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利空充斥,四大指標股偏空,要避開中小尺寸面板、觸控相關及原物料族群,但Apple Pay、風力發電及汽車零組件等部分好股,跌破年線後反而是買點。雖然大盤暫無利多,個股仍有表現機會,每周黑馬股看好的標的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一時之選。上星期提及,國際資金因為美元轉強而開始流往美國商品及市場,目前此種趨勢越來越明顯,如未來趨勢沒變,則對美國以外股市恐將造成巨大衝擊。美國後QE時代來臨,市場開始預期美聯準會將於明年升息,將帶來幾項巨大轉變,美元轉強資金開始流回美國、原物料價格下跌、美國以外股市走跌、亞洲貨幣競貶及房地產價格下滑等等,這些不利因素都將為股市帶來惡性循環,若處理不當,則除美股以外,國際股市將開始進入空頭市場可能性大大增加。外資賣超若持續 台股修正難免市場訊息顯示,新興市場投資組合基金研究機構(EPFR)統計,九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一周美國股票型基金淨流入九十.七二億美元,居各類型基金之冠,而各類型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總計獲資金淨流出十.七三億美元,為十五周來首度淨流出(附表)。從表中可以明顯發現,資金明顯流往美國,而新興市場則處於失血狀態,台股也將成為外資提款機一員,在台股原本處於量能不足缺血狀態下,一旦外資持續提款,則台股短中期恐怕難有表現。近一個月台股受外資持續賣出影響,指數跌了近五七○點,就月線角度而言屬中長黑走勢,同時外資累計賣超超過五四五億元,賣超幅度為近一年來最大的一個月。須特別留意的是,雖然如此,但這一個月外資賣超為連續買進六個月後的第一個月調節,就過去歷史資料顯示,若持續調節往往可能調節四個月以上,依此推論,則台股最少恐進入中級修正。短期指數預期將下探年線八八○○點位置,中期而言若外資持續賣出,則指數修正幅度恐將下探至七五○○至八千點之間,操作上不可不慎。短線弱勢反彈 長線持續下探除以上美元轉強、外資匯出台股利空衝擊因素外,滬港通、大戶條款及年底九合一選舉等等都將衝擊台股,由於滬港通使得國際資金湧向香港及大陸,吸金效果使台股再度失血,大戶條款更進一步壓抑大戶錢進台股意願,而選舉則存在藍綠席次是否變天可能性,這些都使得台股第四季面臨眾多不確定因素。籌碼面已不利台股,再就技術面角度而言,目前月KD值自高檔八十七附近死亡交叉後,已正式往下跌破八十強勢分界線,未來往下下探五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就長線而言確實有往下修正可能性,長線不利台股。不過短線上台股跌幅已深,上星期提醒台股可能尋求年線支撐可能性,目前最低點已經來到八八六○點,距年線八八三八點只在一線之隔,研判外資調節還沒縮減下,短期應還有下探破年線可能性,預估短線跌破後,投資人再搶短而反彈機會較高,跌破若能到八八○○~八八五○點,反而是短線反彈點目前看法不變。不過在外資持續轉賣超趨勢成形下,研判未來反彈幅度將不會太高,預估將只達四百至五百點,將呈現弱勢反彈格局。四大指標股走勢均偏空再就指標股分析,目前四大指標股包括台積電(2330)、鴻海(2317)、大立光(3008)及聯發科(2454),均處於偏向空方格局態勢,除台積電跌幅較小外,其餘三檔此波跌幅均不輕。而這四大指標股近期也分別受不同利空衝擊,台積電及聯發科受大陸恐扶植本土廠商影響,鴻海在iPhone 6毛利恐下滑,及大立光在iPhone 6搭配只達八百萬畫素等等,以上不等力道利空衝擊下,均使得市場傾向空方解讀,外資也普遍偏向賣超。在這些現象衝擊下,市場信心開始鬆動,未來台股何時止穩也需留意這些指標族群何時止穩反彈,目前可觀察台積電一一七元、鴻海九十二元、大立光一九八五元及聯發科四四一元等等支撐點是否能止穩。操作策略及選股部分,從以上分析可知目前採低接不追高為最佳策略,預估跌破年線後將出現短線非常好的買點。其中可以多留意產業面有利而股價相對支撐性強族群,包括Apple Pay、風力發電及汽車零組件等等,Apple Pay族群可留意力旺(3529)、飛捷(6206)及精誠(6214),風力發電的F-永冠(1589)及上緯(4733),汽車零組件的為升(2231)及和大(1536)等等,其中訂單明確的風力發電F-永冠及汽車零組件為升則可特別留意。宜避開的族群包括中小尺寸面板、觸控相關及原物料族群,由於這些族群產品報價均在往下調整,恐影響未來獲利,股價相對恐怕也受衝擊。F-永冠接大單 Q4營收可望再創高F-永冠在產品製程上擁有較佳的鑄鐵技術能力,可以製造出接近全肥粒鐵等級(金相組織可達二五○顆球墨/mm2)技術,相較於同業僅一百至二百顆球墨技術,獲得市場認同而接單能力大增。已接獲德國三大風機商訂單,第四季開始出貨,市場估計第四季合併營收力拚二十億元,有能力再創歷史新高,同時今年有挑戰賺進一個資本額實力。F-永冠原本就是一家獲利能力相當強勁公司,二○○九~二○一三年每股盈餘分別賺進四.○五元、五.八三元、三.七二元、三.七九及五.三六元,在新訂單挹注下,今年估每股將很有機會賺進十元以上,獲利處於暴增狀態,在新訂單增加及全球風力發電大趨勢不變下,後勢持續看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