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要以五大創新產業加上新農業與循環經濟計畫,以達成「創新、就業、分配」三大重要目標。聖誕節執行中心正式揭牌的「亞洲.矽谷」計畫,正是頭一個具體的行動。要如何實現上述三大目標,攸關台灣經濟的脫困再起,因而全民都應拭目以待。「亞洲.矽谷」計畫,其發想無疑來自美國矽谷。而人盡皆知,矽谷的本色正是創新;然而卻從無人將它與就業、分配連結在一起。原因在於,矽谷的創新植基於領先全球的技術,輔之以大膽的天使基金勇於投注的豐沛資金;但其基礎勞動的密集度微不足道,對就業的貢獻自遠不及其他產業。一旦創新獲得成功,不論原始的技術專家,還是挹注資金的天使基金,都是十倍、百倍的獲利,卻未聞一般雇員受惠多少,因而使所得分配更為不均。這正是台積電張忠謀先生日前的論點。故爾矽谷之所以能成功,第一個要件就是在關鍵技術上,擁有技術執全球牛耳的史丹佛大學提供頂尖人才;又有特曼教授如此不世出的奇才極力將學術研究與應用整合;並推動創業投資以促成進入市場競爭的實體企業。其後東施效顰者多如過江之鯽,但凡不循此途者,皆難如願。據此觀察桃園的「亞洲.矽谷」,所追求的是全球最夯的物聯網及創新創業,卻不見可與史丹佛比擬的頂尖大學,遑論特曼教授如此奇才;而十餘年來,教育部卻極力摧毀頂尖人才。為補此缺,設立一個不痛不癢的「全球招商及攬才聯合服務中心」,曷關宏旨?至於創投資金,則擬設立一個規模百億的國家級投資公司主其事。在類似案例中,這幾乎是塞牙縫的規模;尤其錢不在對的人手中,再多也不濟於事。更有台灣包山包海的法規、環評等等令人卻步,尚待未來有所典章。以如此條件來望矽谷項背,戛戛乎其難哉!即使真能邯鄲學步,得其皮毛,前述的所得分配惡化、就業背道而馳,又當如何!路人皆知,矽谷絕不是國家炮製出來的。它來自一個人的想像力,與有利的環境。特曼教授以具體的行動,將史丹佛的頂尖人才與一塊不起眼的土地結合,再引入源源不絕的創投資金,力促其成。欠缺這樣的執行力,只是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