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如夢似幻的本夢比帶動台北股市對生技投資的狂潮,從今年國內生技月參展廠商規模破紀錄爆攤來看,下半年生技儼然成為投資顯學,本篇整理國內生技各大類別廠商,讓投資人一次掌握!六月初甫結束的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除了提供國內外電子產業界一個交流的平台之外,也是國內各家電子廠商在國際產業界露臉的機會,或許會有讀者覺得一般投資人既不是電腦玩家也不是相關科技研究人員,又何必花時間去了解展覽的趨勢與流行,但是對於想要成為領先掌握產業趨勢的《理財周刊》讀者而言,世貿一年到頭所展示的各個領域的最新科技與應用,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概念。正因為術業有專攻,讀者也不需要虛耗精力去死背硬記那些艱澀難懂的科技或生化用語,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成為投資眼光精準獨到,能掌握下一波盤面主軸的股市投資人,不做功課是不行的,至少要對自己所投資的族群有基礎程度的了解,能洞察未來趨勢發展的大方向概念,才不會被撲朔迷離的多空市場消息迷惑,落得跟盤面上叫好又叫座的個股擦身而過,甚至背道而馳選錯投資方向與標的物的窘境。以今年亞洲最大電腦展Computex為例,觀察展覽前後台北股市的交易市場中表現出色的族群,不難發現有不少個股是在這次國際電腦展中引人注目的相關科技類股,這些炙手可熱的族群不僅在電腦展中成為眾家媒體聚焦的吸睛亮點,連帶使相關供應鏈的股價表現也跟著水漲船高,包括:穿戴式裝置、智能科技、行動運算、變形時代以及觸控顯示等五大主題,以上趨勢本刊早在七一三期的特別企畫,與七一六期封面故事就提到過,這些連富可敵國的郭董與晶圓教父張忠謀都按讚的產業,無庸置疑正是二○一四下半年不投資不可的明日之星,更是這次將台北股市推升過九三○九點的主要幫手。資本市場資金由科技轉生技當電腦展熱烈登場,在科技推陳出新的氛圍之下,也推波助瀾帶動了台北股市屢創新高的資金活絡行情,當時序進入了Computex已畫上句點的六月下旬,市場上的資金又將何去何從?客觀說來,市場資金從來都不缺乏投資標的,缺乏的只是讓資金切入的好時機與值得拿來炒作得沸沸揚揚的話題,適逢科技展剛落幕,相信資金將會持續尋找好題材,進而帶動該相關類股族群成為盤面焦點。那麼平心而論,台北股市中除了電子股的題材容易激起投資人對於股價攀升的期望與產業發展的夢想之外,另一個最能讓投資人有做夢行情的類股就是─生技類股,細究生技類股所包含的範圍有:新藥研發、製藥、原料藥以及醫療器材等,是近年來才剛在台北股市中崛起的一股不容小覷的新勢力,一年到頭消息面亮點持續不斷,為國內投資市場注入源源不絕的新活力。生技月話題將帶動生技股行情二○一四年全球重要的醫療生技展跟年會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換言之,今年生技產業可望延續去年漲勢,話題持續延燒。以六、七月來說重量級展覽密度更高,可望帶動生技類股再創高峰,比如六月開始將舉行美國芝加哥臨床腫瘤學會年會、中國(上海)國際醫療器材展覽會、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世界製藥原料中國展等等。讓我們將範圍縮小到兩岸三地,由於生技展的話題炒作,將有利於台股輕薄短小的生技股表現,六月十九日開始在國內舉辦的台灣國際醫療展將可能成為推升國內生技股在台北股市表現的最佳動能,緊接六月二十六日到二十八日在中國則有世界製藥原料展,緊鑼密鼓的進行到七月底有大規模的台灣生技月展覽,其中七月底的大展國內參展廠商超過七百家,展覽規模再創新高,由此可知從第二季末開始,國內的生技業正是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的好時機。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為全球生技產業後市反應的領先指標,約略可以從指數以及與均線的相關位置知道,現階段位於反彈的架構當中,由於近期高檔的強勢整理讓指數站上月線,季線也開始翻揚向上,對於指數的上漲而言雖有助力,但近期以來可以發現指數有橫盤整理的味道,這是從指數表現的技術層面來觀察所得到的結論,那麼如果能夠從國際大藥廠的動向來驗證,是否會較為有力呢?近期以來國際大藥廠紛紛傳出相互併購的消息,這波整併潮不外乎是為了增加產品系列,提高市占或拓展行銷通路完整性等等,由於研發成本不斷攀升,而新藥的核准率卻低得可憐,大廠的營運愈趨艱鉅,隨著美國歐記健保即將上路,更讓原本日益惡化的經營狀況雪上加霜。相準美國這個全球最大藥品市場即將有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大廠們無不繃緊神經,想方設法全力以赴迎接這個大挑戰,卻禍不單行偏偏遇上主力暢銷藥品的專利即將陸續到期的壓力,面對營收及營運成長將被學名藥所侵蝕的惡夢,這些接踵而來的難題,逼迫大廠們不得不嚴陣以待。國際藥廠併購 改變產業結構因此不僅是採取整併,也透過策略聯盟的途徑,補足研發的不足,加速開發新藥的腳步,絞盡腦汁尋求最有利基的戰略夥伴,甚至透過合併他國的製藥公司,實現優勢互補,直接取得在地銷售通路,幫助產品打開新市場,因而開啟了製藥產業國際合作的契機。可想而知,無論是已經拍板確定或是正在洽談中的合作方案,都會為接下來的生技業帶來一股新風貌、新氣象,其中併購金額最龐大的莫過於輝瑞(Pfizer)為了併購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所提出的超過一千億美元的金額,雖然結果由阿斯特捷利康的董事會宣布拒絕此項併購,但此舉已清楚明白的讓市場知道這波全球藥業的整合風潮已經進入到白熱化的階段。另外,加拿大藥廠瓦令特(Valeant)要以超過五百億美元的金額收購生產熱門醫美材料的愛力根(Allergan)的計畫也尚在洽談中。以上不外乎是為了強化公司財務體質,提升獲利或是鞏固原有的領導地位所必須的手段。除了以上兩宗近期在國際上併購規模金額較大之外,其餘已經確認收購的還有:諾華一六○億美元收購葛蘭素史克的癌症醫藥業務,葛蘭素史克則以七十一億美元併購諾華的疫苗事業,拜耳以一四二億美元金額收購默克的健康消費品業務,以及印度的太陽藥業以四十億美元的金額併購同業的倫巴矽公司(此舉將讓印度太陽藥業成為全球第五大學名藥製造廠)等等併購案件,林林總總不勝枚舉。禮來穩坐動物醫藥市場龍頭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法國禮來(Eli Lilly)以五十四億美元收購了諾華動物醫藥部門,將使禮來的動物保健業務獲得進一步成長與多元化,豐富了原有的產品線,預計未來有機會成為動物醫藥市場的先驅,穩固了全球動物保健領域的領先地位。分析以上幾宗國際併購案的脈絡不難發現,國際大藥廠間的併購並非只是全面性的單純收購,而是有策略性的資源整合取長補短,達到效能互補的目的以求提升產業競爭力,也因此在進行併購策略時會考量資金流動與最大經濟效益,不會讓已經成功的併購案造成現階段企業在營運上的經濟負擔。既然國際間整併的熱潮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那麼台灣又怎能置身事外?國內生技產業雖然起步得晚,但是當然也有值得被世界大廠併購的好企業,眾所周知的就是先前在市場上引起話題討論的美商艾威群(Alvogen)併購國內美時(1795)的合併案,雖然目前仍在投審會尚未通過,但是光是被國際藥廠相中,具有與世界接軌的被併購價值這一點,就已經足以證明國內也有藥廠傲視群倫,具有躍上國際舞台的實力。那麼美時到底有什麼樣不同凡響的優勢能夠得到外資的青睞,進而能讓國際級的製藥大廠願意花約六十億新台幣,耗時長達三年的閉鎖期(三年對於生技業來說是相當長的時間,因為藥物在研製發展的過程中風險相對其他產業而言變數較大),只為吃下美時私募案約占六七%的股權,將美時納入旗下呢?美時是國內首家製藥廠中能夠在早年國外新藥尚未在國內認證前,就能夠以當時國內衛生署的「七十七法條」捷足先登將國外的新藥以「監視中新藥」引進國內市場的企業,由此可見美時的實力遙遙領先,早在很久以前就已非國內製藥同業所能望其項背,但是美時不以此為滿足,反而居安思危以此為契機,大幅拉開與其他台廠間的差距,透過三個策略方向趁機拉高進入產業的門檻:一、跨足較難研發的新劑型生產;二、進行困難度較高的學名藥研發,包含同時研發新藥;三、持續開發行銷通路,擴大銷售點。這樣出奇制勝的策略讓美時在國內的製藥業中如鶴立雞群一般,樹立了有別於同業的營運模式,尤其近年來美時不僅通過美國FDA的查廠,還是國內唯一同時通過歐美日三方藥監單位查廠的藥廠,這些來自國際衛生單位,全世界都有目共睹的保證,自然是美時在國際製藥業中屢受肯定最好的證明,也因此才能陸續吸引國內外各新藥、製藥廠等想與之尋求合作的對象接踵而至。新美時將重新認列新併公司營收在這個過程中美時仍持續不斷地累積實力,直到去年底獲得美商艾威群欽點,終於找到了最佳拍檔,艾威群除了參與美時的私募案外,更讓美時併購艾威群集團的台灣、中國、韓國以及印度分公司,此舉讓合併後的新美時將一躍成為亞洲前五大學名藥廠,同時成為艾威群集團的亞太營運總部,對雙方來說都是大大的加分。新美時在合併後將會擁有三百項產品的專利,而且與市場的重複性低,再加上銷售通路因合併而快速擴增,將推升新美時合併後的營運動能,雖然在第一季財報中出現營收衰退,主要原因在於相較於去年同期少了一次性的權利金收入,因而讓第一季毛利率大幅度下滑,導致出現單季虧損的狀況,但是在美時合併艾威群四家亞洲分公司成功後,因為IFRS認定為反向併購的關係,將可以回溯認列上述四家分公司的營收到年初,預計重新認列後將會有不錯的表現。展望今年下半年,南投所開出的新產線將在下半年投產,將替韓國的子公司生產抗發炎、免疫的相關藥品,由於美時已通過美國FDA查廠,按照法規就不需再經過韓國FDA的查廠,預料替韓國生產的效益相當可觀,年產量約有五千萬顆,預估將會挹注七千萬到一億元的營收,毛利率約在三成到四成左右,最快第三季底交貨,法人預估今年全年的營收將有機會挑戰三十到三十五億元目標。此外透過艾威群原有的通路,也將擴大國際銷售量,其全球市場的銷售潛力不容小覷,因此合併案若在投審會過關後,經由約一季的資源整合調整期,合併的好處將逐漸擴大發酵,透過雙方在生產與行銷通路方面的互補,此次結盟的真正綜效將會從明年開始具體顯現,漸漸進入真正的營運爆發期。前篇為讀者概述了國際藥廠間的併購風潮,現在讓我們回到國內的生技產業,從上櫃的生醫指數表現看來,不難發現國內的生醫指數強於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就指數而言近期仍然創下新高,雖然創高後有拉回,但仍然守住月線附近,再加上月、季線二條均線呈現黃金交叉向上,為標準的多頭走勢,相較於NBI指數戰戰兢兢正處於橫盤整理的走勢而言,當真是強上許多。國內生技業熱度不減正當國際藥廠忙著合縱連橫整併的時候,國內市場現階段所關注的焦點又是什麼呢?基本上,台灣目前著重於新藥方面的三期臨床其收案狀況、數據分析結果,以及後續能否順利取得藥證的關鍵點上,因此這波由新藥股所發動的攻擊就明顯成為帶動國內生技產業再次向上推升的動能。除了盤面上的熱門生技股股價一飛沖天有所表現之外,生技產業的規模持續成長更是相當明顯的趨勢,到去(二○一三)年底,生技類股上市櫃總共有八十六家,比起二○○八年的數量,增加超過一倍,而且就目前生技類股的總市值約近八千億新台幣,也相較二○○八年的總市值成長約有四倍,成長力道不可謂不強勁。生技股真正主戰場是興櫃市場現在的生技類股占台股的總市值約二.五%,真正生技類的主戰場是落在興櫃市場,占了目前興櫃市場成交量以及總市值約有三成,不難看出生技產業的成長趨勢在政府大力的推動與培植之下,已進逼下一個兆元產業的規模。然而國內生技產業多如過江之鯽,投資人要如何才能夠掌握生技的觀察重點呢?本刊特地幫讀者做了簡單的分類與趨勢分析,按部就班的介紹生技類股裡不得不知的概念,讓讀者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從良莠不齊的生技公司標的裡,找出有產業前景與真正的焦點族群,就不會被過多而繁雜的資訊動搖,或者受到盤面上那些空穴來風的消息影響而備感困惑,導致無法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甚至因為覺得不了解生技這個範疇而放棄搭上國內生技產業成長的列車,白白錯失獲利良機,那就太令人扼腕了。由於投資人並不是醫藥相關工作人員,也無須虛耗光陰去了解那些艱澀難懂的生技用語與藥物的作用機轉,有鑑於此,本文著重在提供全面且基礎必須的生技族群概念與讀者分享,以下筆者將國內生技產業大致分為四大類來簡述:一、新藥族群,二、原料藥,三、製劑,以及四、醫材。接下來就讓我們為讀者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深入淺出的介紹下半年值得好好留意的類股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