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健保砍藥價已經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了嗎?舉例來說,平常施打的(無菌)點滴,藥價竟然只有十多元,比一瓶礦泉水還要便宜!今年七月,健保署推動「藥價三同」新政策,負面聲浪湧現並非空穴來風,後續效應已嚴重影響人民的用藥品質!所謂「藥價三同」,就是藥品同品質、同成分就同價格。在這次新政策推動下受衝擊最大的,應該就是專利期超過五年,健保給付已超過十五年的國外原廠藥,未來將被便宜的本土學名藥大量取代,有可能再掀起大批「換藥潮」。比糖果還便宜的藥 你敢吃嗎?而學名藥是什麼?就是原廠藥專利過期後,其他藥廠按相同成分和比例,比照生產出來的藥品。儘管看似成分一樣,但醫界普遍認為,學名藥的品質療效一般跟不上原廠,其實也不是這麼糟,業內人士表示,就像是搭高鐵和客運到台北一樣,最終都會到目的地,只是時間快慢而已。也因為學名藥療效令人產生質疑,在藥價新政策施行後,病人吃的藥將不再是最有效或對身體最好,而是最便宜的(學名藥價格通常比原廠藥便宜)。就拿平常吃的普拿疼為例,國際藥廠一顆是賣十五元,而國內學名藥廠只需要??八元!這麼低廉的價格,連一盒森永牛奶糖都超過這價格,不禁令人搖頭。特殊學名藥廠美時(1795)公共政策處處長陳承照指出,當價格壓到一定程度時,原廠就不賣了!因為根本不符合經濟效益。近來健保支出明明逐年增加,但所採購的藥品卻是越來越便宜,連國際大廠都不想玩了。健保連砍七次藥價,但仍占健保支出二五%,藥價在政府政策強力主導下已經完全扭曲,根據天下雜誌報導指出,目前已有六十八款原廠藥退出台灣。表面上是省成本,但卻有可能落入有健保、沒藥吃的窘境。這到底是出了甚麼問題呢?一九九五年實施全民健保以來,已屆二十年,創立之初藥品費用一年約二百億元,但現在藥費支出已高達一千一百多億,超越美國的一五%。但由於健保給付項目多,間接導致國人愛看病,醫療資源很多都被浪費掉,當健保支出緊迫之時,只好優先考慮節省藥價,即便已經連砍七次藥價,藥費仍占健保支出二五%。砍藥價只是假議題!由於全國醫療開支大幅增加,遠超過原核定保費所能支應,因此,健保署引入「健保總額支付制度」來控制財務風險。但是,醫院所得到的藥費收入是藥價與門診數相乘,在健保支付總額不變,而一直改變(調降)的是藥價。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調降藥價是不對的!藥費總體費用並沒有合理控管,藥價即便按照現行兩年調整一次,但總體藥費若沒有降低,藥價差價還是持續擴大,藥價調整根本就淪為「假議題」!這種藥價調整實際上對健保財務也沒有幫助,流失的不當藥價差還根本追不回來。藥價連連砍 國際大廠退避三舍由國際大藥廠賽諾菲(Sanofi)所提供的數據顯示,國內健保共經歷九屆委員會核定新藥上市在台灣的給付價,從第一屆的九?%,一直到第九屆的四九%,堪稱直線下降,比國際中位價低許多。比較原廠藥在全球上市時的價格,原廠新藥價格在台灣僅為美國的二八%。業界表示,這是很畸形的現象,健保藥價壓這麼低固然可以省錢,但是也變相趕走國際新藥大廠。舉例來說,二?一二年國際大藥廠亞培開會決議,將台灣列為延後上市新藥的國家,避免新藥上市價格被台灣影響!甚至有些新藥,未來也不供應給台灣了。藥價差產生因素之一,藥商為了爭取並保有市場占有率,透過削價、折讓、回扣等優惠方式以提升競爭力。而大醫院因具備大量採購單一藥品之能力,較有能力壓低進價成本,且藥商彼此競相爭取與保有市場占有率,競相削價的結果,形成大型醫院擁有較大的藥價利潤;小醫院診所議價能力較低,傾向購買較便宜的藥品。藥價差是醫院主要利潤 不代表是黑洞由於醫院大批進藥,對藥商議價空間大,得以低價進藥,並且高價向健保申請給付,這中間的價差就是醫院的利潤,但這並不代表是藥價黑洞,一直關心健保議題的立法委員廖國棟辦公室主任丁復華說道。 舉例來說,一般關節炎所吃的維骨力,醫院進貨價一顆大約四元,而健保署以六元購買,藥價差就是這樣產生的!至於屈臣氏、康是美之類一般的通路商,卻可以八塊賣出,而且都以瓶裝賣出,消費者每次購買至少要買八十顆,怎麼看,贏家都是不是一般民眾。丁復華指出,台灣最大醫學中心就是台大醫院,台大的藥品採購量也占了整個市場多數,每年的採購金額可達一百億元以上,而平均藥價差區間約一五~二○%,這是業界公開的秘密,因此台大每年採購藥價差金額可達十五至二十億元;而長庚醫院一年也有五十至六十億元的藥價差收入,但是這些藥價差進帳卻不用繳稅,因為通通都算在「成本」裡面!甚至,在台灣醫療體系環境惡化的情況下,有些醫院為了賺錢,將病患小病誇大,一個病患得腸胃炎,就開了好幾種相同療效的藥給病患,以領取浮報給付,也因這些醫院從健保基金賺取的利潤過高,間接造成健保鉅額虧損。相較於大醫院(醫學中心),社區醫院或基層診所就顯得弱勢,因為採購量少,無法大量購買單一藥物,議價空間相對偏低,付給藥廠的金額常高於健保給付價格,若是實施三同政策,除了民眾無藥可吃,受到影響的還有小型醫院,因此健保署在推動單一給付價之時,也應該考量各級醫院的財務能力差異。國內健保財力吃緊,健保署連七砍藥價,完全沒有解決到根本問題,反而犧牲全台人民健康品質。另一方面,爭議不休的健保保費調漲議題,受到國內非經濟的政治力影響甚大,保費調漲或不漲都是兩難,過去就有前衛生署長李明亮調漲保費費率後辭職,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在通過二代健保草案後辭職。由此可看出要推動調漲保費與改善財務結構其困難性,與不容易得到支持,讓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始終在永續執行與破產邊緣徘徊。 保費漲或健保倒?因為全民健保是強制加保,因此保費調整須要經過立法院同意,然而國內政治力影響政策甚大,在國內薪資水準停滯不前之際,無論是哪一政黨的立法委員都很難去推行增加民眾負擔的議案,甚至有可能承受失去選票的風險。丁復華苦笑著說,過去評論健保制度的立委都很難連任!就是因為政治力的影響大於民眾利益,很少有立委願意承受這樣的風險。 丁復華指出,健保署不是不能推動「三同政策」,但前提是要建立藥品「差額給付」制度。依據「藥品政策全國會議」決議,縮短同種藥品給付價差,確實是節省健保支出的措施,但必須搭配差額給付制度,也就是健保雖然給付原廠藥及學名藥相同價格,但民眾有權透過負擔部分藥費,選擇成本較高的原廠藥。意即國外用藥的「處方藥使用者付費」的概念,改變目前醫療院所不得要求病患藥費自付差額的規定,想用好一點的藥,願意多付錢的民眾有選擇。因此,面對藥價差出現極大爭議之際,丁復華指出,理想的辦法是針對大醫院訂出藥價差底限規範,多出來的部分回饋給健保基金,並且在財報方面歲出歲入或是醫藥分業(帳)等。然而,當藥品存在藥價差的利潤時,大多數開業醫師為了爭取與保有此項藥價利潤,因此極力反對醫藥分業(帳)的實施。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全世界衛生組織都驚嘆的健康保險制度,但卻也面臨崩解的邊緣,無論是二代健保、調漲保費,或是三同政策,都是為了能將健保制度永續執行下去。台灣醫療院所分級台灣醫療院所共分4級: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及基層院所。經衛生福利部評鑑認可為醫學中心的醫院,包括台大、長庚、國泰、馬偕、榮總、中山和新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