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積極推動「五加二」產業政策,其中綠能科技為政策推展對象,且因應全球綠色經濟成長,眾多綠能產業成為明亮之星。華德動能科技(2237)主要生產電動巴士,並且擁有全國首輛認證的「低地板大客車」,在電動巴士國產率逾六成、營運妥善率達九九%外,華德更以五大核心:系統整合、車輛組裝、車輛改裝、車輛設計、營運維保,去延伸發展電動貨車與氫燃料電動巴士。結合行動辦公室與新燃料 華德轉型創造新契機華德與車王電子(1533)合作「車聯網智慧型電動巴士」,打造行動辦公室概念的車聯網。華德擁有強大的車輛管理系統,可利用電池管理系統、整車操作系統去結合車載通訊、網路雲端、行動影音、行動管理等,營造出全新的行動式商務模式,讓使用者以行動巴士為自身的辦公室。排除定點工作的限制,在行進中就能即時辦公、執行遠距會議、管控產線等。除了商用部分,也衍生為可以深入偏鄉的教學車,協助無資源地區可以有行動教室,使學童享有平等教育的機會。目前華德開發此先進駕駛安全輔助系統,先做到簡單監視控制,再來則會做到遠端基本資訊排除,未來更會逐步發展自動化駕駛系統成為無人駕駛系統的前身,預計在明(民國一○六)年下半年開始販賣。更而甚之,「燃料電池增程式電動巴士」為與工研院和業者合作,結合電池與氫能源打造出全國第一輛氫能源程式燃料電池電動巴士。過去電動巴士能源大多是採取充電式或換電池式,這些方式成本較高且易耗時,如果採取燃料電池則可以降低電池生產與購車成本,更主要的是可以增加續航里程數。目前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都已有新燃料電池電動巴士,未來幾年將逐漸取代傳統電池巴士。此電動巴士可同時充電與加氫能源補充續航力,至加氫站只要約十五分鐘就可加滿。華德動能科技總經理蔡易忠表示,目前國內高純度特殊氣體設備加壓設備只能達到200kg/cm2,華德卻達到了400kg/cm2,現與多家國內外廠商正在協談合作案中,預計試行之相關年營收可達一千至兩千萬。華德觸角伸國外 回饋技術利國內電動巴士發展華德預計開發五輛氫能源城市燃料電池電動巴士,即將在十一月中旬向經濟部提交計劃書,初步為開發行動充氫站,未來有進一步突破會再設立氫氣供應站。國外如日本、韓國、德國等地都即將擴設充氫站,代表此環保趨勢勢不可擋。華德將以自身製造技術與能力執行計劃,引領國內電動巴士邁入燃料電池電動巴士領域,未來有望帶動國內相關產業發展,如燃料電池材料、零組件、電池組、儲氫容器、電力轉換器與車輛電子等,以逐漸建立燃料電池產業。華德創業宗旨為開發有創意且符合政府節能減碳宣導的新型環保車輛,創造綠色產業最重要的指標事業與平台,並站在環保角度強調與自然生態和平共存。蔡易忠說,華德不斷嘗試以更低污染的技術,生產出更具綠能特性的相關運輸設備,是為後代創造一個乾淨且無污染的生存環境,自華德成立以來,一直希望以本身有限的力量,創造出人們「綠能移動」的無限可能。因此,華德開發電動巴士、電動貨車、燃料電池電動巴士外,還與國外合作技術轉移,將技術帶至國外發展,在國外發揮技術授權並間接協助國內供應商的發展。華德目前主要銷售地區為台灣,並且少量銷售至菲律賓。但是電動巴士地域性、定時維護性和客製化的程度都很強,眾多國外車廠不願花時間也不願投入大規模研發,加上當地政府都希望支持當地產業,顯現出國外並不是華德主要能銷售的市場,反而是技術轉移會有比較大的發展。華德對國外技術輸出提供完整產品技術、售後服務、建廠規劃、生產線規劃,甚至營運管理等。因為產品會影響售後服務,所以對於產品的部分,華德都會再去做規格修改與技術上的提升。目前與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的車廠有合作,可望在明年第一季會有消息。電動巴士產業受阻 綠能產業窒礙難行電動巴士具「節能、零排碳、低噪音」三大功能,能為大眾交通運輸節省龐大的營運成本,可是電動巴士成本相對昂貴,客運業者較難以接受,在國內,主要是經由政府補助降低成本,並配合政府政策推展作銷售。在民國一○三年,行政院正式核定電動車發展及策略行動方案,未來將採取機車、汽車與大型巴士三管齊下的方式發展電動車,並針對電動巴士推廣目標設為十年一萬輛。但是電動巴士在發展上不如預期,採購曲線不斷往後推移,所以,未來仍期待經濟部將偕同環保署與交通部,要逐步汰換全台六千多輛的柴油公車為電動公車。另外,採購電動車的國產比率在民國一○三年達三○%、民國一○四年達四○%、民國一○五年達五○%、民國一○六年達七○%才能向交通部請購補助。雖然政策下有給予補助,但是對於補助仍有嚴苛的限制。蔡易忠認為,政府在綠能政策方面,相較綠能的運用反而更注重非核能源生產的量,方向大致上對,卻極少能作有效運用,這會導致產生的量無用武之地。華德過去主要較依賴政策,導致收益十分容易受政策上的牽制,華德近年意識到如此將會致使公司極不穩定,於是積極力拚轉型,現有的電動巴士新生產線也予以暫緩。目前主要從現有技術再去做延伸,逐漸轉型為多元發展,而不單單侷限於電動巴士項目,也漸漸降低對政府的依賴度。華德動能科技董事長蔡篤雄進一步補充,華德在遇到問題都會一步一步去克服,在其中也發覺到台灣市場規模並不大,雖然政府在支持度上是有的,但畢竟是針對買方而不是賣方,就算電動巴士在台灣被認為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卻仍然因政策導致無法很有計畫的生產,也沒辦法擴充量產,在國外,即使生產上面有一點瑕疵,也是靠舉國之力去發展,但是國內都是單打獨鬥,這顯現國內政府部門跟部門之間的協商要有很好的統合,否則其他國家的廠商技術都超前,國內廠商要和國外廠商溝通就會出問題,如技術怎麼提升、怎麼開發良好的市場、資金投入產生的效益等問題。政府應做好配套措施 以利綠能產業管道暢通蔡易忠表示,華德想做的事情很多,也認為能做的也很多,抱持滿懷理想卻礙於資源少而步步受限,甚至許多相關製作電動巴士的廠商也漸漸無聲無息。雖然不期待政策規劃下會給予訂單,但至少希望管道是通暢的。還有,政府的政策規劃不能太拖延,必須迅速且準確掌握要點,才能幫助綠能產業正確地發展,得以讓華德確切為環保盡一分心力。如目前計畫生產的燃料電池電動巴士,主要是等政府法規上的放行,需要配合的規定也會以技術去達成,只要政府願意開會並且開地快速,就會立刻著手開始生產,量也會出來。如果順利,預計在明年第三季可以示範,可望在後年正式上市。除此之外,對於法規也應有所配套措施。譬如當初生產第一台大客車時,華德並不能馬上領牌,必須要先通過層層檢驗才有合格證明,有了合格證明才能申請領牌,但是從生產車子到領牌出售時間過長,導致進度延宕,曲線當然有所拉長。或者,像是政府對電動巴士的充電標準不一,一開始先要求做一定程度,之後又被要求加裝其他配備,過不久又可能不合所以全部修改,如此反覆之下,一件產品就不斷經過修改,成本也不斷投入,所以應該事先做好配套措施才能避免對綠能產業造成衝擊。華德以紮根台灣為基礎,講求為環保盡一份心力,多年以台灣血統一步一腳印發展電動車,近年更以多元方式去發展電動巴士,雖然國內生產跟資金無法與經濟大國相比,但是國內的技術條件是很有機會發展綠能產業的。華德呼籲政府要想好配套措施,例如法規要完善、發展要具建設性,對於口號喊得出聲卻沒有實際作為,即使結果再大、產能再多也是難以使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