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港股與陸股走勢落差越來越大,香港恆生指數截稿前已創二○一五年八月以來新高,反觀大陸A股的表現,讓市場期待者有一些無奈,這與近期銀監會、證監會等陸續出手規範銀行、券商的投資行為,推動金融機構去槓桿等相關措施有關,市場信心不足影響了資金動能,投射在股市上,便是A股指數的停滯不前。中國總體經濟也沒有特別的改變,所以A股也並非沒有契機,跌久了有時候反成最大利多,先行布局而等待也是一種策略。試想,如果A股被納入MSCI指數,市場該如何反應。從目前MSCI提出的版本看來,初期只有五%的A股市值會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門檻已降低,納入MSCI機率高,而這規劃中的一六九檔成分股有可能成為上證指數上漲前的領先指標,不一定要買他,但可以當作先行指標。短線上,中國監管當局致力於穩定經濟增長、去槓桿、防範資產泡沫及控制系統性風險等等措施,陸股行情雖受壓抑,但相對也會壓低進場成本,不盡然是壞事,建議還是把焦點拉回政策支持的趨勢板塊。過去我們不只提過一次「智能製造」在中國的發展概況,目前人工智慧的發展與應用已加速擴展至各行各業。海外科技巨頭AI基礎層(AI晶片、雲計算)業務已呈現爆發式成長,應用端也朝向更高端的行業滲透。例如,現階段人工智慧醫療診斷的效率及精確度均已開始高於人類醫生,未來結合「認知運算+大數據+醫療」的前景十分廣闊。尤其目前AI產品邊際成本遞減明顯,且效能隨著使用量增加而大幅改善,隨著人口老化加重及人力成本攀升,AI在醫療診斷領域滲透過程可望加快。日前有個案例,中山大學眼科中心醫院正式推出全球首個眼科人工智慧機器人,只要把眼球照片上傳雲端,該人工智慧就能對先天性白內障患者進行診斷。目前接診超過五十名患者。結果顯示,人工智慧對白內障患者的診斷正確率高達九九%,並對九七%的患者提出了正確的治療方案。該中心已經連接上百家基層醫院,今後這個人工智慧「眼科醫生」將通過雲端平台為這些地區的患者提供專家級的診斷。這是人工智慧診斷的一小步,未來隨著智慧醫療的快速發展,還將會有類似口腔醫生、腫瘤醫生等誕生,可大量運用於基層醫院,解決醫療資源緊繃的問題。相關族群可關注標的有易聯眾(300096.SZ)、思創醫惠(300078.SZ)、科大訊飛(002230.SZ)、朗瑪資訊(300288.SZ)、迪安診斷(300244.SZ)、寶萊特(300246.SZ)、樂心醫療(300562.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