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台灣夏日炎炎,走在豔陽下不難看到人手一杯透清涼的手搖飲料,這些小小的日常消費,這幾年其實已經快速養成許多令人驚嘆的跨國企業,不需要我太多的贅述,相信許多人都能輕易觀察到連鎖茶飲已成為台灣在連鎖產業的強項之一。小弟希望透過這次分享,跟大家一起多了解連鎖產業,甚至僅以茶飲類來說,期待能讓我們一起思考一些台灣產業發展及各界投資的方向。連鎖在二十一世紀絕對不是個創新的商業模式,但若不創新,肯定不會形成規模強大的連鎖。相信在台灣大家想到茶飲連鎖,會自然想到咱們台灣風靡全球主要城市的珍珠奶茶,自一九八○年代來自台中的珍珠奶茶發明以來到美國加州、歐洲多國數百間珍珠奶茶店的營運,使得珍珠奶茶概念成為台灣現在茶飲創新指標之一,也是成功形成跨國市場需求的最佳例證,這樣的例證,直接說明了台灣人同樣有建立如星巴克或麥當勞等全球連鎖企業的能力與民族特性。事實上,台灣的連鎖產業在全球已經達到每年創造約八千億新台幣的營業額,佔全國零售與食品類總營業額的一半,服務產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左右。綜觀台灣連鎖產業,橫跨相當多產業類別,若僅看茶飲連鎖,除了珍珠奶茶,台灣在二十一世紀以來,又累積了哪些已經成為跨國企業的連鎖茶飲瑰寶?而這些標竿企業,又能帶給我們哪些學習與思考呢?以CoCo都可國際為例五年前有機會參與New Venture Creation (Mcgraw Hill出版)亞洲版的重編撰寫,我認真去了解幾個產業的新興亮點企業,在我寫到書中的近三十個cases中,最讓我感到興奮的便是連鎖茶飲。當時在熱門連鎖85度C上市呼聲中,我也發現並專訪了幾個新秀的創辦人、執行長、總經理,這一兩年來,這些當年的新秀,也成為了現金流良好且極具經濟規模的跨國連鎖,若我只能挑一個來分享,我覺得最值得跟大家分享的便是CoCo(都可茶飲,又稱億可國際http://www.coco-tea.com/)的經營祕訣。雖然過了五年,但就這一兩年CoCo的快速成長跟變化,許多現在發酵的策略在五年前我專訪這幾年領軍CoCo從本土連鎖快速進化為強勢國際連鎖茶飲的林家振總經理時,在CoCo核心經營層就已經相當清楚了,五、六年前的CoCo可能僅有少數投資人注意到,多數投資人當時其實正在追捧85度C的上市甚至關注其他連鎖如清心福全或50嵐、歇腳亭的發展,而我個人當時則認為CoCo有一些面向,值得有心經營或投資連鎖茶飲的朋友多多思考、借鏡,但當然,不同產品、不同服務模式,仍須有不同的配套與發展方針。規模化策略CoCo都可國際在產品的定位及創新、台灣及中國市場以外國際市場拓展的企圖心、策略邏輯以及相關的供應鏈策略一直最讓我印象深刻。有別於一般台灣起家的茶飲連鎖,CoCo都可在五年前早已在區域合作夥伴探詢、區域供應鏈、外派幹部培養等方面佈局台灣、中國以外的國際市場如美國、東南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澳洲、韓國、南非及歐洲等國家。CoCo的體質與擴張能力到底有多強呢?我想,光是其在二○○八~二○一○全球金融風爆期間業績竟然逆勢成長五○%,就知道CoCo基本面不錯,當人們沒錢在星巴克消費期間,會選擇品質不錯但價格可以負擔的新選擇。再看看這幾年,CoCo在全球各地展店超過一千家,其中有超過八百五十家在中國、超過兩百五十家在台灣,儼然已經是大中華區以分店數量來說最大的茶飲連鎖企業。不諱言地,即使策略已經相當了然於胸,擴張是需要本錢的,除了有健康的現金流及正確財務操作,策略中隱含資金的合作,亦是擴張的重要關鍵。CoCo都可展店所採取的策略值得研究,不同於多數同業,CoCo展店並非單純靠其資金運用能力,其開發產品的創意與食品科學技術、供應鏈建立與管理、完善的培訓養才計畫、對市場消費趨勢的掌握、競合的分析與清楚的定位才是其擴張的核心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CoCo在初期擴張時,又針對不同市場設計不同規模化之模式,這些模式中,可以看出CoCo經營層相當明白這門服務導向的生意是人的生意,故財務模型設計隱含優質人才與商業夥伴的覓尋與養成。台灣市場是CoCo的Home Market,CoCo規定擁有一年以上CoCo門市店店長經驗的員工才能向總部提出展店計畫,提出者與總部合資投入拓點,這是一套不複雜的企業內部創業模式,由於新店的主事者是CoCo有經驗的員工出來開的,CoCo本身對於新團隊的訓練及溝通成本相對低,成功率也大為增加。對於CoCo總部來說,這種員工也出錢從CoCo Spin off 出來的模式,CoCo僅需針對資金、地點、營業know-how、IT軟硬體系統、企業識別行銷物、物料供應鏈(與優質農民的採購合作)、行銷資源等等提供整套輸出(turnkey solution)的support,在對或熟悉的產業中投資,回歸投資最重要的核心--「人」,只要「人」對了,事情就不難,挑戰也容易被克服,甚至被轉為機會來發展。這樣的擴張缺點是比較慢,但卻是相對穩定的投資,台灣市場比較小,這樣的展店,可讓店與店之間降低競爭效果並彼此提升品牌印象,長期更可培養並吸收人才,以利國際擴張之需求。內部創業展店模式CoCo是合資展店的策略的實踐者,員工在台灣若提出展店時自身資金不足,CoCo總部會視員工的特質與經驗,貸款給員工與公司進行合資創業,還款就從營收中扣抵即可。這的確是個簡單又可以協助優秀員工順利創業的雙贏制度,CoCo本身不需扛所有資金與風險,又得以讓好的人才協助品牌擴張。很明顯地,CoCo在台灣的展店採取不加盟的內部創業方式,較為穩定並可確保展店品質外,其海外擴張計畫與方法,也讓CoCo在市場上變得很不一樣。曾經在服務於知名投資銀行時輔導過中國工商銀行、阿里巴巴、中國人壽、中芯半導體、小肥羊等企業股票上市的CoCo都可國際林家振總經理,相當重視產品創新研發與商業模式應用及管理,他了解國際擴張需要的不僅是正確的財務操作與規劃,還需要具有國際拓展與領導經驗或特質的人才,傳統茶飲的經營模式與生態很難吸引國內外名校畢業精通不同語言且分析、溝通能力良好的年輕人才。透過台灣市場的深耕發展,CoCo逐步建立儲備幹部制度,儲備幹部目標多半是外派海外市場協助進行市場開發與管理,不僅提供國際舞台,在台也提供與總部高層近身學習新品研發管理、供應鏈採購、庫存管控、行銷策略與執行等等營運能力,確實替CoCo吸引了一般在外商比較能看到的國內外名校菁英與管理經驗豐富的異業人才加入。體質的重要性CoCo在Home Market的根基,除了創辦人洪肇水先生所領導初期團隊奠定的產品開發DNA外,輔以林家振總經理的特殊經驗背景與現代管理與財務規劃實務導入,不僅奠定CoCo在產品創新、優質供應鏈、合資展店、人才培育及品牌行銷等方面搭配發展基礎,也樹立傳統連鎖茶飲老闆與具國際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合作的最佳典範。因著這樣的基礎,CoCo從二○○七年開始進入迷人但又謎樣的的中國市場,CoCo進入中國的策略是由沿海一線城市開始,主要是CoCo定位在高品質、高質感的飲品品牌形象有關。從中國沿海城市開始,除了直接服務在分部中國沿海的百萬台商或台灣遊客,這個市場區域,生活著來自中國各省的中產階級,他們在這裡工作賺錢、交朋友、吃喝玩樂,這些中產階級具有消費力且口味不同,倘若創新的產品或消費品牌在中國東岸順利占有一席之地,代表口味上對於各省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接受度會高很多,民生消費品早期進入中國,經營好東岸城市市場對於建立品牌及消費者口碑相當重要,也是新產品測試市場的進行創新的最佳開端。區域代理的合資模式CoCo在中國的拓展策略與商業模式凸顯罕見成吉思汗作戰性格,從東岸沿海城市的登陸試點,到深入成都等地之中西部城市,CoCo大多數中國的展店模式採取台灣透過與資深員工合資之內部創業spin off方式,而是積極與中國各市場區塊的「地頭蛇」合作(Joint Venture model)。CoCo經營團隊透過相關產業商展、菁英團隊的人脈及與當地政府合作進行合資夥伴的探詢,嚴格篩選合作夥伴,在中國的拓展,並非一次開一店,而是一次與當地不管在財力、影響力豐沛且經商經驗豐富的合資夥伴在劃分的區域間開好幾間店,這樣的做法,可以避免掉很多風險。例如: 透過當地合資夥伴資金參與,除了降低財務風險以外,當地合資夥伴也較能在海選展店點(租金成本與地點平衡)、當地供應鏈夥伴建立、門市人員聘用、當地法令規定依循、地緣關係拓展或順應當地消費習慣或生活型態所進行的異業結盟等取得快速有效的進展,而展店的速度與品牌的形象清晰度,對於在中國的曝光度及品牌認同速度有直接的影響,故一個區塊一個區塊的作戰方式,對於CoCo本身在人力、物力及財力上負擔相對不會太大,且當地合資夥伴也有機會透過資金與資源參與CoCo品牌在國際各市場的成長。只有製造業可提供一般民眾大量就業機會?只有製造業投資可以規模化?回頭看看台灣的連鎖茶飲,每一間店提供了三到五個工作機會,上百間連鎖,就默默地為社會提供了幾百個工作機會,而這,還只是茶飲類的連鎖而已,所以誰說只有製造業可以提供工作機會呢?經營良善的連鎖企業,創造的經濟穩定性高且風險性低,即使營運過程需要銀行融資降低財務風險,以營運良好的茶飲連鎖現金流的效益來看,對於金融業來說,也是穩定利息收益的好客戶,應是金融機構積極服務的對象,其市場規模化的能力,也是策略性投資人應該多多注意的投資標的。傳產?食品科學vs.全球供應鏈管理CoCo在全球市場規模化的成績,是建立於超強的產品研發基礎及原物料篩選與供應能力。自一九九七年,來自台灣茶飲連鎖發源地:台中的洪肇水先生及其家族成員在淡水小鎮開辦第一間CoCo茶飲以來,洪家堅持飲品的深度研發及持續開發,產品開發的標準與配方秘密透過CoCo內部多位食品科學專家的努力在早期就已經被建立,不同的茶引基底搭配不同的水果料,都是經過研發團隊不斷測試而得,過程也建立了不同個供應鏈清單,確實掌握怎樣的料源在怎樣的季節從哪裡採購怎樣的原物料將會達到最佳品質且符合成本效益,研發團隊須親自不斷嘗試不同用料、測試不同製程(溫度、壓力、攪拌速率與時間),甚至連水質、儲存與稀釋濃縮液的方式及濕度的調控都不能馬虎。CoCo品管極為嚴格,除了教育消費者盡量立即飲用以確保最佳口味在產品新鮮期被嚐到以外,冰品須保持在五度C以下附近而熱飲須維持在六十度C以上附近,因為這是細菌最不容易孳生的範圍,也是消費者分別在夏天拿冰品及冬天熱飲拿在手上感覺比較舒服的範圍,這樣結合技術思考與消費體驗的品管目標,是優秀企業在管理上需要做到的細節。不論是餐飲或單純是茶飲連鎖,飲食的生意就是挑戰與迎合大眾味蕾並行的藝術,來自研發團隊多年的經驗、國內外成長中市場的直接回饋、客服或甚至客訴,再加上提供原物料配方的供應鏈夥伴建議,在CoCo產品討論中經常有不同的聲音互相激盪、挑戰、爭論,透過更多市場調查、測試甚至投票等淘汰機制,新產品通常會越來越清楚,而研發團隊則須將其標準化且進行穩定性測試,為產品行銷適當定位及包裝後才推出新品。然而,當連鎖規模越來越大時,推出新品考慮的內容將會越來越多,例如品質與供應量穩定的料源,是研發時重要的考量,避免研發出好的產品,卻落得無法量產供應全球市場需求的窘境。並非理論性地呼唱,在連鎖茶飲產業,持續地研發測試,每年、每季推陳出新才能不斷帶給市場新意,與產品開發及生產息息相關的原物料供應,決定這門生意是否有辦法做大,搜尋好料、建立供應鏈及其管理的能力,考驗著當連鎖企業產品品質與原料供應的穩定性與季節即時性。連鎖產業投資商機不論是哪個產業的連鎖,茶飲、餐廳、剪髮沙龍、空間經營甚至夜市連鎖,可規模化、跨國際經營的連鎖產業,自當有許多投資的空間,若連鎖茶飲擴張穩定且資金運用與擴點腳步、模式操作得當,每個店每天營業時間就是個現金收入點,形成龐大的現金流創造機,若有上市櫃計畫,股票若在連鎖點最多的市場上市,還不太需要教育市場,畢竟茶飲連鎖是門服務消費大眾的市場,以85度C為例,營運良好、與民眾生活緊緊結合且展店得宜的品牌上市,股價自當正面反應。個人認為,茶飲連鎖企業成功的秘密除了飲品產品的特色與品質外,不外乎是財務規劃與策略投資資金的引入,一茶一座、巴貝拉跟兩岸咖啡等台灣人經營的連鎖企業,都在擴張的早期便引入資源豐沛的國際資金,使得資金運用無虞並得以透過策略投資人所帶來的異業結盟效益,深入市場,提升品牌力(但後續市場風險則需靠時間才能證明成功與否)。許多產品相當有潛力,前幾間店相當受歡迎的連鎖業者,在擴張時除了需要資金外,更需要能夠協助其提升擴張後管理的投資人。其中科技的運用與人才的募集便是擴張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對於傳統做餐飲起家的經營者,導入高度科技化IT系統協助管理所牽扯的還不只是資金的有效率運用,更需要的是能夠協助運用系統提升管理的人才。若能在擴張期開始之前便用心尋求優質投資機構的參與,讓有興趣的投資機構提出投資以外的可能協助,如專業經理人的獵尋及公私部門合作單位的媒合,都是連鎖企業成功的重要關鍵。結合房屋開發考慮未來增值性另外,投資連鎖產業會有許多長期及跨界的利益,若結合房產開發,連鎖展店時所考慮的展店地點與其未來增值性,也可能帶來意外的投資效益或甚至因為建立起強勢品牌(如:誠品書局),而系統性地帶來房地產投資的商機。近幾年連鎖餐飲如瓦城及日出茶太等上市櫃表現穩定,若透過正確的財務操作及人才運用,在國際市場將大有可為,接著還有很多已深耕市場的連鎖餐飲或其他類別連鎖企業如CoCo、CupC+、50嵐、歇腳亭、清心福全、家鄉滷味、鄧老師養生館、吳神父養身館還有我個人相當喜愛的樂麵屋...等等,我多半頗相當期待其為投資人所帶來的投資機會與為社會帶來的工作機會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