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醫藥合作不斷,政府政策作多,加上即將有重量級新藥公司進入資本市場,2015年生技股將會相當精采!基亞事件後,生技族群整體重挫,生技新藥投資熱潮急退,籌碼沉澱將近四個多月之久;另一方面,台股過去一年受到不少政經因素的影響,亦使股市的不確定性升高,生技族群亦難置身事外。工銀投顧投資顧問廖昌亮認為,台股去年第四季受到利空因素影響,包括美國資金量化寬鬆(QE)確定十月底退場、第一次上海與香港股市互通(滬港通)的實施、中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台灣產業之衝擊、大戶條款存廢之爭議、政府將實施部分稅制改革、台灣歷年來最嚴重的食安風暴,以及第一次九合一選舉等,諸多因素的匯集下,導致資金外流至美國、中國與香港,於是內外資縮手觀望,在資金動能不足下,稍有風吹草動,便會導致台灣上市加權指數震盪劇烈。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的「海峽兩岸企業家台北峰會」聚焦兩岸生技合作,被視為是迎接中國「十三五生技政策」的先兆,對國內生技醫藥產業的長期發展有正面加持作用。台灣衛生福利部與中國食品藥物監管總局(CFDA)日前簽署《海峽兩岸藥物臨床試驗暨審查合作協議》,宣稱未來兩岸新藥臨床試驗,可透過兩岸八家醫學中心進行,並將共同認可試驗結果。外界解讀,此為近四年來兩岸生技產業發展最大的突破及利多。台微體、太景進入綠色通道自二\u3007\u3007四年開始的「華人健康平臺」,搭起了兩岸醫藥交流場域;而二\u3007一\u3007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兩岸正式簽署的《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後續還推動「藥品綠色通道」,目的即是讓台灣的新藥進入中國大陸能優先審查,加速上市時程。然而,業界人士包括F*太景(4157)董事長許明珠,及浩鼎(4147)董事長張念慈都曾對外界表示,由於二\u3007一\u3007年前開啟的兩岸醫藥合作是零進展,內容仍是空的,因此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綠色通道、快速通關」,亦即當中還有很大的進展空間。許明珠直言:「根本沒有綠色通道這回事,這事有點一廂情願,因為要靠政治力量介入藥品審查,全世界還未聽聞。」不過,這次的《海峽兩岸藥物臨床試驗暨審查合作協議》,倒是讓兩岸藥物審查終於「有感」了!生物技術與健康照護產業合作推進小組論壇(簡稱兩岸生技小組論壇)宣布兩岸共同審查的第一個新藥臨床試驗案(IND)將由台微體(4152)取得;而兩岸共同認可首例新藥F*太景的「奈諾沙星」,也可望在年初完成技術審查。此外,為鼓勵兩岸藥物臨床試驗機構合作,繼去年八月底由醫院端簽署「四+四」先行的臨床相互認證MOU後,藥政單位也將成立共同的審議會,加速案件審查,並由官方正式敲定,讓沉寂四年的利多政策實現。為何兩岸醫藥合作停滯四年?生策會常務理事胡幼圃直指:「一直受到關注的兩岸醫藥合作,自二\u3007\u3007八年至二\u3007一三年,四年多的時間兩岸高來高去的,都沒效!」儘管第二次江陳會已有共識,但卻未能實際推行,主要是卡在中國方面的人事異動。去年八月,陸委會副主委吳美紅、衛福部次長許銘能,與藥監局、衛計委重啟協商,這也是兩岸官方藥品監管單位首度攜手,並確認回歸協議以「國際法規規範協合會議組織」(ICH)為據,推展兩岸新藥合作研發。胡幼圃指出,未來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將循「新藥臨床合作金三角」模式,共同為兩岸醫藥品研發合作努力。金三角頂端為「法規」,其中新藥依循ICH,而醫材則以「全球醫療器材法規協和會」(GHTF)為準則;金三角的另兩端則為醫院及學界。在金三角的醫院端,將採用「四+四」先行模式,選出兩岸各四家符合檢驗管理規範(GCP)的臨床試驗機構,承認這八家試點醫院所承攬的藥物臨床試驗合作專案(或項目)符合ICH的臨床試驗數據,兩岸醫藥相互整合,以減少重複試驗,縮短藥物審查時間。胡幼圃表示,目前兩岸已有八家頂尖醫院簽訂MOU,透過臨床試驗相互承認數據;至於產業界方面,彼此合作原就較為積極,因此就現況來看,三角錐已經算是逐步站穩了。 為落實海峽兩岸藥物臨床試驗合作方案,未來也將會有兩岸醫藥衛生業務主管共同成立「藥物臨床試驗專項小組」,針對技術標準、兩岸藥物臨床試驗數據之共同協定,以及專案GCP查核三大方向著手。胡幼圃特別指出,即將推動的專案審查其實就等於現在一直提到的「綠色通道」,未來將以「個案」處理兩岸合作的案子,加上兩岸IND和NDA共同合作審查機制啟動,未來以個案處理的合作案將不用再排隊!這對台灣新藥研發公司來說,面對中國藥品市場,終於不再是看得到但是吃不到了!大陸CFDA副局長吳湞也表示,中國已經啟動修改《藥品監管法》及《藥品註冊管理辦法》,未來將鎖定華人共通疾病等指標案件,希望能開闢專案式的快速審查通道(綠色通道)。業界指出,以現在中國大陸新藥審批已累積一萬七千多件待審查的情況來看,三年內都不一定消化得完,中國未來開放全面性的綠色通道也不無可能。中國是未來全球次大藥品市場法人則認為,台灣藥廠受惠程度最大的部分在於「臨床試驗合作方案」,若能開闢專案式快速審查藥證(互認審查標準,即綠色通道),對台廠將會有重大幫助,預估可將審查時間從過去四~五年縮短至一~二年。台新投顧研究部經理蔡逸賢表示,根據IMS預估,二\u3007一七年中國藥品市場規模達一千八百億美元,為未來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若兩岸可透過綠色通道取得資源,台廠將相對其他外資取得較大優勢。CFDA近年修改《藥事法》,放寬國內標準,嚴格審查外來藥品醫材,若循一般申請方式,預估至少得五年以上,因此若將來兩岸互認審查標準,對國內已有藥證或已取得FDA藥證業者將最有利。目前台灣已有六家新藥公司產品通過生技新藥審定,包括國光(4142)的流感和日本腦炎疫苗、中天(4128)的口服新藥化療漾和賀必容、懷特(4108)的抗癌因性疲憊症血寶針劑、F*太景的抗生素奈諾沙星等,另外長線方面則看好智擎(4162)及安成藥(4180)。除了政府政策作多,今年將有不少重量級生技公司投入資本市場,如興櫃生技股王浩鼎預計今年第一季由興櫃轉上櫃,或有機會延續生技股多頭氣勢,其新藥臨床試驗的進度值得持續關注。另外,中裕(4147)的愛滋病長效型注射新藥TMB-355,也於去年十月二十日於美國FDA核准通過;TMB-355應用於多重抗藥性病人已部分獲得孤兒藥資格,公司不排除於今年第三季申請科技事業證,並申請上櫃。而寶齡(1760)的腎臟新藥「拿百磷」陸續取得日本和美國藥證,目前台灣藥證也正在審查中,順利的話亦有機會於今年申請上櫃。至於智擎的胰臟癌新藥MM-398(PEP02),已於去年十一月十九日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的新藥快速審查資格,並隨即送件申請NDA,預計審查三至六個月期間,將陸續認列七千五百萬美元。而其去年第三季認列七百萬美元的收入,前三季稅後淨利一‧五六億元,EPS達一‧五五元,終轉虧為盈。智擎今年第一季前尚有五百萬美元可認列,總授權合約價值從原二‧二億美元再提高至三‧七億美元(約新台幣一一一億元),扣除已收款項一千五百萬美元,未來尚有二‧二五億美元的研發里程碑收入,以及一‧三億美元銷售里程碑收入可認列。日前,寶齡在美合作夥伴Keryx宣布「拿百磷」取得美國藥證,顯示國內新藥研發已受到FDA肯定,國內業者確實擁有開發藥品能力;此外,智擎合作夥伴Merrrimack也宣布將PEP02之部分區域銷售權利,再授權予歐美醫藥通路巨擘Baxter,雙方更簽下一紙六億美元的合約。逢低布局基本面轉強個股台灣新藥公司已陸續於國際新藥開發領域嶄露頭角,雖然這僅是一個開端,但已可預見新藥研發重頭戲將陸續上演,投資人可密切注意即將投入資本市場的重磅新藥研發公司。蔡逸賢指出,隨著國內新藥開花結果,不僅可破除外界認為新藥公司僅有「本夢比」之疑慮,未來新藥公司亦將有實際營收及獲利貢獻,朝國際大型製藥廠成長軌跡前進。根據觀察,由研發起家之國際大型製藥業者,乃在產能和通路方面有完整布局才能壯大至今規模,因此建議布局具有完整規劃的新藥公司。此外,中國進入擴大內需時代,將從解決人口老化及戰後少子化等問題著手,因而從十二五計畫就編列一連串的醫改政策,兩會過後更明確提高醫療品質作為主要目標,初期建設方面也將增加大型醫療檢測設備,因此大型醫療設備代理業者,如F-合富(4745)、承業醫(4164)及鈺緯(4153)等皆是可看好的公司。廖昌亮則認為,醫材產業屬性較偏向製造業或代銷業,該類型公司幾乎都有營收與獲利,其經營較為穩健,甚至每年有配發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一般投資人也較為熟悉,容易評估其投資價值。然而,相較於新藥公司而言,醫材公司也因較缺少想像力與爆發力,故其股價上漲的延續性較差,在生技產業中股價較晚反應。政府近幾年也相當積極推動產業升級及跨領域結盟,在法規認證上加以輔導,或補助相關研發費用,使其產品進一步升格為醫療器材,進而跨入高毛利與高附加價值之醫療產業,藉此提升台灣的產業競爭力。但是,廖昌亮也指出,國內醫材產業目前仍屬《藥事法》管轄範圍,未來若有機會獨立出來,制定專法管理,將提升產業發展的能量。觀察過去五年台股上櫃生技指數,大致與NBI走勢相仿,連動性高,而台股生技類股偏中小型居多,易受到市場消息左右股價的漲跌;然而因其基本面變化性不大,在全球生技發展環境不變的情況下,台灣生技股終將回歸國際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