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原物料成本下滑,減少通貨膨脹壓力,但是另一方面,通貨緊縮的陰影卻籠罩著美國、歐洲、中國。上周國際油價持續大幅滑落,布蘭特原油周線下跌四.四九%,每桶原油八十六.一六美元,西德州原油周線下跌三.五八%,每桶原油八十二.七五美元,雙雙跌至二○一二年六月以來新低。而國內採用浮動油價標準計算的中油和台塑也創下連續七周調降汽油價格紀錄,每公升調降金額達○.九元!調降後的九二無鉛汽油價格也創下四年來新低,九五和九八汽油則創下三十二個月新低。舉例來說,若是從九月一日第一次降價計算,民眾到加油站加油平均每公升累計調降二.七元,一個半月降幅達八%,光是每次加油一千八百元的汽車,就可以節省一四四元的油費,堪稱是五年來最有感的降幅也不為過。低油價反映全球需求下滑元大寶來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指出,國際油價持續大幅下滑主因為原油供給過剩,同時需求面持續積弱不振,以致原油供需呈現大幅盈餘。具體而言,由於美國積極開發頁岩油,美國原油自產量持續增加,且優於市場預期,而地緣政治風險趨緩,利比亞、伊拉克原油產量也大幅回升,供給充足;同時,需求面疲弱,目前正處於傳統原油需求淡季。根據日前美國能源資訊局(EIA)資料顯示,美國原油總庫存量大幅回升,加以全球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繼國際貨幣基金(IMF)下調今、明兩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後,日前國際能源總署(IEA)又大幅下修今、明兩年原油消費量預測,導致原油期貨價格下跌。另外,前周油價大幅下滑也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態度有關,市場投資人預期油價下跌恐導致OPEC下調原油產量以支撐油價,所以部分空頭力道有獲利了結的跡象,但是在OPEC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和科威特皆表示可接受目前油價,甚至更低的價位後,國際油價跌勢再起,上周西德州原油價格每桶甚至一度跌破八十美元大關。油價下跌將影響總體經濟,減緩通膨,表面上看起來是件好事,但其實是象徵著全球成長減緩、景氣不好。對台灣而言,國際油價下跌代表全球總體經濟轉變,能否讓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海暴後的亞洲及歐洲重新找回經濟榮景,讓人格外關注。此外,油價下跌也隱含中國經濟發展減速,中東國家、俄羅斯和俄羅斯急著求現金的現象,在在都是觀察金融市場的重要指標。匯豐(HSBC)駐香港經濟學家諾依曼(Frederic Neumann)認為,油價下跌對亞洲來說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油價下跌有可能反映全球需求下滑的局面,另一方面,油價下跌也為許多亞洲經濟體提供了一點緩衝。低油價後的通貨緊縮壓力花旗銀行認為,全球因原物料、汽油等物資成本下滑而釋出的資金達一.一兆美元,對景氣的刺激效果好比新一輪的量化寬鬆(QE)。不過,與傳統QE創造人為通膨不一樣的是,油價下滑卻可能帶來全面性通縮效果。另外,油價對於天然氣、銅、鋼鐵、農產品等其他原物料也有連動壓抑效應,因為無論是採礦或耕作均會用到能源,只是密集程度有所不同。當然,油價變便宜對石油進口國應是一大利多,除有助於降低經常帳赤字外,還可支援國內經濟成長。油價下跌壓抑物價上漲,減緩通膨壓力,全球主要經濟體九月的物價指數呈現收窄甚至是負成長,就是最佳例證。十月十五日公布的中國九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顯示,年成長降低至一.六%,是近五年新低;生產者物價指數(PPI)也連續三十一個月負成長。無獨有偶的,之前公布最新CPI的多個國家也顯示通膨正在減緩,英國九月CPI僅一.二%,是二○○九年九月以來新低;法國和義大利CPI更呈現負成長,加劇市場對於中國以至全球有可能陷入通縮的憂慮。外電指出,反映上游通膨的PPI,中國九月份較去年同期下跌一.八%,第三十一個月負成長;美國則是下跌○.一%,為去年八月以來首度下降,除非美國恢復強勁消費力抵消油價跌幅,否則美國九月通膨率肯定也會放緩。換言之,美國、歐洲及中國都將面對通縮壓力。黃蔭基:油價下跌利多於弊不過,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認為,油價下跌正面影響多於負面,使通膨和緩,物價也會緩漲,反而能促進民眾消費力增加,企業自然能夠獲利。美國開發頁岩油,掀起一波「低價能源革命」,而這影響是正面的,就像是回到一九九一年至二○○○年的新經濟(科技經濟)時代,當時經濟發展是高成長率(Y)、低物價(P)、低失業率(U),而今低價能源掀起的第三波革命,有可能將全球景氣往上帶。黃蔭基表示,雖然通膨和緩的延伸就是通縮的疑慮難以排除,甚至在未來都會一直被提起,但觀察全球景氣,根據最新調查顯示,全球二○一四年至二○一五年的CPI指數,預估由三.三%上揚至三.八%;美國則預估為二.二%上揚至三.一%。中國雖然預估由七.四%降至七.一%,但台灣二○一三年CPI指數為○.七九%,二○一四年至二○一五年的CPI指數也不至於悲觀,預估將由一.四四%降至一.三五%,並非通貨膨脹,也非通貨緊縮,僅是呈現物價溫和的狀態。或許一九三○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和日本失落的十年讓人對通縮的印象太深刻,當時物價下跌,首當其衝的就是生產者(企業),為了降低損失,就會有減產、裁員等動作,另一方面,民眾失業或是收入減少,也會導致消費低迷、影響內需發展,成為惡性循環難以改變。但是,黃蔭基表示,無論是美國經濟大蕭條或日本失落十年,當時美國和日本的景氣是由上跌落谷底,並非像現今的情況,景氣是由下往上反轉,所以全球景氣整體來看都是上揚的,沒有理由悲觀。全球趨勢四大變數:人口老化、全球化、頁岩油革命、去中介化不過,黃蔭基認為,未來全球趨勢還是有四大變數,首先是人口高齡化,對於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有相當大的挑戰,人口老化所需的醫療照護、失業問題、年金制度以及勞動力下滑影響經濟發展等,甚至國民收入中大部分都花在非生產性消費(如養老、老人醫療照護等),減少用於生產性投資的比例,而銀髮族的收入,甚至僅足基本生活所需,對社會整體的邊際消費貢獻幾乎不多,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形成通縮。其次,全球化影響甚深。在全球交通便利、物流速度增加的情況下,低所得國家的廉價勞動力輕易取得高所得國家的生產型工廠職缺,以降低生產成本,導致高所得國家的總體工作量下降,勞力供過於求,中低藍領階層勞工薪資下滑或失業,因而陷入貧窮,中產階級消費力下降,也使服務消費類別的職缺開始裁員。還有,美國開發頁岩油氣也掀起一波低價能源革命,帶領我們遠離高油價時代,美國因石油開採技術的突破,成功降低能源成本,吸引製造業回流設廠,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未來有機會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未來天然氣與石油,不但可讓美國賺進大量的出口外匯,進而推升美元未來在國際資本市場的升值趨勢,強勢美元也將抑制美國通膨、延後聯準會升息時機、推升出口至美國。最後則是去中介化。網路及電子商務將改變未來實體通路消費的特性,電商崛起後,消費者購物不再僅限於實體通路,網路商店銷售也降低銷售成本,實體通路敵不過電商侵襲,因而轉型或倒閉,這些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未來油價難破每桶一百美元油頁岩(Oil Shale)是一種顆粒細緻、有機物豐富的沉積岩,含有像煤一樣的黑色有機化合物「油母質」(kerogen),經高溫裂解、氫化、熱解後可提煉出液態烴類,由此開採出來的類原油與天然氣體稱為「頁岩油(Shale Oil)」、「頁岩氣(Shale Gas)」。黃蔭基表示,相較頁岩氣,油頁岩低滲透率與低孔隙度造成開採成本過高,加上提煉難度大,過去並未受到充分利用,直到近幾年開採技術突破,美國才大量提煉頁岩油,使供給持續增加,並有可能讓美國於二○一七年成為全球第一產油國。在二○○○年至二○○三年,原物料尚未上漲前,原油每桶價格大約二十二至二十八美元,但二○○三年至二○○八年一路上漲,最高來到每桶八十二美元,不過扣掉生產成本,也不影響全球景氣發展,適應力可說是相當強,之後仍一路攀高,最高一度來到一四七美元。不過,隨著美國頁岩油產量增加,原油供過於求以及各國角力之下,每桶油價又從一四七美元掉至一○三美元,最近更跌至八十美元。黃蔭基指出,國際油價頂多就在每桶七十二美元左右築底,然後有機會反彈,但價格區間大約落在七十二美元至九十美元左右,很難再有一百美元以上的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