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頗為費解的俗話:「地獄是以善意築成的」;在台灣卻得到最好的印證。八德合宜宅的雪球愈滾愈大,媒體更宣稱朝中大官人人自危。如果查賄的意志無比堅定,調查的手法足夠高明,則順藤摸瓜,從合宜住宅到都更到市地重劃、區段徵收,其脈絡將牽連日廣,台灣每一個角落都黑影幢幢。國際評比機構將台灣的貪瀆指數直與印尼、巴基斯坦等惡名昭彰的國家並列,官員紛紛厲聲辯駁;如今看來,似乎也全非捕風捉影。二○○八年馬總統壓倒性的勝利,根本原因正是人民對醜惡的貪腐風氣已忍無可忍,期待以清廉標榜的馬總統可力挽狂瀾。顯然馬總統也讓人民失望了。這與他本人的清廉無涉;相信他亦有意端正政風,無奈雙腳深陷一個超完美的罪惡淵藪,不但難以回天,恐也身受其害。追溯這個罪惡泥淖的根源,正是國父孫中山先生充滿了善意的理想。數千年來,土地向來是積攢財富的捷徑,「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柢固,卻是有財有勢者賺取暴利、貧富日漸懸殊的根源。一方面要將不勞而獲之利還諸全民,一方面他又深受美國庶民哲學家亨利.喬治單一稅的薰陶及共產主義土地歸公的影響,乃於三民主義中高倡「平均地權」,用高達一○○%的土地增值稅配合自報地價,期望讓漲價完全歸公。此極度理想化的善意被載入中華民國憲法之中,而貽害無窮:一○○%增值稅與自報地價完全不可行,乃一改再改,變成與所得稅扞格的一套不歸財政部管的稅制及不食人間煙火的公告現值、公告地價制度。結果漲價非但無法歸公,房地產稅負反而低到可笑的水準。有人統計,二千萬的房子稅負竟不及一百萬的汽車,可見一斑。蔣中正總統的「耕者有其田」也充滿善意,但將農地與建地截然劃分,造成百倍、千倍價差,成為政治人物的聚寶盆。這兩大善意加在一起,築成全世界最完美的貪污天堂,人民,就深陷地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