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矽谷」計畫吵了大半年,從名稱、定位到內涵,政府的論述一變再變;不同的論述,引發各界不同的反彈。只是,尤其令人關心的是,在各方爭論不休的情況下,行政院院長林全拍板「亞洲.矽谷」一一三億元的預算。這筆預算,準備為哪些產業進補?怎麼分配?怕是比名稱、內涵,更令業界關心,也牽動投資人的神經。新政府推出的「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明顯是為接地氣,特別是帶動地方產業。「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中央政府總計投入四六二億元;其中,爭議最大、分配金額最高,達一一三億元的「亞洲.矽谷」,將如何分配?哪些產業受益?特別是上市櫃公司,有哪些投資標的可以享受到政府的雨露?是投資人在看熱鬧之餘,必須仔細推敲的重點。「亞洲.矽谷」 說不清楚、講不明白政府預算如何分配?應先剖析計畫內容開始。一開始,「亞洲.矽谷」,被各界解讀為在台灣複製矽谷;結果,引發各界撻伐,認為「矽谷」並不是被建設出來的,在當地所匯聚形成的特有創業氛圍,絕非是靠幾棟建築物。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許毓仁即曾痛批,我們不需要因「亞洲.矽谷」計畫,再產生幾座蚊子館。引來罵聲不斷後,國發會愈描愈黑的「亞洲.矽谷」,在新科政務委員唐鳳的建議下,多加了一點,即從原先的「亞洲矽谷」成為「亞洲.矽谷」。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強調,「亞洲.矽谷」是以「推動物聯網產業創新研發」以及「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為兩大主軸。只不過仍被立委消遣的質問,到底有「哪一點」不同?百億補品 誰分配?政府準備在「亞洲.矽谷」投入的一一三億元,主要有經濟部、科技部、交通部及教育部等四個部會主管這塊預算大餅。經濟部就拿下七十七億預算,執行內容為「辦理加速行動寬頻服務及產業發展」、「智慧手持裝置核心技術」、「電子光電產業發展」、「產業升級轉型行動」、「小型企業創新研發」及「亞洲矽谷試驗場域」等,這些紙上文件的描述模式,距離產業界及投資人的認知,差很大;試問:在書不同文的情況下,如何幫助投資人解讀產業訊息?其餘如科技部的二十三億、交通部的六億元,以及教育部的三億元,也存在類似情況,計畫內容都不脫官樣文章,彼此間的重複性頗高。實在令人懷疑,四六二億元如何藉由政府對產業需求的理解,以一套可介接產業需求的政策工具,真正達到計畫初衷:帶動地方產業? 但陳添枝卻誇下海口。他認為,可藉由「亞洲.矽谷」計畫,帶動我國物聯網商機,不僅如此,陳添枝繼續表示,「亞洲.矽谷」可望造就一百家成功的新創事業,培育三家國際級系統整合公司,並促成兩家國際級物聯網廠商來台投資,基於人才培育的重要性,將成立一個物聯網產業虛擬教學平台。只是,下放至四大部會的預算,是透過什麼機制進行分配?每個計畫大項下的子計畫為何?這些子計畫是由哪些業者參與?這些內容若未經追蹤並公開,投資人很難判讀。舊執行框架 冀望產出新結果?事實上,除了公共工程外,政府在預算執行上,也早已開始落實公私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PPP)的精神。在舊政府時代,主要的政策工具有「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SBIR)」作為鼓勵小型企業進行技術及產品研發,另有「A+研發淬鍊計畫」,相對適用於大型企業等;只是,新政府上任後呢?仍持續依循舊有的執行工具?政府公共治理,要求資訊公開透明的程度,理應較金管會執行公司治理的標準更高,在PPP公私夥伴關係上,經費的流向及效益管理,是追蹤重點;參與者若屬上市櫃或公開發行公司,更應完全揭露。最近,國際間公民參與審計的呼聲高漲。二○一三年,聯合國發布「最高審計機關公民參與實務」報告;台灣政府也將在二○一七年正式實施參與式審計,使得公民得以隨時監督政府施政,所以,公開預算執行,可謂是倒數計時了。物聯網兆元商機 台商有條件分食接著要問:商機在哪裡?根據全球市調公司IDC調查顯示,二○一四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約六五五八億美元。隨著愈來愈多終端裝置及物件可以連接網路,預估至二○二○年,全球物聯網商機可突破兆元美元規模,來到一.七兆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百分之十六.九。亞太市場,更是物聯網發展最活躍的地區。雖然,相較於二○一四年,二○二○年亞太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雖有下滑,但仍領先其他地區。據IDC說明,二○一四年,亞太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為百分之五八.三,至二○二○年,下降至百分之五一.二;至於北美地區則維持在百分之二六;西歐地區的市佔率則由二○一四年的百分之十二成長至二○二○年的百分之十九.五。工業電腦龍頭研華 靠物聯網想像二○二五至於終端裝置如汽車、智慧冰箱、智慧電燈等,數量自二○一四年的一○三○萬個,成長至二○二○年的二九五○萬個。研華公司智能自動化事業群大中華區副總經理蔡奇男表示,IOT讓台灣ICT產業藉由Internet 連網增加智能,從長期以來的Cost Down(降低成本)出現Value up(價值提升)的契機。蔡奇男進一步指出,以前,一輛汽車內的感應器極有限,現在,一輛售價八十至一百萬元的汽車,裡面的感應器少說也有上百個。六都中,誰獲利最大?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以「The Next Big Thing」預告物聯網商機。如今,在終端智能化跟進後,物聯網開始自各個不同的應用領域中,產生業績成長的大事。在六都中,新政府政策指示,桃園是「亞洲.矽谷」的落腳處,預料,也將是「亞洲.矽谷」最大的受益者。近來,桃園不斷蓄積產業能量,據桃園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的資料統計,在二○一四年,桃園市產業年總營收達三兆一○七八億元,已連續十三年居全台之冠;而全台灣五百大企業中,就有二百家坐落在桃園。這次,新政府準備以桃園落實「亞洲.矽谷」計畫,成為桃園境內產業價值鏈極大的激勵。在六都中,桃園可謂是產業最多元化的地區,境內,有綠能科技電動車產業(參附表),在桃園有十家電動車製造商,約佔全台百分之二十三.六八;經濟部工業局及國發會大力支持的電動機車廠gogoro,也坐落在桃園龜山。再者,就是物聯網產業中的要角雲端運算,也是桃園的強項。「工業4.0」政策消音 德商一頭霧水最近,外商的腳程更是飛快,其中,德商尤其積極;只是,快跑的未必能贏。德商幾乎是經濟部工業局「工業4.0」的代言人,結合媒體,在台灣大賣「工業4.0」的成功經驗。這幾年,「工業4.0」在台灣舉辦的相關論壇不下百場。但今年七、八月間,行政院長林全嘎然喊停「工業4.0」,搞得德商一頭霧水,雖然仍辯稱「工業4.0」的概念較新政府的「智慧機械」更寬廣,但可見德國的「工匠」精神,仍不敵台灣換黨執行後,包裝政策語言的多變性。德國在台全面撒網,新政府以舊酒裝新瓶,並沒有嚇退德商,「亞洲.矽谷」中,更見它們活躍的身影。今年八月下旬,德國經濟辦事處發表「德國在台企業商業信心」調查,其中,在台德商新投資計畫的考量投資地點(參附表),有達百分之四十的受訪德商(一○九家)會選擇台北市,其次是高雄和台中;有別於去年的「德國在台企業商業信心」調查,桃園僅次於台北市,與台中並列第二。令人好奇的是,德商明顯忽略台南,在表中獨獨缺了台南市;對此,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賀安德說明,因為受訪德商並沒有在台南產生投資案。比要錢能力 不如比賺錢能力二○一四年,九合一大選過後,六都的競爭態勢愈來愈激烈,首長間相互較勁更不在話下;而市調、媒體時時將他們置於民調系統下,排排坐、論高低,更助燃這股煙硝味。現在,中央按著「五加二」創新產業計畫,進行地方分錢,若對比公司運作,形同是提供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六都中,哪個首長最有經營能力,可以為股東(全民)創造最高的投資報酬率(ROI)?這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衡量標準,老百姓更是正用放大鏡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