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來襲了!早在一九二七年,德國導演Fritz Lang拍出以機器人為反派的黑白科幻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人們一直擔心機器人大軍的到來。只是萬萬沒想到,這次機器人不是來消滅人類,或是把活人抓去當電池用,而是搶走我們的工作。也許您會質疑:「那有什麼不好?」但試想:全球產業的分布,以及各國經濟的發展,都取決於一個簡單的條件─各國的勞動人口能做些什麼。當機器人拿走您的工作,並不代表您就此高枕無憂,而是它將完全顛覆人類世界的秩序。目前,機器人和其他自動化工具最活躍的地方,是汽車工廠的生產線,跟五十年前沒有兩樣。不過,隨著科技進步,機器人已經越來越能承攬一些細膩、需要智慧的工作。例如在富士康的工廠,機器人能組裝智慧型手機;而像美國iRobot公司所推出的掃地機器人倫巴(Roomba),可以替您的居家環境做清掃。廉價勞力不稀罕 新機器人快速學習國際企業開始思考,何必把供應鏈拉得繞地球一圈?美國設計的手機,何必在中國組裝,再送回美國銷售?以前,企業選擇離鄉背井的理由,是追尋便宜的勞力,但隨著開發中國家的工資上漲,企業開始尋找新的節省成本方案。「以前,我為了找便宜的勞工,跑過日本、韓國,也去過台灣。」倫巴的發明人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回憶道:「世界終究有盡頭,利用開發中國家的便宜勞工來降低成本,本來就不可能是長期的解答。」技術上的重要突破,使得機器人有望提供便宜的勞動力。傳統的機器人價格昂貴,只能做預設好的工作,而且沒有智慧,是不長眼睛的危險機器。然而,電腦計算力的突飛猛進,讓新一代的機器人能辨識環境和人類同事,並且快速地學習新工作。布魯克斯等科學家正在研發更便宜的通用機器人,讓自動化工具能走入中小企業,甚至一般的家庭工廠與工作室。短線賣零組件 長線賣人腦的創新如今,機器人可能從生產線上,步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取代廚師、保母、銀行員、工程師……只要能用電腦程式執行的工作,機器人遲早都會學會,並且做得比人類更好。短線最好賺錢的方式,是生產機器人的零組件。機器人的構造非常複雜,國內概念股包括做滾珠螺桿的上銀(2049)、做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2308),以及做工業電腦的研華(2395)等。比較長遠的問題是,有了機器人之後,人類還能做什麼工作?因為總有一天,機器人也能自己製造新的機器人,不需要我們幫忙。我們還能做的,是用聰明的頭腦,發明新的機器人,解決新的問題。上銀董事長卓永財等業者,即積極推動產學合作,激發年輕人設計機器人的創意,培養未來的競爭力。畢竟,在機器人稱霸的時代,勞力很容易取代,唯有人腦永遠保值;換言之,現今的焦點並非企業能做出什麼機器人,而是企業還有多少創意,能令新一代的機器人幫他們做些什麼?
*意猶未盡,看更多>>2015談理財,精選20大趨勢美國延後升息、中國成長減緩、貨幣戰爭、自由貿易協議、滬港通、石油大戰、暖化商機、黃金打底、老齡化商機、第三方支付、4G元年、機器人、大數據、個人工廠時代、無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