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賣得好並不稀奇,對於本土最大汽車集團──裕隆集團來說,在異業經營取得好成績才值得驕傲。值得炫耀的是,華晶科(3059)是一家正式入主竹科的「數位相機(DSC)」公司,它代表著裕隆集團的多角化經營成功。這個產業的發展狀況可以從資策會表示,明年(2006年)第1季台灣的數位相機整體總出貨量將突破1,000萬台一窺究竟,整體的產值將達8.42億美元,大於今年的第3與第4季的旺季,因此數位相機產業在明年的潛力將十分有看頭。
#@1@#數位相機的產業機會在哪裏,是分析一家生產數位相機的企業,是否有成長潛力所必須要先瞭解到的一件事。近年來國際數位相機市場已經慢慢起了些許化學變化,比如說,數位相機的產品生命周期已歷經了高成長期,目前已幾乎等於是飽和狀態;它代表的意義也正是告訴一般消費者好消息的到來﹗好消息就是飽和期產品所常用的競爭策略「價格戰的開打」。但整個數位相機如同一般電子產品一樣,具有低階到高階的市場區隔,因此不同的國家廠商在技術層面與市場銷售鎖定的族群亦不盡相同。由於銷售的目標市場不同,日系數位相機廠商長期致力於高階、高產品附加價值的機種,例如數位單眼相機(DSLR),但是在市場趨近飽和的情況下,廠商勢必另求出路,而較中低階的數位相機產品的需求量仍大,而這些低價且大量的生產方式並非日系廠商所擅長與追求,因此整個產業的化學變化就因此產生。
#@1@#如何化學變化?日系或者站在較有競爭優勢的廠商,可以因應這個產業趨勢的方法有很多種,加入價格戰、委外代工、自我退場,都是可能的方案之一。前面提過DSC這個應用在消費市場機種快速飽和的程度,超過預料之外,除了價格戰,這些日系廠商更在思索著進一步釋出代工訂單,以減低不擅長的價格戰競爭能力,或者乾脆直接退出市場,如京瓷(Kyocera)。也因此,價格戰可以說是整個消費性電子產品包含數位相機在內的各個產業,最終要面臨的最大課題。當競爭廠商受不了價格破壞戰之後,就會加速促成代工的委外作業,降低虧損程度,受衝擊最大的就是日本DSC大廠。為了減低成本,使得日本廠商對外釋放代工訂單的意願增強,而這樣的價格戰背後的另一道因素是美商柯達(Kodak)低價的侵略策略以搶攻市場。最終的化學反應出現在台灣的DSC廠,受到美國與日本加速委外代工的影響,第2季整個產業出現加速成長的腳步,下半年更進入跳躍式的業績大成長,或許在這樣的變化之中,台灣的DSC廠商可以說是踩著日商的痛處而往上爬,意外的成為今年最大贏家。
#@1@#華晶科,台灣DSC廠的四天王之一,承襲著裕隆集團穩健、創新的基本精神,替集團在數位相機產業打拼出一片天地,2004年全球市占率5%,對一家民國85年成立將於本月份滿9周年、股本19億元的企業來說,能有這樣的成果著實不易。優勢在於自行設計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SIC)的技術,提供了主要的競爭利基,且目標鎖定在4百萬畫素以上的專業數位相機為主。若以數位相機出貨台數計算,華晶科今年的出貨將上看800萬台,在國內的數位相機族群當中算是一哥。能有如此高的出貨量與其它競爭廠商不同的是,華晶科並沒有與日系廠商合作,依靠的是與美商柯達的關係,在柯達低價策略衝高市占率以及HP訂單湧進之下,讓今年下半年的業績爆發成長,成長力居DSC四大天王之冠,總計前11個月的累計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02%。
#@1@#同產業之中,股本以普立爾(2394)最大,華晶科最小,過去3年,僅有華晶科與亞光(3019)的股利皆大於2.0元以上,除了表示獲利不錯之外,更代表了具有穩定的股利。此外,以DSC四雄目前的股價來衡量哪一檔個股的股價低估,似乎又是華晶科奪魁,原因在於以前3季的獲利來推估本益比,華晶科都低於同業的另外3檔個股,若以第4季華晶科的出貨量大幅拉升的情況,推估全年的稅後每股盈餘(EPS)大約可以看到5.0元以上,則本益比將進一步滑落到10倍附近,突顯股價的低估。雖說DSC是一個產品生命周期在飽和狀態的產業,拉高市占率的結果,將會導致廠商小賺甚至是虧損,但是華晶科本身除了具有成本優勢以外,再加上擁有強大的研發團隊,提升技術層次,可以抵抗成熟產業的低本益比刻板觀念;且89年以前呈虧損狀態,近年獲利穩定成長快速,又具有小股本優勢,是典型的醜小鴨變天鵝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