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商庫存一百張以上,帳面套牢損失超過五~一五%的個股,可能面臨停損處分,這些標的在大盤急跌出現反彈後要暫時避開。近期台股殺聲隆隆,集中加權市場自七月高點滑落至今約一成跌幅,成交量更萎縮到不到七百億,而代表中小型企業的櫃買指數自今年高點以來修正幅度更是超過二○%!是什麼原因讓成交量急速冷凍?是什麼原因讓中小型股票淪為重災區?大戶資金一去不復返 股市量能近乎窒息財政部祭出的大戶條款,恐怕是前述結果的元兇。大戶條款課稅對象為當年度股票出售金額達十億元以上者,明年將開始課稅。以台股每年交易約二四○日計算,對所謂的大戶、主力而言,賣出十億股票門檻相當容易達成,就連中實戶均有可能成為遭課稅對象。台股近日欲振乏力,金管會救市第四支箭決定自十一月三日射出,將實施四大項措施,包括「開放資券相抵不列入融資融券限額計算」、「提高上櫃有價證券之最高融資比率」、「提高投資人之單戶單股融資融券限額」與「周邊單位加強宣導股市基本面」等。但這些措施大多僅針對散戶、中實戶,根本無法挽回大戶自市場抽離的資金,主力大戶紛紛退至場外觀望,導致股市成交量自今年九月份開始日僅在六百至八百億左右的水準。基亞事件 主力資金出現流動性風險台灣股市屬於淺碟市場,只要有銀彈支援,要操控一檔股票的股價絕非難事,其中又以股本小的中小型個股,因為在外流通的籌碼少,最容易成為主力拉抬或放空股價的標的。今年七月基亞(3176)自四七九元連吞十九根無量跌停跌至一○五.五元,股票賣不掉,引發主力出現資金流動性風險。主力投入大筆資金,卻苦於無流動性而無法抽離,資金出現缺口後,導致最後只能變賣其他股票求現,可觀察由七月基亞事件開始後,部分主力指標股跌幅遠遠大於市場便可窺知。大戶條款強行上路 引發內資出走潮近日來成交量不到七百億幾乎已經成為常態,財政部強調大戶條款將如期施行,讓原本已經因基亞事件受了重傷後還在場外觀望的主力大戶們信心潰散,加上近期滬港通即將上路,主力資金撤出台灣股市後再轉進其他稅負較低,相較台股較有效率的資本市場如香港、上海等並不無可能。在兩大利空衝擊下,自然沒有主力願意再將資金導入,大戶不願意進場,散戶進場意願自然也降低許多,導致集中市場一蹶不振,成交量急速冷凍至每日僅六百多億,幾乎要回到二○○八年金融海嘯當時的成交量水準。主力同路人自營商近期狂倒貨投信基金有最低持股七○%的要求,在大盤市況差的情況下,就算無法獲利,績效也得要勝過大盤,才能吸引到投資人,因此投信基金所追求的是勝過大盤的相對績效。相較於投信基金,自營商沒有最低持股規定,由於操盤手所操作運用的資金來自公司的自有資金,操作盈虧攸關公司的損益表數字,因此自營商所追求的是絕對績效,操作週期也較短。自營商操盤手會為了追求績效,而積極追捧強勢股,在自營商的觀點而言,重視個股的籌碼面勝過基本面,因為自營商持股週轉率高,有時甚至當天追漲停而隔天便立馬出貨,根本不去理會個股今年的EPS數字。而當手中持股偏弱時,為了避免帳上金額出現損失,亦會毫不手軟的砍出持股;且當自營商庫存持股跌幅已超過買進成本一○%~一五%時,自營商亦會啟動停損機制,避免損失擴大而停損砍出。避開自營商、主力籌碼鬆動股當市況不佳,自營商甚至可能空手站在場外觀望。所以觀察九月份到十月份之間自營商幾乎是一路殺出,一半原因來自市場投資氛圍轉差,一半原因來自停損機制啟動引發的賣壓。近期由於大盤已出現跌深反彈,許多個股股價雖亦隨之起舞,但當反彈過後仍需注意持股籌碼狀況。此時可以留意股價已接近自營商的停損點,以及主力籌碼已開始鬆動的個股。因此,篩選出十月以來主力籌碼開始鬆動、十月以來自營商皆處於賣超,且由十月二十七日收盤價計算,自營商持股庫存成本帳面損失超過五%~一五%,自營商庫存張數仍大於一百張的個股,在這些個股可能面臨自營商停損處分的條件下,篩選出三十四檔個股,在大盤急跌出現反彈後亦宜暫時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