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瞬息萬變,五月來台股從原先外資熱錢的寵兒變為棄嬰,截至五月九日止,外資已連續七天對台股提款,累計賣超金額達七○六.○六億元。光五月首周就大賣了十五.七億美元,為近八個月來最大單周淨賣超規模,同時更登上外資在亞股中的賣超冠軍寶座。反灣台灣貿易主要對手國的韓國,近期倒是成了外資新寵,五月首周獲外資淨買超一.九五億美元,已連續五周獲得加碼,累計今年來外資買超已達二十五.四八億美元,躍居外資亞股買超的第二名,與累計買超三十五.六五億美元的台股,頗有上演黃金交叉的機會。外資寵兒變棄嬰 台股成提款機外資不僅在股市賣超台股,在匯市同樣也提款走人。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截至五月六日外資淨已匯出十二.九四億美元,約新台幣四一八億元,為去年十月以來單月最大淨匯出金額,累計淨匯入金額降至二○○八.九一億美元。若以外資賣超台股不停手來看,外資累計淨匯入金額恐將持續減少。對照今年二月起,外資連續三個月淨匯入的時間,以及合計達九十三億美元的金額,本波外資熱錢的撤退潮恐怕才正開始。另因美元指數已跌無可跌,近日出現築底回升,也給了熱錢回流美國一個絕佳的理由,將讓漲多的新興股市及匯市面臨較大的回檔壓力,台股也將會是此趨勢力量下的受害者。官方GDP高估 恐面臨下修潮為何台股近期會成為外資的棄嬰呢?推估原因除了五二○總統就職前的兩岸政策不確定干擾因子外,目前官方高估的今年GDP(主計處預估一.四七%、台經院一.二七%、中經院一.三六%)可能大幅下修也是重要理由之一。首先是財政部公布四月台灣出口為二二二.五億美元,年減六.五%,連續十五個月衰退,打破金融海嘯時最長衰退期間,所幸年減幅為去年六月以來首度降至個位數,顯示出口情勢已在改善中。不過,財政部預期,去年五月出口二六○億美元,為去年單月最高,在比較基期較高下,今年五月出口衰退幅度會較四月擴大,以出口占國內GDP比重高達七成來看,第二季GDP可能不太樂觀。主計總處預估若電子產品出口回穩,最快在六月就有機會轉為正成長。不過,才剛調降財測的蘋果,相關電子零組件占台灣出口總額高達三○%,準備大砍二○億美元庫存,加上MacBook新品拉貨將延遲一~二個月,恐進一步拖累第二季的出口數字,增添六月由負轉正的變數。出口恐將出現史上首次連兩年負成長其實以外銷訂單數字來看,經濟部預估最快五月可轉正,而訂單轉化成為實際出口大概約需一~三個月的製造時間,六月出口想要翻正,恐怕難度非常高。若接下來再遲遲無法見到外銷訂單領先翻正,那外銷出口扭轉劣勢的時間勢必會跟著延後,最壞的情況,可能就是出現台灣史上首次外銷出口連兩年負成長的慘況。當然,出口數字會如此惡化,跟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進口替代政策脫不了關係。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包括香港)占出口總額近四○%,可見對中國依賴程度有多高。隨著中國全力衝刺製造業的技術實力,「紅色供應鏈」日漸壯大,五月四日中國國務院已宣布,將著力擴大民間投資,部署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並加快「中國製造」轉型升級,對台灣廠商的排擠也將日趨嚴重。中國貿易依存度 台灣排全球第二在勤業眾信五月四日所發佈「二○一六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的報告中也提到此論點,台灣指標位居全球第七名,比二○一三年調查相比退步一名,預估到二○二○年將降至第九名,而台灣排名連年下滑主因之一就是「台灣對中國貿易依存度漸增」及「中國經濟連動性升高」。根據富比士(Forbes)二○一五年所發布的「依賴中國的十大國家」調查結果,台灣出口依賴中國市場程度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澳洲,也難怪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需求降低環境下,台灣經濟也跟著變成重災區。GDP年增率連兩年衰退由於台灣經濟主要仰賴國際貿易,出口占GDP高達七成,一旦外銷出口引擎熄火,GDP自然不會太好看。準行政院長林全就表示,受出口衰退及投資不振的影響,今年經濟成長不會樂觀,GDP保一恐怕是做不到的,遠低於目前所有官方一%以上的預估數字,顯然接下來將會有一波GDP下修潮。根據國發會主委林祖嘉的預估,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應會稍微回彈,不會像第一季那麼慘,但成長率可能僅剛好擺脫負值的○%。換句話說,今年第一季GDP負○.八四%、第二季零成長,全年想要保一,下半年單季成長率平均需達二.四%才能達標,在目前全球經濟展望欠佳的條件下,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市場低估陸客來台限縮的衝擊除了外銷出口無力外,內需也因陸客來台限縮令的影響,衝擊效應開始從觀光擴散到整個服務業,商發院指出三月商業服務業景氣燈號持續低迷的原因之一,就是三月陸客來台觀光較二月下跌六.一四%,進而衝擊零售、餐飲與物流業營收,拉低商業服務業營業額。隨著陸客限縮令開始轉嚴,對於GDP的影響也會越來越明顯,移民署入出國事務組指出,對照今年前三月陸客申請來台送件量較去年同期成長,四月份送件量的確有突然減少,降幅達十七‧四,可預期對內需消費的負面效應將持續惡化。今年台股有一半機率跌破七二○三點不幸的是,部分投資人仍輕忽此負面衝擊的威力,認為陸客團客來台一條龍的旅遊模式,錢原本就是陸資及港資在賺,即便少了這塊商機,對台經濟也不會太大影響,但卻忘了陸客一條龍的旅遊消費也是計算台灣GDP中,相關店家也會雇用台籍員工,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若依據本刊先前對於陸客來台團客限縮令的經濟影響預估,三階段政策將讓國內第二季、第三季及第四季GDP分別減少○.五六%、一.○○%及一.二八%,未來只要見到官方各季GDP預估值低於影響數,投資人大概心理就可有底了,今年GDP年增率見到連續兩年衰退的機率大為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若今年GDP不小心低於○,那就將是近二十年來,繼二○○一年網路泡沫後及二○○九年金融海嘯後的第三次負值,再對照一下當時股市的修正幅度,投資人不得不謹慎應對。回顧過去二○年GDP表現對台股的影響,在十三次GDP成長率較前一年衰退時,有七次當年度加權指數跌破前一年低點,機率達五四%,而過去兩次GDP由正轉負期間,同樣有一半機率加權指數在當年度跌破前一年低點,隱含今年加權指數將有一半機率會跌破去年低點七二○三點。由於本月起眾多不確定風險將接踵而來,勢必影響市場多頭信心,投資人選擇觀望機率大增。在買盤消極作為下,連帶本波台股弱勢整理的時間就要拉長。其中,對台股帶來直接衝擊(資金排擠效應)的將是MSCI調整權重及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五月中將先公佈季度調整,因目前市場已共識台股權重將被連十一降,故觀察重點可放在調降比例是否超過○.一個百分點。六月十四日MSCI將公佈是否將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多數外資認為此次納入機率超過五○%,若納入權重為一○%,預估將吸金三二○億美元,相對其他市場將有同等金額的流出,成為未來的潛在賣壓來源。雖然在難看的美國四月非農就業人口公佈後,市場對聯準會六月升息的預期大為下降,但仍需留意,在美國就業市場達充分就業階段,其實聯準會已將焦點轉向物價,美國四月勞工薪資成長○.三%,可望進一步推升通膨,故不能完全排除六月升息的可能。蓄積充分銀彈 伺機而動本周雖曾強調在當下大盤修養生息之際,剛好是投資人研究產業練功養兵的好機會,先建立未來的口袋名單,靜待更適當的切入時機。但能掌握下一波機會來臨的大前提,就是千萬不能先死在本波的修正中,就如同葵花寶典第一頁所說:「欲練神功,必先自宮」,此處的自宮指的是出脫持股換現金,唯有如此才能讓手中握有足夠銀彈、伺機而動。畢竟,當投資人滿手套牢股票時,先別說有心思可以好好練功,即便未來真出現好的投資標的,也會因手中股票套的太深而捨不得換股,進而錯失獲利的機會。至於有哪些是投資人該優先趁著跌深反彈時賣出的個股呢?首先當然就是已經面臨紅色供應鏈挑戰的產業,包含面板、AMOLED、LED、太陽能、半導體、電子零組件及低階自行車等等。電子零組件、光電及半導體優先減碼其次則是技術型態領先轉弱的個股,像是股價各天期均線已形成空頭排列,長期趨勢確定走空的個股,中途即便有反彈,空間幅度也不會太大,目前上市櫃股票中已有五八六檔符合已走入空頭,比重已達三六%。若以類股來看,均線空頭排列家數前十大依序為電子零組件、光電、半導體、電腦及週邊設備、生技醫療、紡織、營建類、金融保險、通信網路、電機類,合計共三八一家,占總數的六五%,集中度相當高。此外,目前股價領先跌破去年大盤七二○三點價位的個股已達三六八檔,占所有上市櫃公司比重達二三%。從類股來看,股價跌破去年大盤低點時價位的前十大依序為電子零組件、光電、營建類、半導體、紡織、電腦及週邊設備、金融保險、通信網路、觀光類、機械類,合計共二二五家,占總數的六一%,集中度同樣不低。交叉比對均線空頭排列及股價跌破去年大盤低點時價位的類股,可發現僅生技醫療及觀光不同,其餘九類股均重複,其中電子零組件、光電及半導體又有紅色供應鏈的威脅,將是投資人最該優先避開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