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表現不如大盤,隱含的意義非同小可,價值投資被忽略久了,終究會物極必反,「食」是剛性需求的典型代表,大宗農產品價格開始反彈或是一個提醒。動盪的二○一五年終於過去了。美國在股市、債市沒有崩盤的狀態下,萬般猜測中啟動升息。人民幣於八月跌破眼鏡的閃貶,造成全球股市短線暴跌然後自我修復,目前回頭一看,感覺也沒那麼震撼,加上人民幣被納入SDR後貶破八月低點,亞洲市場並未恐慌,顯然市場逐漸適應人民幣國際化的浮動走勢了。陸股歷經二○一五年六~八月的大幅修正後,目前呈現穩步盤堅。二○一六年投資策略全球不安的區域衝突及恐怖攻擊並未打趴歐股,難民潮也未影響德、法的經濟增長,歐元區二○一五年第三季GDP年增一.六%(比台灣好太多了)。國際油價的崩跌似乎也沒搞垮俄羅斯,倒是戳破了垃圾債券的泡沫。而台股歷經高低近三千點(一萬↓七千二百點)的落差洗禮之後,目前處於橫向區間震盪整理。經過二○一五年的考驗,投資人若毫髮無傷甚至於獲利,就不能稱為「一般投資人」了,恭喜您現在可以過關晉級了。面對全球不確定因素仍多的二○一六年,加上國內重大選舉的變數,投資人該如何應對呢?就短期而言,農曆年前臺灣的出口表現能否不再衰退,我們可追蹤領先指標(外銷接單)數據。經濟部公布的十一月外銷訂單總額為四○七.六億美元,較十月衰退四.二%,也比去年同期衰退六.三%,較市場預期的為低,且連續八個月負成長,七大類貨品十一月訂單皆呈衰退,資通訊年減○.四%,是連續十五個月正成長後首見轉負;電子產品也因筆電、平板、手機等需求疲弱,年減二.六%。精密儀器更因面板需求減弱、價格下滑,年減幅二一.二%。傳產接單方面,由於油價跌不休,不少廠商表達觀望態度,塑橡膠製品與化學品接單各年減一六.八%、七.三%,石油煉製品接單也受油價下跌影響,年減逾三成。基本金屬因全球鋼市供過於求,削價競爭,接單年減一九.九%;機械則因廠商設備投資需求減少,年減一六.三%。以上代表台灣在農曆年前的出口表現肯定不好,呈現在上市櫃公司的營收當然也不必有太多的期待。台灣累計一至十一月外銷訂單四一三○.一億美元,較二○一四年同期減少一五五.八億美元,衰退三.六%。經濟部預估,十二月訂單不會超過四百億美元,月減率將擴大至一成,全年衰退五%,創下二○○九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減幅,預估二○一六年第二季才會好轉。在景氣能見度不佳的二○一六年第一季,投資策略該如何調整呢?我們先從能見度較高的剛性需求切入。根據美國「國家情報會議」的二○三○年全球趨勢報告中,列出全球四大趨勢:個人權力增加、全球權力分散、人口老化及都市化,糧食、水和能源成為核心議題,該報告指出由於全球人口增加和中產階級的消費型態,未來對糧食、水及能源的需求將分別增加三五%、四○%、五○%,且多項氣候變遷分析指出,目前的異常氣候型態會加劇,使得糧食與水的取得變數更為增加。根據New Scientist雜誌引述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數據顯示,二○一五年十一月十八日中太平洋海面溫度一度較平均值高出攝氏三.一度,大幅超出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聖嬰現象時締造的紀錄。表示氣候變遷使聖嬰現象和其引發的極端氣候更加劇烈。大宗農產品價格開始反彈聖嬰現象是指澳洲、印尼附近的太平洋海域海水溫度上升,溫暖的水流向東移動,橫越太平洋朝南美洲前進,同時夾帶豐沛雨水,進而影響許多地區降雨異常,截至二○一五年十二月初,已導致部分地方海面的溫度升幅超過華氏三.六度(攝氏二度),帶動棕櫚油、糖類、乳品等大宗農產品價格反彈。專家預計聖嬰現象(El Nino)在二○一五年冬季達到高峰,最近澳洲及日本政府預測指出,東太平洋表層海水的溫度下降,表示聖嬰現象可能已經達到高峰。投資人應做好反聖嬰現象(La Nina)將接棒的心理準備,氣候型態恐出現反轉,反聖嬰現象一般會造成美國若干州和南美地區氣候異常乾旱,澳洲、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尼、中美洲多數地區降雨量高出正常值。信評機構惠譽旗下的BMI Research資深商品分析師布瑞斯奇(Aurelia Britsch)指出:「反聖嬰現象之強,對大宗農產品市場的衝擊恐怕更甚於聖嬰現象,因為反聖嬰會影響幾個主要大宗商品產地和出口國的氣候,好比美國及巴西。」BMI Research預測,反聖嬰現象對以下幾種農產品價格的影響最大,包括玉米、黃豆、小麥、糖、棉花及咖啡。農糧與食品是剛性需求的典型代表。經濟困難了,可以三年不買衣服,但是飯一天要吃三頓,一頓也少不了,所以不論外銷接單好不好,整體社會「食」的需求只會隨著時間穩健成長。根據主計總處統計,食衣住行育樂當中,「住」和「食」分別高居家庭消費支出前二名,近年國人消費型態逐漸改變,外食普及率提升,台灣餐飲業之營利事業家數由二○○九年的九八九三二家,成長到二○一四年的十三萬四千六百餘家,使得家庭在食品方面的採買減少,反而是外食費用增加,而外食費用是被歸類在「餐廳及旅館」項目之下,二○一四年平均每戶家庭「餐廳及旅館」支出額八三六六一元,占平均每戶家庭的消費一一.○八%,創歷史新高,對照二○一五年一至十一月累計數據,二○一五年續創新高可期。過去十餘年不論景氣好壞,國人在「食」方面的需求一路穩健成長,只是消費型態的不同而已,整體剛性需求的增長不變。近年接連的食品安全事件,喚起國人重視,也讓企業集團找到了多角化經營新契機。為了搶攻健康樂活飲食商機,尤其是科技大廠瘋種菜,也讓植物工廠風起雲湧,包括金寶集團、大眾集團、億光電子、太平洋建設等非食品產業業者均投入,顯示健康飲食將是未來主流之一。企業集團切入健康樂活商機很明顯的一個現象為:部分消費者已將「健康」逐漸取代「美味」成為飲食的新趨勢,當「健康」自助餐取代「美味」自助餐或「健康蔬食便當」,成為咖啡館的主力商品時,新的產業趨勢也逐漸形成。另外,經濟不景氣,大家只想節省支出,信用卡刷卡金額卻頻頻破表,持卡人都在「刷什麼」?根據銀行統計,頂級卡友前四大消費類別,分別是繳保費、出國旅遊(商務差旅)、百貨消費及餐飲消費,顯示經濟雖不景氣,旅遊及餐飲仍是普羅大眾的主要活動支出。食品安全問題雖曾重創台灣餐飲及食品廠的形象,不過,也因此讓國人對於如何吃的安心更加重視,並使市場重新洗牌,對於正規廠商而言,可說是「短空長多」的格局。消費者開始願意花多一點錢,購買令人安心的食材,因此更加注重「表裡合一」的廠商、能清楚標示的廠商(不論是成分的標示、有效期限的標示、營養的標示,甚至採用溯源碼),未來將會由殺價的紅海市場轉變為廣闊的藍海市場。台灣與「食」有關的上市櫃公司,因為屬於成交量相對冷門的產業,比較不容易吸引投資人的目光,但是民以食為天的剛性需求是食品族群的優點,再加上台灣美食聲名遠播,這般的軟實力未來將使相關類股有評價提升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