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台灣甚至驚動世界的三一八學運,在王金平院長石破天驚地宣示「先立法,後協商」之後,急轉直下,終於「見到天光」。但學運乃因台灣社會糾結的問題而生,學運更進一步將問題的癥結充分暴露。正因為問題極其嚴重,而且棘手難解,學運才會蓄積如此巨大的能量,持續二十餘天,更召喚數十萬人走上街頭。經過二十餘天的衝突,在街頭、議場、媒體上無所不在的論辯,不但幾乎全民皆已參與其中,而且問題的底蘊、潛藏的問題、形成的原因、各方的利害、種種力量之間的糾纏、折衝、合縱連橫也愈來愈清楚地暴露出來。如今只因學生的四大訴求多多少少得到回應,且師老兵疲,後繼似已無力;然而這許多更根本而重大的問題難得有機會展示於大眾之前,卻不能徹底解決繼續為禍,豈不是天大的遺憾?學運之被引爆,最直接的問題,就是立法院已完全失去理性議事的空間。服貿協議九個月前送交國會,前有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的全面杯葛,後有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三十秒內在議場角落無奈地宣布全案移送院會表決,一直遷延至今不見寸進。即使王院長已宣布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之後再協商審查方式,但國民黨立委認為連監督條例都會在無窮杯葛之下難有所成,擋在其後的服貿更將遙遙無期。此問題的癥結在於立院朝大野小,只要動用表決,任何議案民進黨只能徒呼負負,唯餘杯葛一途,碰到他們認為事關重大的服貿與監督條例,更不敢輕縱。朝野互信如何建立,人民的福祉如何得到確保,是目前待解的第一個結。但對成千上萬走上街頭的年輕人而言,因台灣經濟陷入困境,而前途茫茫、薪資倒退十六年;如何提升經濟競爭力、扭轉發展的頹勢,進而許年輕人一個光明的未來,恐怕是更切身攸關的結。學運的動力漸弱,轉瞬將走入歷史,但因而暴露的這些糾纏台灣生存發展的夢魘,不會隨之而去,又該誰來接手為台灣解危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