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台北市政府剛公布《台北市公辦都更實施辦法》,想要積極拚都更成績之際,沒想到,前幾天某民調公布六都首長施政滿意度,台北市長柯文哲竟敬陪末座,與他剛上任時的高人氣相比,真有天壤之別。答:政治首長的施政表現,常是各媒體或民調公司最愛的調查對象,且是人民最關心的項目之一,《智慧交易所》先於3月份公布六都首長最新滿意度,其中台南市長賴清德,因處理台南市震災得宜奪冠,而台北市柯文哲名次卻敬陪末座。 接著,4月份某周刊委託《艾普羅》的民調趨勢發現,柯在就職滿兩個月時達到最高點,滿意度高達69.7%,不滿意度僅10.6%,但最近一次的民調結果,柯的施政滿意度僅剩42.4%,不滿意度卻增加至39.1%,不少人擔心不久恐會出現「死亡交叉」。 人氣滑落的原因,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柯文哲上任以來,仍靠著一貫的「驚人之語」,獲得媒體高度關注,但對市民的有感施政,只有不斷的漲價,加上大巨蛋、美河市等5大案「雷聲大、雨點小」,現在反成為無法收拾的鬧劇;另外,年初台北市交通大塞車,以及短短不到1年半任內,發生兩起震驚社會的幼童割喉案,都是拖垮柯施政滿意度的原因。 想當初,馬英九8年前當選總統時,人氣也是如日中天,但8年下來,施政滿意度也是節節敗退,終致人民全面反彈,讓第14屆總統大選期間,中國國民黨及民進黨的選舉,一開始就呈現成敗分明態勢。 不少票投蔡英文的選民私下表示,選舉結果並不代表蔡英文及其團隊未來一定能夠做得多好,只是馬英九團隊太讓人民失望,轉而「換黨(人)做做看」。 相對於柯文哲施政滿意度由高峰摔落至4成多,這都是為政者,以及即將在520就職的新總統及其團隊所應引以為鑑的,「民氣可用」雖可載舟,但也可能覆舟,重點仍在於能否拿得出讓人民滿意的施政成績單。 以0206台南大地震所造成維冠金龍大樓倒塌案,至各界對「土壤液化」的關切,再至「公辦都更」議題的發燒,我們雖然樂見柯市府團隊提出《台北市公辦都更實施辦法》來推動公辦都更,但我們更關心的是,能不能訂定一個時間表,以利人民對其施政進度的「追蹤考核」,而不是空有計畫,或是人民所擔心虛有其表的「空包彈」,看似誠意十足,但實際卻依舊原地踏步。 根據內政部所公布2015Q4的調查報告,台北市房屋稅籍住宅類數量為885,201戶,其中30年以上老舊住宅542,304戶,占61.26%,40年以上203,274戶,占22.96%,50年以上40,157戶,占4.54%,由此可知,都市更新絕對是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但由民辦都更,短則七、八年,長則一、二十年的「長期作戰」,以柯P如今的滿意度下滑情況,他應該不至於「鐵齒」的認為人民一定會再給他另一個4年的任期吧! 再看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除了提8年辦理20萬戶社會住宅的政見外,因土壤液化問題,也大談要推動雙北市的公辦都更,這兩項政見都是相當符合人民內心的「期待」,但絕對是兩件不容易達成的「大工程」,尤其牽扯到中央及地方配合問題,難度更高,更何況中南部地區房價偏低,此際又逢景氣嚴重衰退,都更推動勢必難上加難。 基本上,都市更新若能透過「公辦都更」及「民辦都更」的交互運作,將可加速舊都市的換新裝,讓城市有新風貌,但無論是公辦或民辦,都涉及到人民財產權(房子)的問題,其實這問題也早已困難到大家都還不知道該怎麼辦。 就像文林苑都更爭議,很多人批評,為了一兩戶不同意都更戶,而拖住了其他七、八十戶同意戶儘早搬回新家的心願,這樣一味的抗爭合理嗎?但也有一些人質疑都更程序的完備性,以及劃入都更事業範圍的正當性等諸多問題,認為一戶的權益也是權益。 話雖如此,但更重要的是,攸關大眾權益與「都市再生」問題該如何進行? 「文林苑都更爭議」最後因王家人跟建商達成和解而落幕,但幾年下來,都更條例違憲部分仍未完成修法,結果讓整個都更案陷入泥淖,除非是百分之百的整合成功,否則真不知還會拖多久。 除了台北市的「公辦都更」之外,很多縣市也都有公辦都更案在推動,不過截至目前為止,例如「基隆火車站都市更新招商計畫」都歷經2次流標,1次廢標,另台鐵高雄港站都市更新再開發案,都歷經多次流標,此外,新竹地區也有兩個公辦都更招商案連續3次流標,由此不難了解公辦都更也不是那麼容易推動。 再看台北市議會舊址進行都市更新,BOT招商案也已流標2次,市府財政部為使案子順利招標,更將權利金由32.28億元下修6.28億元至新台幣26億元。 很多公辦都更招商案屢經流標,除了大環境不利投資外,整個房地產的發展前景不被看好也是開發商縮手的主因,根本之計應針對原因及時對症下藥,方不致產生惡循環。 因此,在期盼政府加速「公辦都更」的同時,為免政策淪為空包彈,希望有為的政府也能制定一套有效可行的因應策略以及「時程」進度表,讓全民都可以共同推動與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