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特別容易在冷天氣流行,但是根據台灣往年的紀錄,流感疫情常常會一直持續到三月至五月,甚至在炎熱的夏天也曾經爆發流感。首先,先來認清感冒與流感的區別。一般感冒會出現上呼吸道症狀,例如喉嚨痛、咳嗽、鼻塞等,但是不會發高燒。至於流感,則會出現高燒、頭痛、咳嗽、喉嚨痛等症狀,伴隨全身痠痛及倦意,甚至全身痠痛、關節痛、食慾不振、腹瀉等等。感冒的潛伏期約一天,流感的潛伏期則約三至五天。感冒的致病原多達上百種,流感的致病原則有A、B、C三種,其中,A型流感病毒具強烈的變異性,容易造成流感大流行,致病力高,B型流感次之,C型流感病毒則較為穩定,所以目前施打的流感疫苗大多是針對A、B兩組病毒。此外,不論是哪一個季節,兒童總是被感染最多的族群,以及超過六十五歲的長輩及慢性疾病患者,因為體質天然防禦的能力較弱,罹患流感造成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讓其他病毒及細菌趁機入侵呼吸道,甚至引起肺炎造成死亡。不過,有些人卻仍能保持健康,這是因為免疫力強的人比起免疫力差的人較不容易得到流感。預防流感,從提升免疫力開始─70%免疫系統在腸道腸道是人體掌管消化、吸收、排泄的地方,大部分的廢物及毒素都從腸道排出,由口腔侵入的細菌和毒物,以及人體腸道內原有的壞菌,全都在腸道準備入侵人體,所以身體將大部分的防衛機制,約有70%以上的免疫細胞集中設置在腸道,因此腸道除了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古人才會有此一說:「病從口入」。 美國史丹福大學的雷蒙教授(D.A. Relman),在2005年《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重量級論文,推崇腸道菌,他說:「腸道菌為人體提供養分,調控腸道細胞的發育,誘導免疫系統的發展」,把腸道菌稱為人體的「必要器官」,腸道菌的研究從此成為醫學研究的大熱門。 日本免疫學醫學博士藤田紘一郎,也在一系列有關腸道著作中,強調免疫力與腸道的關係。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教授蔡英傑,更在其著作《腸命百歲2》的標題中就寫明:益生菌讓你不生病!益生菌要吃對才有用─如何挑選益生菌陽明生醫在20年前,進入微生物領域,與中研院、農科院、動科所及知名的國立大學,以及美國強生實驗室通力合作,開始研究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現在倡導的預防醫學、自體免疫,都是強調提升人體的自癒力,來達到身體健康的平衡。在此,提醒大家如何挑選真正有效的益生菌:(1)吃的益生菌要「活菌」才有效─要能耐胃酸、耐膽鹽、耐高溫: 益生菌容易受到高溫影響,降低生命力,一般需冷藏的益生菌進入到人體後,很容易因為人體體溫較高而變成死菌,到達腸胃後,又需通過胃酸及膽鹽的考驗,而市面上有許多膠囊與晶球包埋技術的產品,號稱能通過胃酸,但其品質成分來源不明確,民眾挑選的時候要多加注意。 陽明生醫以微生物的專家、益生菌的權威,不斷在微生物領域追求進步,已發現能夠自體產孢,不需膠囊及晶球包埋,能通過胃酸膽鹽及耐高溫的特殊菌種,對於想要提升免疫力的民眾,可以有更好的選擇。(2)能與好菌共生: 好的益生菌,除了能夠抑制腸道壞菌,還能與腸道內原有好菌共生,以活菌養好菌,發揮最大效用。菌種不是越多就越好,不同菌種有不同的特性,菌種太多,反而會彼此打架。陽明生醫擁有黃金組合的強勢好菌,可抑制壞菌,並與好菌相容,能在腸胃發揮更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