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公布的總經數據,包括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工業利潤成長、中國進出口、信貸和GDP等主要經濟數據均明顯改善,我們上周已逐一說明。投資人也許要納悶了,股市表現為何無法邁開大步。市場缺乏資金嗎?其實中國股市一直不缺流動性,只有信心問題。國際原油供過於求的問題解決了嗎?沒有,但是原油照漲(截稿前創波段新高)。鋼鐵產能過剩解決了嗎?沒有,但近期各鋼品報價還是漲。商品期貨連日漲 三大期交所上調手續費顯然,價格問題很大一部分是信心決定的,信心又來自市場預期,任何問題只要市場認為(不算遙遠的未來)會解決,價格走勢在短線上就能翻轉。近期大陸商品期貨熱鬧滾滾,接連上演多頭狂歡,從整個商品市場來看,四月上旬以前主要是黑色產業鏈(包含鐵礦的工業金屬)的上漲,現在已經演變為整個商品市場的共振上漲。不過連日集體暴漲,已引發風險疑慮,近期,上海期交所、大連商品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三大期交所一齊出手,宣布上調商品交易手續費,或調整交易保證金及漲跌停板幅度的聯合抑價行動,堅決抑制過度炒作行為,防範市場投資風險。以上現象說明了一件事,市場從不缺資金,只看信心如何引導。非金融板塊獲利明顯改善從產業結構來看中國股市,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存放款獲利空間已快速壓縮,加上二○一五年不良放款總額快速上升(較二○一四年增加超過五○%),可預期金融類股不易有突出表現,而金融板塊又是權值比重最大者,將間接壓抑A50、A180、上證指數等的上攻力道。就其他非金融業獲利來看,受惠於消費轉型升級的餐飲、旅遊,與政府投資力度加大的環保與公用事業,獲利改善最為明顯。根據各家法人預估值平均,A股今年整體企業獲利較去年成長五.一%;非金融股企業表現更令人驚豔,剔除金融之後整體企業獲利將成長一一.四%。上證指數目前估值十六倍,低於十年平均值十九.六倍,投資人參與入市的整體風險已不大,當然,選股的方向仍是往政策支持的板塊走,如環保、新能源、新科技、文化傳媒、養老醫療等相關產業,都是未來值得注意的長線投資亮點。長線來看,陸股並不缺上漲的題材,外資目前僅占陸股市場不足六%,隨著開放程度的放寬,對國際充沛游資的磁吸力量將逐步彰顯。日前香港交易所宣布從五月開始測試「收市競價交易」時段,被視為是配合深港通而預做準備。目前只有深交所設有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上海與香港都沒有該制度。港交所重啟收市競價交易時段,可能代表深港通時程已不遠。滬倫通協議九月可能簽署另外,MSCI是否將納入A股,個人研判本質上沒有納入與否的問題,只有時程早或晚的問題,就算六月沒結果,九月仍會再討論,每一季都會持續檢討。目前連「滬倫通」(上海與倫敦互聯互通)都已在如火如荼規劃中。中國今年首次擔任二十國集團(G20)主席國,並將在九月峰會向其他國家展示開放金融市場的成果。市場認為作為重要開放政績的「滬倫通」可能在九月宣布。近期,滬倫兩交易所的高層及工作團隊早已積極展開互訪交流,就兩國證券市場的特點、交易商品、交易機制、資訊披露規則、清算、監管法規等進行全面的瞭解。業內人士認為,「滬倫通」初期將以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的模式通車,屆時中國企業會發行GDR在倫敦交易所掛牌,英國富時指數成分股亦可能發行GDR在上交所掛牌。只要中國股市與國際主要市場連通管道越多,QFII進入中國市場越來越方便,障礙越來越少,未來MSCI納入A股的權值比重就會加速攀升。法人交易占比拉升之後,企業籌資會更有效率,股市也將朝向健康的良性循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