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攻歐洲成衣市場的銘旺實,可望受惠於歐元區刺激消費的QE政策;而昱晶切入歐洲太陽能屋頂系統整合供應鏈,前景看俏。六年多前,雷曼兄弟倒閉,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嘯,災難隨即從金融業往外蔓延,緊接而來美國的房利美、房地美面臨倒閉,次貸危機成為下一個定時炸彈,處理稍有不慎,必然重創金融海嘯後正苟延殘喘的全球經濟。然而,二房卻難以獨力解決問題。原因在於金融海嘯後,曾爆發民眾擠兌潮,銀行體系為了自我保護,傾向保留更多現金因應,再加上銀行擔心尚有未爆彈隱藏著,為了避免借出去的錢收不回來,在放款上也趨向保守。因此,二房想要獲得資金度過困境,難度大大提高。由於若放任二房倒閉必定重創美國經濟,這是美國政府絕對無法接受的,但在金融海嘯之後,Fed早已將利率降至趨近於零,隔拆利率與存款準備也已調降至相當低的水準,可以說能用的控制手段皆已用盡,因而Fed主席柏南克只有宣布啟動QE政策。QE像魔戒 戴上容易取下難柏南克在二○○九年三月到隔年三月間,總共投入了一.七二五兆美元,包括買進一.二五兆美元的不良房債、三千億美元美國公債,以及一七五○億美元的機構債券,終於拯救了瀕臨崩潰的全球金融體系。然而,雖然穩定了金融業,實體經濟卻仍積弱不振─金融海嘯發生後,美國失業率高達一○%,QE為期一年過後,失業率僅小幅回升到九.四%。有鑑於QE成效卓著,柏南克在無計可施之下遂於二○一○年十月宣布啟動第二輪QE(QE2)。二○一一年六月,歷時八個月的QE2結束,透過購買六千億美元的公債,加上存款倍數效應的運作,大幅增加市場流動資金,終於使美國新增的就業機會達到每月二十萬個,失業率降到七%;然而,這樣的成果仍不足以讓Fed感到滿意。為了達成降低失業率的目標,柏南克於二○一二年九月宣布啟動QE3,希望藉由每月投注四百億美元進入市場來改善就業市場,並且,該次QE沒有期限,將一直維持到失業率下降為止;同年十二月,Fed再加碼QE4,宣布每月購買四五○億美元的公債,一樣沒有時間限制,直到美國通膨率維持在二%且失業率降到六%以下為止。然而QE政策畢竟不是靈丹妙藥,甚至其副作用還不少,比如直接導致熱錢流出、炒作國際原物料外,更炒作全球新興市場股市、匯市、債市甚至房市;另外,QE撒出去的錢早晚還是要收回來,屆時會對市場造成多大的影響,仍是無法預期的問題。此時,在美國QE的問題還未真正產生前,歐洲的問題卻接踵而來。歐債危機 重創歐洲至今未癒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只美國遇到災難須試圖解決,歐洲國家也是如此,只是各國因國情不同,處理結果也不同。例如冰島政府因無力救助銀行脫離險境,政府只好靜觀其變,最後導致其國際銀行體系崩潰;至於其他尚有能力的國家,自然是不願束手就擒,紛紛出手救助銀行體系。然而,正因這樣的動作,使得多國政府的赤字與負債水平不斷上升,導致歐洲多國公債先後被降評,使金融市場對這些國家信心逐漸下滑。此外,二○一○年希臘急需透過巨額融資來支付即將到期的大筆公債,而原先市場認為此僅為單一國家問題,沒想到隨後愛爾蘭、葡萄牙也先後被降評、貸款紓困,甚至西班牙、義大利也有類似現象,終於讓全世界發現這是一場連鎖危機。上述點出的五大問題國家,總計欠下八兆美元以上的債務,等於全球資金總額的一五%;當初金融海嘯引爆點的雷曼兄弟,其總資產不過六三九○億元,因此,該歐債危機若無法順利解決,後果恐怕嚴重到連資本社會都無法存續。時至今日,雖然歐債疑慮漸消,但歐洲卻仍未從連續的經濟重創回復,甚至還有陷入通縮的風險。觀察多項指標可以發現,不論是金融海嘯後持續攀升且維持高檔的失業率、偏低的經濟成長率,以及五年來首度出現負通膨率等等,在在顯示歐元區經濟的疲弱,以及如影隨形的通縮危機。歷次QE 股市直接受惠在經濟前景不佳的預期下,市場紛紛認為歐洲央行(ECB)可望宣布啟動歐版QE。由於ECB早已將利率調降至空前新低的負利率水準,也已透過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和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TLTRO)向銀行業提供規模龐大的低利貸款,更在去年十月開始印鈔,收購擔保債券及資產抵押債券,可以說種種正常與不正常的手段幾已用盡。因此為加大刺激力度,大概只剩下QE購買政府公債這條路了。雖然市場普遍預期ECB將實施QE,但在規模上卻遲遲沒有定論。由於ECB官員對於QE相關問題口風甚緊,市場僅能就總裁德拉吉「希望ECB資產負債表規模重回二○一二年水準」的言論判斷,初次QE的規模可能為五千~五千五百億歐元。雖然這樣的規模,對於歐元區成員國而言,確實少了點,然而參考美國和日本的經驗,QE規模都是會持續擴大,不需太過擔心。或許美國經濟復甦仍是現在進行式,QE政策的實際效果也尚待檢視,但是QE對股市的激勵效果卻是無庸置疑。自二○○九年三月美國開始實施QE至今近六年時間,道瓊工業指數由當月的六四七○.一一點,一路上漲到一八一○三.四五的歷史高點,漲幅高達一七九.八%;無獨有偶,自二○一二年底安倍經濟學開始以來,日經指數從八六一九的低點上漲到一八○三一的波段高點,漲幅亦高達一○九.二%。由此可見,QE產生的資金外溢現象,造成股市拉抬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也讓歐股受惠於QE上漲的夢想,正要啟動!因此,當我們選擇相關概念股時,首先要考慮公司在歐洲的營收占比─比例高者,較容易因歐股上漲而率先受惠;其次,則是尋找當接到歐洲新訂單能對營運產生相當貢獻者。銘旺實、昱晶受惠歐版QE主攻歐洲市場的成衣廠銘旺實(4432),可望成為歐洲QE、民眾消費信心回復後的受惠族群。再者,由台股族群表現觀察,近期成衣上游的塑化、紡織族群皆有上漲表現,以其產業連動關係判斷,成衣族群亦有受惠可能。太陽能電池廠昱晶(3514)則受惠於模組領域的耕耘有所突破,順利切入歐洲EPC(太陽能屋頂系統整合)客戶供應鏈,有望帶動銷售表現持續好轉,並降低美國雙反案帶來的影響。另外,昱晶轉投資太陽能電站的子公司昱鼎,去年在國內有近7MW的裝設量,另有美國的案子預計於上半年動工,將持續挹注昱晶營運表現。總體而言,雖然QE政策的效果仍有待商榷,甚至某些方面會帶來不良影響,然而在國家政府、央行對於經濟問題已束手無策的情況下,QE政策就像溺水的人抓到一根稻草,無論如何也會緊緊抓牢。因此市場普遍認為,對ECB而言,QE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何時」的選擇;而對身處台灣的投資人來說,歐洲QE當然要持續關注,包括資金的外溢效果、帶來的股市漲幅,更是投資人不可錯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