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十日,眾所矚目的新藥股王浩鼎股價重挫六.八二%,生技族群跟著湧現調節性賣壓,浩鼎最後收在三二一元,創上櫃掛牌來新低。浩鼎(4174)股價挫低,業內推斷,最有可能是上周檢調搜查財經節目投顧分析師與名嘴炒股事件,引發台股喜好操作中小型股的主力業內出現全面性大跌,擴散效應下,引發金主逃離潮,擔心去年讓他們餘悸猶存的基亞(3176)事件重演,忙著抽銀根落跑,導致中小型股殺聲隆隆,也讓散戶出現恐慌性賣壓。雙重利空 生技股湧現賣壓資本市場一向敏感,檢調單位此番大動作搜查,對這些被搜查的公司股價影響自然是不可承擔之重,包括銘異(3060)、佳必琪(6197)、晉倫(6151)都在其中,銘異更是一開盤便跌停,連帶一些中小型股票也出現殺盤,有三十五檔跌停,浩鼎股價也重挫,近期盤面偏弱的生技股在期待浩鼎比價效應失靈下,又面對生技新藥股財報陸續公布,目前多半處於研發,仍以虧損居多,使得生技族群賣壓加重。三月三十日櫃買生技指數下跌六.八一點到一六五.七九點,為櫃買市場跌幅最大的類股。基亞、安成藥(4180)跌停,台微體(4152)更是遭投信及自營商停損,杏國(4192)和美時(1795)也跌勢慘重,生技市場聞「主力」色變,保守型投資人先殺再說,搶著退場,業內影射的主力股紛紛倒地。加上媒體揭露東洋(4105)董座蕭英鈞與晟德(4123)董事長林榮錦間的官司爭議,對東洋及晟德股價皆有負面影響,雖利空早已反映,但對整體生技族群氛圍無疑是一大打擊,影響投資人對生技的看法。加上大盤多空訊息交雜,生技資金與人氣迅速退潮,要恢復去年基亞事件前的盛況,恐怕要再等一陣子。生技股要繼續「悶」多久?過去幾期《理財周刊》針對近期生技股漲跌脈動都持續關注,特別是三月初開始,櫃買生技指數在一七○點低檔區,有一路緩步推升的現象,最高來到一八二.五七點,漲幅七.三九%,線型領先市場提前反映,加上生技股自去年以來已整理約半年,在多頭指標股浩鼎帶頭下,市場對於生技氛圍轉為樂觀。但在雙重利空打擊下,又逢浩鼎乳癌新藥OBI-822解盲時間延後,市場期盼的利多未及實現,在資金磁吸效應下,生技股的動能受到壓縮,只能再悶一段時間。浩鼎雖有可能在今年底進行解盲,不過最有可能時間是明年第一季,順利的話,將可申請台灣TFDA藥證,並啟動全球臨床三期。雖然解盲時間延後,是為使新藥臨床療效達顯著性,信賴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落在一定範圍,解盲數據才算是成功。因此,解盲延後並不等於利空,投資人不妨用解盲前將近一年的時間勤做功課,免於落入散戶操作常有的慣性「追高殺低」之中。過去幾期本刊也提及,工銀證券生技投資顧問廖昌亮預估,今年生技股走勢大概有兩波多頭:一是二月底至四月初,驅動股價上漲主要動能就是多頭指標浩鼎掛牌上櫃題材,然而受多空因素影響,原先寄望可為冰封數月的生技股注入一股暖流,讓投資人重新找回信心,但終因名嘴炒作事件與東洋、晟德爭議事件的衝擊而出現失望賣壓。靜待生技另一波多頭至於今年生技新藥股第二波多頭走勢,將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驅動股價上漲的主要動能就是浩鼎新藥解盲,屆時若解盲後數據良好,療效若具有顯著差異,則其股價有機會向上回彈,再次帶動生技新藥投資的熱潮。 再者,藥華藥(6446)治療真性紅血球增生症的新藥P1101,有機會於十月進行歐洲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期末分析,其療效若具有顯著差異,亦為新藥股重要利多。此外,智擎(4162)治療胰臟癌的MM-398,也有機會於十月取得美國FDA核准的新藥藥證。而安成藥治療帶狀皰疹後神經痛的PIV學名藥Lidocaine 5% Patch,若於六月取得美國藥證,則有機會於十月正式在美銷售,營收有機會大爆發。配合中裕(4147)與藥華藥有機會於十月後陸續由興櫃轉上櫃等利多題材,若個股基本面與走勢能按上述規劃進行,則生技投資熱潮將有機會由新藥族群擴散至學名藥、原料藥、醫美與醫材等次族群。生技投資獲利關鍵 缺一不可生技投資除了基本面的研究,籌碼與消息面的判讀更顯得重要。掌握生技投資獲利的關鍵,不外乎是大股東背景、公司經營團隊、核心技術與專利、研發中/已上市之主力產品、合作夥伴、產品銷售主要市場及法規、現有產品競爭力、是否有相關授權金,以及最重要的公司治理與誠信、籌碼面及消息面等,缺一不可。分析師也表示,浩鼎現階段基本面並無重大利空出現,短線籌碼凌亂,依技術線型來看,還需要整理一段時間。尚無持股者,建議暫時觀望,待底部成形後再行判斷是否進場;若是長線看好、高檔買進者,在可承擔風險內,可審慎評估時間成本效益,再等待翻牌時刻。台灣生技產業發展的考驗尚未結束,若中實戶與大戶對於生技新藥股自基亞事件後信任感盡失,在餘悸猶存的情況下有可能再投入嗎?遑論那些原本就對新藥股本來就不以為然的投資人和法人,他們傾向認為沒有獲利的公司就只會作夢。從本夢比回歸本益比例如生技新藥公司將面臨一關又一關的「轉骨」階段,取得新藥或特殊學名藥藥證、送件申請新藥藥證、進行臨床試驗的期末分析、完成臨床試驗收案、開啟新的臨床試驗、認列相關里程權利金、新藥或學名藥成功對外授權、營收結構性躍升、新生技公司登錄興櫃、生技公司由興櫃轉上櫃等重重考驗,許多生技股要支撐百元以上價碼,實非易事。新藥股一旦取得藥證後,就應仔細檢視其實質獲利能力,評價新藥股也將由本夢比踏入本益比的階段。除了那些不確定的資金,留下來的資金對產業的信心,將成為未來是否能支持生技產業發展的關鍵。現在台灣生技業面臨轉骨,這一個十年是蓬勃發展,下一個十年呢?產業是否能健康且永續的經營下去,就在邁向關鍵的下一步前,投資人是否能以更成熟的眼光、更專業的分析,看待生技股的價值,將會是未來的一大考驗。 還有未爆彈?至於去年最轟動的生技大事主角─基亞,其肝癌新藥PI-88將於今年底進行台灣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期末分析,但該臨床試驗已於去年七月進行過期中分析,結果不如預期,故應留意期末分析結果,若結果仍令人失望,則短線還是會影響生技股的投資氛圍。市場上盛傳,三月三十日這波生技主力大逃殺,除上述兩大利空事件,以及浩鼎比價效應失靈外,有部分原因是基亞新藥三期臨床將要提前。未來生技新藥與特殊學名藥股價走勢強弱將更加壁壘分明,將依基本面各自反映其利多或利空;部分個股仍可能擁籌碼優勢而強勢表態,有時也可能短線偏離基本面。整體生技族群齊漲齊跌的現象,恐較不易再現,以個股表現機會較大,故掌握個股的基本面與重大事件的發生時程,將是未來投資決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