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京是台灣人前進中國的兩個重要據點,2008年的奧運將在北京舉行,現在大興土木將帶動北京地區的地產發展。而10月1日起是中國「十一」黃金周,北京各景點湧進了大量的旅遊人潮,北京所有飯店、賓館的平均出租率都超過60%以上,北京天安門更是萬頭攢動,根據《北京日報》的形容,王府井步行街以及長安街塞滿了來北京旅遊的人潮,「長安街的人流量是平時的10倍」。在「人潮=商機」的定律下,北京著實是個充滿商機的地方。
#@1@#北京熱鬧、上海也不遑多讓,10月1日,上海浦東、虹橋兩大機場,共起降航班達1,114架次,其中國際、國內進港航班563個,出港國際、國內航班551個,進出港旅客總數達到14.3萬人次,與去年中國國慶第一天同期相比,客流增長了15%。這些人潮也將帶給上海龐大的商機。在這2個活動力強的城市裡,其實處處透露著商機,台灣人在上海、北京的打拼人數也越來越多,在北京的台商表示,2008年的奧運在北京,已經讓這個城市出現了異於以往的活力,投資機會快速增加,根據《財富》雜誌近期一項調查表明:全球4萬多家跨國公司92%以上,2年內將考慮在中國設立地區總部,包括亞太總部、中國總部、研發總部,其中北京占15%,尤其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北京將占到55%。仲量行在7月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投入北京地產市場的外資有很大增長,新加坡和香港的開發商以及美國和歐洲的基金正成為市場的外資主導,人民幣升值以後,外資的進入更加積極。北京市市長王岐山9月底在「第八屆京、台科技論壇暨京、台科技合作研討會」表示:「我們將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繼續鼓勵台商來北京投資,擴大京、台兩地在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製造業、現代農業以及奧運建設項目等方面的合作。」
#@1@#據統計,目前台灣在京企業已有2,300家,投資額達到25億美元。國台辦副主任李炳才說:「從1988年到今年6月份,內地累計批准台資項目66,000多個,合同台資金額841億美元,實際使用台資407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總額累計4,456億美元,台灣從與內地的貿易中得到的順差累計超過3,000億美元。」這樣的數字,證實了台灣企業界前進中國的趨勢。 上海則更是國內企業前仆後繼進軍的城市,國內知名的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等公司大老闆都已經前進上海,「上海漕河涇微電子工業區」更是一舉帶動高科技業的進駐,半導體產業成為上海的重點高科技產業,當然也帶動台商前進的投資商機。台灣人在中國努力的奮鬥著,有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前往中國市場試試看,北京、上海市兩個重要的城市,它帶給所有商人與淘金客無窮的幻想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