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人不理財,財不理你!」想要致富的人,理財是一定必須要的步驟!不過,想理財,也必須有財才能理,那沒有財的人怎麼辦呢?曾經任職於微軟、思科系統,現任美商鳳凰科技台灣分公司總經理的康迪表示,那就必須培養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例如什麼樣的商機出現時,是可以加碼投資的。而什麼樣的警訊發生時,就該收手結束,這些就是進行理財前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1@#康迪認為,所有的投資都必須要在一定規模下才有獲利的可能。但是每一個人一開始的投資或許規模不夠大,或許漫無目標,這時的投資就就如同射飛鏢一般,要獲利的機會完全憑藉的是運氣。所以,到不如回頭來投資自己,以保險的方式保存住自己的積蓄,這還比較可靠的。等到自己的積蓄循序漸進,慢慢增加之後,再尋求一些手續比較簡單,風險比較小,而且可以用較少金額就能增加效益的方式進行投資,是比較有利於初次開始投資者所做的工作。康迪指出:「每個人一開始就想投資房地產,除非是含金湯匙出身,或是祖上留下大筆資產的才有辦法。否則,大多數的人幾乎不可能達到!因此,比較簡單的方式,如股票、基金,就是一個對新手來說不錯的理財方式!」但是,根據過往的經驗,康迪覺得還是股票比基金來的容易操作。他的理由是:「股票可以根據目前的大環境實際狀況,選擇優秀的投資標的,而且決定權在於自己,可以迅速的反應投資效益。而基金則不然,雖然有專業經理人為自己把關,但是何時該放手,何時該加碼,得到的消息可能都已經好幾手之後,可以立即反映的最佳時機已過,而且利益大家共享,因此在這些條件下,股票雖然風險較高,但是卻比基金容易操作,也有更佳的獲利空間。」求學時即攻讀資訊工程的康迪,對於自己的第一筆投資,他只淡淡的說:「就是存錢,投資自己呀!」他指出:「在剛離開學校的當時,與一般人相同,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錢進行投資,所以投資自己,進行定存,購買保險,就是最簡單的投資。」
#@1@#至於什麼時候才能說的上「理財」?康迪表示:「應該是到了外商公司,開始有了紅利之後,才真的有了投資的雛型。」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就任職於外商的康迪,因為有了外商公司所發放的紅利,之後就進一步開始規劃自己的理財生涯。他說:「我的理財觀念是,在家人生活不於匱乏,未來自己即使沒工作也能繼續維持生活的前提下,可以提出一部分錢進行理財!因為理財不是賭博,千萬別將所有的資本完全投下,以為能有一夕致富的機會,即便有也輪不到自己,所以還是穩健一些比較實在。」康迪提出了他的打香腸理論表示:「小時候路邊常見的打香腸,常看到有人因為運氣贏了第一條香腸後,又會將香腸繼續下注。運氣好的能再得到1倍的香腸,如果運氣不佳的,不但輸光了香腸,還必須付錢,這就是賭徒個性,而這也是不對的理財觀念!」他又近一步指出:「真正懂得理財的人,是在贏得了第2根香腸後,將其中一根拿來吃,另一根繼續下注。如此,即時輸了,最後也不會兩手空空而回,而這才是最佳的理財原則。」
#@1@#依據著自己特有的打香腸理論,康迪打造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也就是將手中資金分為三等份,分別是保本型、穩健型、以及機會型三項投資,使得自己有更靈活的資金運用。保本型就是幾乎完全不動的資金,希望在未來能運用這筆資金維持生活。所以,不論是銀行定存,或是購買風險低的政府債券,雖然增值空間不大,但避險性高,所以都是不錯的選擇。穩健型的部分,就是指有一定的增值空間,不過變現率差,投資也比較需要長時間經營的標的,例如房地產就是這一類的產品。康迪指出:「房地產的投資雖然有一定的獲利,不過變現手續麻煩,而且經常有許多環境的影響因素,再加上必須要龐大的資金投入,所以如果不是有自行居住需要者,最好不要貿然投資。否則要藉由房地產而短期獲利,恐怕不太容易!以我來說,就不輕易接觸房地產產品。」最後是機會型的部分。也就是獲利高,變現快,相對風險大的投資項目,這就可分為基金與股票兩大類。康迪表示:「對於這一類的投資,就必須要多加審慎,最好在熟悉的領域進行,別貿然投入自己不熟悉的產業當中。」
#@1@#「就我來說,因為從學生時代起,我就鑽營在資訊工程當中,工作也在這領域之內,所以所有業界的訊息也都能迅速掌握,所以對於商機為何也更容易了解,失辦的機會也降低許多。」康迪表示。例如,當前大家一直在追求的能源標的,康迪就覺得這一定是一個可以獲利的趨勢,因為大多數業界都已經這麼傳言,所以相信這樣的投資失敗機率將小之又小。只是,在所有能源概念的企業當中,也都有好有壞,要如何選擇能獲利的企業,也是一門學問。康迪指出:「這個問題,只須保持一個原則,就是選擇其中的龍頭。因為若無意外,第一名失敗的機率,要比第二名取代第一名的機率難上許多!」依據經驗,康迪覺得由詳細分析而獲利者,事實上與大數法則投資者機率不相上下,否則這許多的分析師早就致富,在家安養天年了。所以,要理財,除了專心在自己熟悉領域中的各項消息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不難發覺可以投資的趨勢。因此,在心態上下手,理財將變得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