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371)集團近期動作頻頻,繼大同PC事業部門轉售給精英(2331)之後,華映(2475)原本要興建的次世代面板廠也跟著出現「緩建」聲音,據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大同集團由大房積極主導,開始朝向控股公司模式發展,PC事業部賣給精英是一個開始;華映6代線建廠延緩,則是為了近期面板廠的合併案「預作準備」。
#@1@#10月上旬,大同分割桌上型電腦事業部門,由精英發行31.4萬張新股對價取得,大同平均持股成本為21.45元,大同取得精英股權比重超過3成,成為第一大股東之後,據悉,將由大同總經理林蔚山擔任精英董事長,精英原董事長蔣東濬則轉任執行長(CEO),未來,精英將採取總經理制。這樣的分割案,在大同的這方面,則是將事業部門延伸出去,交由業務能力強的公司,幫大同爭取更高的轉投資收益。據熟悉內情的人士透露,在大同林郭文豔的操盤下,大同積極進行控股公司的操作,並全力開發旗下4.5萬坪的不動產,繼總銷金額7億元的「大同晶鑽」、35億元的「大同世界」之後,目前正在南港土地規劃第3件個案,大同將全力活化資產價值。至於華映部分,原訂明年1月在台中后里基地動工興建的次世代面板廠,已經決定暫停,根據華映副總經理巫俊毅的說法,是因為次世代主流面板尺寸並不明朗,為了避免錯估面板發展趨勢,而決定延緩建廠腳步。這樣的官方說法受到市場認同,法人認為,華映建廠踩煞車,其實是有利於現狀的,避免投資之後,面臨資金、利息成本的負擔,因此,當消息公布的隔天,華映股價依舊在9.3元的平盤價位遊走,成交量也穩定在2萬張左右,「我們以中性觀點看待此一消息。」一家美系外資表示。
#@1@#不過,華映在10月上旬已經與銀行團簽妥一項130億元的聯貸,是繼今年7月2億美元的聯貸案之後,最新定案的第2次聯貸。目前華映可動用的資金相當充裕,但是,面對著面板廠的合併案,「華映現在作任何擴廠的動作,都是多餘的,」一位熟悉內情人士指出,因為,在未來的面板合併案中,華映可能會是消滅公司,現在不需要作太多的動作,「只要把自己的營運狀況弄得漂亮,等待別人來迎娶即可,」這位人士強調。在大尺寸TFT-LCD面板出貨量方面,華映9月份出貨量達142.6萬片,續創出貨量新高記錄,比去年同期86.3萬片,大增65%。外資認為,華映繼續保持著成長的業績,自然會增加面板廠合併談判籌碼,只要高層主管今後對於面板廠合併能三緘其口,農曆年前應該會有好消息出現。大同集團積極轉形成為控股公司,賣掉大同PC事業部門之後,華映與他家面板廠的合併,將會是另一觀察重點,在觀察重點上,具有股價爆發力的恐怕不會是華映,而應該是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