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網路,筆者算是相當現實的使用者,好用就用,不好用沒新意就drop掉,不過這其實也是一般使用者最簡單的行為,不會有一廂情願的使用者的,東西一定要好用才有回購,而這個回流、回購,在網路世界稱黏度,是早期投資的重要指標之一。其實六年前我還在念碩士時就很少用成大的BBS(夢之大地)跟無名小站了(賣給雅虎奇摩後於二○一三年底正式結束服務),因為當時我已經熱愛地圖日記,算是郭家兄弟產品早期愛用者。由於大學時不太愛念書創辦兩個國際社團,結交許多國際學生朋友,有用過一小陣子MySpace,但當Facebook出現後,我便直接drop MySpace,擁抱臉書帶給我聯繫溝通上的方便。當時大家還是用MSN,後來微軟買了Skype,我就砍了MSN,電腦上通訊軟體盡量維持一~二個就好。那些年,台灣大約比較有名的電子商務網站是PayEasy或FashionGuide,消費者幾乎是以年輕女性為主,由於當時台灣電子商務才剛成熟,沒有太多的競爭,能夠透過行銷獲得關注的網站幾乎都能賺錢。全球的網路世界,幾乎是美國企業主導的創新應用,而台灣在這個領域亦是經常跟著美國的發展而演進,約莫是二○○八經濟危機後,以中、韓為主的亞洲網路圈扛霸子才陸續受到全球產業及投資人的重視。電商京東為阿里巴巴打前哨戰最近全球網路圈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中國電商霸主阿里巴巴(Alibaba)上市在美提出IPO,沸沸騰騰的,估值竟然喊到二千五百億美元。在此同時,大陸第二名電商京東(JD US)於台北時間五月二十二日晚上上市,投資人以十五倍超額認購,募得十八億美元,首日漲幅一○%,估值來到二六○億美元,亦優於預估的二四六億美元,顯示美國股民對於大陸電商相當有信心,也為剛在美提出上市申請的阿里巴巴打了前哨戰。其實阿里巴巴上市,我個人覺得沒什麼好意外的,一間公司成長到年營收逼近百億美元,又身處這麼龐大的消費市場,有這麼多專業經理人需要舞台,線上線下服務(Online 2 Offline)又還有太多東西可以做,根本做不完,有企圖心想經營巨擘等級企業的創業者,都會選擇讓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主要戰場上市。不過中國的網路圈這十年來中西大戰及彼此競合真的相當精采,值得注意。除了中國搜尋巨頭百度力戰全球搜尋巨擘Google,政府及中國社群小霸主人人網讓全球社群一哥Facebook無從進入、中國電商盟主阿里巴巴自從以淘寶網逼走eBay後不斷創造不同電商模式甚至透過策略併購開發號稱「地網」的物流與圖資系統,滿足中國及海外市場,年交易額甚至一度已超過Amazon及eBay總和,中國通訊軟體天王騰訊(Tencent)從QQ通訊服務起家到推展出威震八方的微信(WeChat),在中國網路中占有前端地位也差點把韓商NAVER的LINE打趴。從騰訊與阿里巴巴的互別苗頭,到從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Sina Weibo),騰訊自行推出騰訊微博(Tencent Weibo)開始,彼此在社群、電商、行動通訊就不斷較勁,到進幾年攜程網(Ctrip)及百度投資的去哪兒網(Qunar)都在美國風光上市後營運穩健,這些在不同領域起家的中國網路巨頭們彼此都想進入對方的領域,試圖讓網民們不論手機怎樣滑或是滑鼠怎樣滾,都在自己的服務介面上,準備系統性地吸眼球、吸鈔票。中國的網路巨人驚艷世界我不諱言地說,縱使台灣網路及軟體創新者充滿創意與細膩,在全球來說算是仍相當有競爭力,但中國網路及軟體創新者的競合概念及規模,早已不是台灣所能比擬,甚至連今年全球社群一哥Facebook買Whatsapp都已經趕不上潮流,或許這跟美國individualism文化因素深深相關,但商業的世界講求是市場能力,中國的網路巨人已然驚艷世界。除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攜程網、去哪兒網及以防毒軟體起家的奇虎360各據山頭外,中國行動軟體與網路應用當紅炸子機應該是小米創辦人雷軍所孕育出的小米軟體生態系,小米並非單純的手機製造商,它的成功來自於精準且有爆發力的媒體行銷操作及開創具個性化的軟體應用及開放創新平台,讓使用者的回饋建議直接成為軟體創新的基礎,並藉此產生市場話題來強化行銷,精準抓住產品創新與媒體行銷的循環。故也難怪小米創辦人雷軍會說小米是個軟體公司,就我來看,小米生態系則是十足的物聯網生態系,透過行動載具,以軟體為核心來服務使用者。 台灣年輕人軟實力 不遑多讓中國網路軟體的崛起其實也跟台灣有不少淵源,但這不是這次文章的重點,希望透過這次專文,協助投資人多了解對台灣年輕人在搞的網路、軟體到底存在怎樣的投資機會。回想起六七年前的我,大概就只用Skype、地圖日記跟Facebook,其實當時矽谷的網路、軟體才剛開始流行、崛起,台灣這邊當時較為活躍的大概是無名小站、噗浪(Plurk)及FundP等為主的台灣網路先驅們所建立的平台。當時我正配合目前服務於Sequoia Capital的朋友進行New Venture Creation一書的編撰,特地收錄超過三十間我認為台灣這邊超有potential的公司,其中網路部份包含後來被國際團購巨人Groupon買走的地圖日記,其實二○○九~二○一一的那些年正是台灣網路圈起重大變化的年代,四年多來,這個巨大變化後面最重要的推手莫過於林之晨(Jamie Lin)向矽谷YC取經所推動的appWorks 育成創投模式。這幾年除了社群、電子商務、遊戲等網路服務型態,隨著行動載具的成長,行動軟體(app)的快速成長及前述網路服務型態的行動軟體化是相當重要趨勢,台灣也相當爭氣地不斷出現具有價值的亮點,最具指標性就屬去年初我就介紹給國際大創投的Gogolook(走著瞧),當時我評估他們應該多方競逐,一點不讓我意外,半年後被韓商NAVER豪氣以約五.二九億新台幣買下,振奮台灣網路與通訊軟體創業圈。Gogolook及其知名的防詐騙電話軟體Whoscall資料可能隨意查詢都有,我也不再贅述,其實最重要的是台灣網路軟體人才真的具有世界級創造力與市場布局能力,往往僅差資金鏈的不支持而讓創新死掉,相當可惜,Gogolook的例子直接證明台灣年輕人搞網路跟軟體很有搞頭。國際大公司買下的台灣網路公司綜觀台灣從二○○○年以來,台灣這塊小島上其實有不少本土網路公司因在各自的垂直領域經營績效良好而獲得國際網路公司青睞,創辦團隊在台灣網路業IPO市場不成熟的狀況下得以透過M&A獲利出場並增加擴張營運的本錢。從創立於台北的網路廣告商亞洲網(Asiadnet)被曾為全球首屈一指的網路廣告代理商Double Click買下(後來Double Click被Google收購),被雅虎奇摩買下的中港澳知名社群網站無名小站,被日本電信大廠KDDI買下的全球最大華文音樂串流服務商KKBOX,到被Groupon買下的創新型態社群網站地圖日記及被韓國大廠NAVER買下的國際級創新行動軟體新創公司Gogolook…族繁不及備載。這些跨國網路或軟體公司為何要買台灣公司?除了這些公司在他們經營的領域有忠實的用戶、穩定現金流、當地市場使用習慣的深度了解,甚至具有可全球擴張的商業模式,其實台灣優質開發與經營人才及大中華區市場崛起所需的語言文化力也是考量關鍵,若業務相近或符合自身發展策略,與其自己在當地市場建立基礎,不如直接入主地頭蛇,以達快速進入亞洲市場的目標。從那些年鮮少有網路或遊戲公司在台灣IPO後有好下場到這些年除了經常受到國際知名媒體TechCrunch或矽谷投資聖經Red Herring關注,亦不時被跨國網路或軟體公司青睞納入其全球營運體系,資本市場對於社群網路及遊戲公司也相當友善,這個現象有兩個主要原因:股民結構年輕化一是來自投資方,我認為這十年來股民從四五六年級生為主到六七八年級生這個世代交替期有關;二來是六、七、八年級生是主要的網路使用者、消費者,不僅了解網路或軟體,也直接貢獻營收,對於網路或行動軟體服務的信任度亦遠超越上個次代,資金、人才、市場都是屬於相對成熟期的這些年(目前最需改進的,大概是咱們國家的通訊基礎架構遠落後韓國吧!),網路與軟體公司上市櫃時的股價表現也令人驚艷。就拿華人知名社群網站愛情公寓 (尚凡資訊(5278)掛牌首日收盤價在一八七元,包括在台做早期投資的日本創投CyberAgent等早期投資方開心出場。線上遊戲開發商歐買尬(3687)以每股一二○元,因為一款遊戲「Luna Online」大熱賣,曾經創下同時十五萬人在線上的佳績,已經不輸給國內大型線上遊戲商(大宇、第三波、智冠、昱泉...等等),使茂為歐買尬在二○○八年創下九.一五億元營收,稅後盈餘三.二二億元,由於當時資本額僅三九○○萬元,因此全年EPS創下八二.六九元的佳績。由於「LUNA」持續吸引玩家支持,二○○九年也為茂為歐買尬帶入佳績,當年營收達八.五三億元,但二○○九年為了符合上市櫃的規定,以盈餘轉增資使股本增加三倍達一.五六億元,股本膨脹,但EPS仍達十.六四元,獲利能力相當驚人。於二○○二年正式掛牌的遊戲橘子(6180)股價約在每股一三三元,獲利能力相當強,幾年來集團式經營,是台灣遊戲商的人才庫。台灣網路圈化學變化天天在進行自二○○○年網路泡沫化以來,台灣網路以影音媒體串流為主要內容的平台仍蓬勃發展,輔以歐美網路服務及交易行為日漸成熟且台灣網路通常受美國網路發展影響,台灣產業與商業模式產生多元變化,各種以線上購物或購買服務為獲利來源的電子商務網站、以廣告、會員與點數收費的線上遊戲、以廣告為創造線金流來源的社群互動或資訊平台與服務到純金融、投資服務等等到現在網路的生意千百種,實在是族繁不及備載。這幾年來小弟除了有幸與國際創投朋友共同寫作,探索台灣有淺力的新創公司並讓歐美讀者了解以外,亦與一些在創投、在創業或在企業服務的年輕朋友成立並經營中華創業家跨界交流協會(Entrepreneur + ),以產業志工身分創造交流平台給創業及早期投資朋友們,過程中的確注意到不少網路或軟體新秀,台灣網路圈的化學變化幾乎天天在進行,前PChome營運長謝振豊領軍的Uitox集團,募集了八億資金,進攻全球電子商務市場;東森集團入主台灣資深電子商務品牌網勁科技,遠傳以台幣一.三億收購時間軸科技。早期機構投資方面,投資過iHealth 藥宅配網(後由日本企業投資且營運良好)的appWorks Venture投資台灣最大網路餐廳訂位平台EZTable,讓台灣優質新銳藝術創作走入我們生活的Fandora。幫遊戲玩家關注好遊戲的遊戲酒吧(PubGame),修繕達人平台5945(呼叫師父)及連續創業家郭氏兄弟所領軍的電商平台等等,投資過宇峻奧汀(3546)、愛情公寓、愛評網(iPeen)、愛料理(iCook)和FashionGuide(愛漂亮)的日本創投CyberAgent Ventures 注資線上食譜達人愛料理iCook,這些公司雖然仍處創辦初期,但多半在投資時已有不錯的現金流。這些投資當然僅是冰山一角且後續還有很多中後期投資機會可切入。人氣指數與轉換率高的潛力網站除了這些被台灣較活躍投資機構投資的新創公司外,我個人亦相當欣賞人氣指數與轉換率(從瀏覽轉換至消費的比率)皆高的網站諸如專注瘦身議題與產品的iFit(愛瘦身),帶領民眾關心健康議題及產品的iHealth(愛健康)、寵物飼主最愛的iPet(愛寵物),充滿台灣設計師作品的亞洲最大設計商品網路購物商城Pinkoi;協助台灣設計在世界綻放的品展設計Pinzaan;有幾個正在累積使用者數量甚至仍然在開發的產品如專注優質快速叫車服務的Easy Taxi (由實力雄厚的德國三兄弟投資,目前力戰本土車隊叫車系統及Google投資的外商Uber);以一款WhatsTheNumber電話搜尋app起家的StorySense,團隊充滿MIT Media Lab創新文化;由台北市知名共同空間Changee打造之專注於專案合作及尋找夥伴的新型態商務合作平台ChangeeAcross;團隊具有神秘色彩的社交軟體開發商Scoopr。我認為它們商業模式可很多元且獲利淺力相當值得關注,它們的成長及市場破壞力,亦直接關乎台灣未來在物聯網的地位。綜觀十五年來全球網路創新應用的發展快速,很明顯地,資本市場關注對象逐漸由創新能力超強的美國矽谷網路巨人轉移到即將成為世界最大市場的中國網路及軟體巨擘,而轉移過程中,台灣吸收來自美國的創新文化並近鄰著中國及東南亞龐大市場商機,網路平台創新演進中又遇物聯網世界的日漸成熟,或許您會問:台灣在網路社群、電商、搜尋、遊戲、行動通訊、大資料等等應用有怎樣的挑戰與投資機會呢?若您對本文任何一間公司有興趣,或看到怎樣的網路或軟體公司邀請您投資,歡迎來信討論。未來將結合業界友人從與市場需求有關的Product Market Fit,與Conversion Rate及Scalability有關的Business Model及是否能典範轉移至中國或東南亞市場觀點來分析,多多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