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曾在二○○八年七月最高達到每桶一四五美元後一路向下崩跌,賣壓主要是來自原油生產國如委內瑞拉、俄羅斯以及非洲的產油國,因為國家財政的潰堤,競相賣油求現;加上美國頁岩油廠商大幅舉債搶攻市占率,讓油價的崩跌雪上加霜。日前,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阿爾及利亞會議終於達成減產協議,同意將原油產量每天減產二十五到七十五萬桶。由於,俄羅斯跟進表示配合石油輸出國家組織限產行動,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日前收在每桶五十一.三五美元,為二○一五年七月以來的最高價,突破五十美元的關卡價。OPEC這次能夠達成協議,主要因為油價下跌對沙烏地阿拉伯經濟造成重大衝擊,甚至危及政權穩定,迫使沙國做出讓步。但是,國際油價是否就此回升,仍面臨多項考驗。首先,減產協議要到十一月維也納會議正式敲定,而且預期由沙國承擔大部分份額,伊拉克、利比亞與阿爾及利亞還可能要求增產,油國總產量可能不減反增。其次,油價若回升到每桶五十美元,足以讓美國頁岩油業者存活,部分油田可能恢復生產,可能再一次讓減產刺激油價上漲的盤算亂了套。還有,光是供給面的控制,並不能讓油價扭轉頹局,全球量化寬鬆與負利率能否真的帶動經濟復甦才是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