戴式裝置即將進入放量的時刻,也將有機會可透過穿戴式裝置的成長反應在營收上,其近期股價表現強勢,法人買盤踴躍,可以看得出來法人對菱生後市也有所期待。由於現在通訊傳輸效率大大地提升,使得每日所要傳輸的資料容量相對大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電源的有效管理就成為穿戴式裝置能否時時刻刻提供資訊以及通聯的重要關鍵。蘋果供應鏈 正崴將受惠iWatch當今就現有的技術而言,只要有連接線就可以充電,不過那僅限於在室內有插頭的情況之下,國內連接線大廠正崴(2392)的線材,自然是不二的理想選擇!再加上蘋果供應鏈的身分,相信iWatch仍會是當然受惠廠商,近期蘋果將主導連接線的規格統一,相信穿戴式裝置的連接線也能搭上這波統一潮。因此正崴的利基點將相較於其他連接線材廠商來說更強,從近期股價表現強勢,且法人持續加碼的情況看來,正崴後市將出現不錯的表現,投資價值也漸漸浮現。如果把場景移到室外呢?難道有了穿戴式裝置之後,居然也要像手機一樣,為它多帶電池,或者還要再多帶著累贅的行動電源以備不時之需嗎?這樣的話,穿戴式裝置就不輕便了!因此針對這樣的情形,國內業者對於電源管理的重要性,依各擅長的領域都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案。國內電子業中講到電源管理的翹楚,可說是台達電,旗下子公司乾坤科技公司所推出的熱壓式軛流圈科技將可以讓電源毫不流失的有效用在該裝置上,同時也透過該項技術順利的打進蘋果供應鏈,將來有機會可在iWatch上看到該項科技。除了盡量將電源毫不損失且有效能的用在穿戴式裝置上以外,有時仍免不了出現電量用完的時候,那麼該如何才能隨時隨地都能充電呢?行動電源無異是個好選擇,甚至有產業界人士提出可以在穿戴式裝置上加裝太陽能板,大體上說來,就有點像在太陽能計算機上看到的設計方式,以便於可以隨時隨地充電。康舒為智慧電網的佼佼者這些解決方案之中,最讓使用者覺得方便的,應該是無線充電,透過加裝在裝置上的線圈以及未來在各處都可能設置的無線充電站,將來或甚至是透過身上的皮帶、錶帶或是鞋子表面等,都可能可以滿足隨時充電的需求。國內目前無線充電的相關廠商有:電源管理的康舒(6282)、連接器的宣德(5457)、電源供應器的全漢(3015)以及東元集團轉投資的聯昌(2431)等。其中聯昌的相關背景最令人注目,有母公司東元集團技術支援的加持,在無線充電領域的發展將有機會領先群雄。而康舒則是國內智慧電網的佼佼者,對於電源管理以及設計出合適的解決方案可稱為該公司的強項,近日也切入無線充電領域,後市可以持續留意在穿戴式裝置電源管理這塊領域的發展。近日股價出現量縮在高檔強勢整理,籌碼面近期以來也蒙法人青睞,進場加碼布局不少,投資價值已經逐漸顯現,有機會也可逢低布局,中長線應有不錯表現。穿戴式裝置是一種相當輕巧、可供給使用者長時間配戴並且能清楚地顯示資訊的產品,要做到這幾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並不容易,基於長時間配戴的特性,裝置本身與外界的接觸不免頻繁,因此若以眼鏡或是手錶型的設計來看,磨擦後的刮痕是無可避免的,甚至更有不小心將眼鏡或是手錶掉到地上的可能。因此對於耐磨、耐摔的設計與要求應運而生,裝置表面若用藍寶石基板為材料,其相對耐磨且強度夠可以耐摔,還有價格便宜等優勢,相當適合用來當穿戴式裝置的表面材料。藍寶石基板 兆遠股價創新高國外的極特先進在下半年藍寶石基板需求暢旺的情況下,已創下二○一一年以來的新高,將帶動國內在藍寶石基板的相關廠商包含兆遠(4944)、越峰(8121)以及今年即將重啟IPO的藍寶石基板廠獲利王─銳捷(5256)股價向上,另外兆鑫也將登錄興櫃交易,看好今年藍寶石基板將可能經由穿戴式裝置而出現爆炸性的出貨成長,有可能帶動接下來三月藍寶石基板的報價上揚,因而各家廠商紛紛出現擴產動作。其中上市的兆遠股價更是已經創下兩年來的新高,股價最高四○‧九五元,就中長線的角度來看才剛剛啟動,以今年藍寶石基板的後市來看,將可帶動基本面業績出現好轉,中長線投資價值已經浮現,目前技術面仍在高檔整理,逢回量縮仍可分批布局。而在提供顯示訊息方面的技術,則有幾項可以供生產穿戴式裝置業者考慮,取決於每種裝置的各應用領域不同而有不同的顯示技術,包括:OLED面板、顯示器甚至可以用到微投影的技術。就顯示器來說,由於穿戴式裝置所需求的是輕薄、低功耗等特性,讓電子紙這項在顯示器上沉寂已久的科技再次找到了應用的空間,因此元太(8069)與索尼以電子紙的科技為基礎研發出新產品─Mobius,這項產品相較於其他顯示器科技,能在裝置沒電時仍能保持螢幕一定亮度,另外也因為電子紙能夠在陽光下直視不反光也成為這項顯示器的另一項特點,近期已獲國外部份廠商訂單。錸德(2349)所轉投資的錸寶則在OLED面板的開發領域上有所成果,OLED面板具有省電的特性,對於穿戴式裝置的電源管理效能來說能有很大的助益,而OLED顯示畫面的清晰度更是使用者的一大福音,且其輕薄、可彎曲的特性使其可塑性強,但缺點就是可能容易進水氣,因此尚未被廣泛地使用在穿戴式裝置上。微投影 亞光找到新藍海顯示技術中最讓人覺得酷炫的,大概就是微投影技術了吧!有了微投影,就不用擔心穿戴式裝置本身面板顯示的清不清楚,因為直接把畫面投射出來,自然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國內以微投影技術切入穿戴式裝置的廠商有:亞光(3019)和揚明光(3504),其中亞光以DLP(數位光源處理)的技術已經成功地切入光機組裝代工,而這項方案為微投影市場的主要解決方案,此番穿戴式裝置的興起,恰好為過去發展微投影技術的廠商找到新出口,也找到應用技術的新藍海。就近期亞光的股價表現來觀察,呈現高檔整理的態勢,大底完成且已經明顯出底,來到中長線的攻擊發起線,二月以來外資也出現買多賣少的表現,代表法人已經開始看好其後市發展,因此投資人可以考慮在這裡尋找中途上車的切入點。找對的產業賺順風財這次的MWC大展,我們不難發現到一個現象:各家發表的廠商現階段只能透過簡單的感測功能、定位系統以及無線傳輸等將「個人」的使用資料以及動態完整地記錄下來,包括本次封面故事所提及的各部份零組件也都是只停留在硬體製造階段。由於現在的穿戴式裝置偏重的是個人使用者的動態紀錄,因此在技術應用上僅能看到娛樂、運動以及醫療這三項最主要的方向,其中市場上最看好的在遠距照護的市場,也就是能夠透過遠端隨時監控使用者的動態,但是這項應用上將會出現較大的障礙,也就是使用軟體介面的統整。且硬體製造的跨入門檻偏低,因此只要各領域廠商下單給代工廠,便能夠取得產品,而且產品的現狀仍是設計成要與手持式裝置連結才能動作,因而除了能夠單獨使用之外,重點還是在於軟體的整合,現階段在市面上有二種主流軟體介面:一是谷歌的安卓系統,另一則是蘋果的iOS系統,另外市場正在崛起的三星TIZEN則仍不明,不過單就主要二大系統整合的困難度而言,各有各的好處與缺點,如何能夠互補是下一階段穿戴式裝置能否普遍被市場接受的關鍵。不過,科技發展進度總是快於預期,產業研究指出今年下半年開始穿戴式裝置就有放量成長的機會,透過物聯網的普及穿戴式裝置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將有爆炸性成長,鎖定相關供應鏈並能找機會切入,將有機會順著產業潮流向「錢」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