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除了帶來線上走向線下通路的改變外,更引發一波「新製造」的發展趨勢。開發客製化的自有品牌已逐漸成為業者積極布局的方向,美國電商龍頭亞馬遜(Amazon)自有品牌產品正從過去的消費性電子延伸至日常用品及時尚服飾,為了因應快速客制化需求,更打算自己打造自動化成衣工廠,恐將打破目前成衣代工市場的遊戲規則。相較電商平台業務,時尚服飾享有更高的毛利率,在亞馬遜販售的各種商品類別中,來自服飾業的利潤遠高於其他產品,並且有持續增長的趨勢。為了打造屬於自己的時尚帝國,亞馬遜已不打算仰賴平台上的第三方品牌商,轉向藉由自身流量及數據優勢,大舉開發自有品牌,並透過追蹤網購交易資料,建構資料庫分析目前尚未滿足消費者的款式和價位。亞馬遜服飾市占率四年內挑戰十六%服飾類媒體BOF表示,大數據在亞馬遜自有品牌服飾的營運上起到了關鍵作用,如果一種款式的服飾沒有受到市場的認可,亞馬遜就會立刻停止這種款式的生產和銷售。一旦某個品牌有了關注度,亞馬遜就會利用龐大用戶數量的談判籌碼,從供應商那以最低的價格進貨,薄利多銷的模式,往往可以讓消費者及供應商實現雙贏的局面。目前亞馬遜已經陸續開發了八個自有品牌(僅對Prime會員開放購買),包括女性服飾品牌Ella Moon、女性內衣品牌Ma、洋裝品牌Lark&Roe、禮服品牌Paris Sunday、polo衫品牌Amazon Essentials、男性襯衫品牌Buttoned Down、男士休閒服品牌Goodthreads及童裝品牌Scout+Ro。除上述品牌外,亞馬遜還承接閃購網站 MyHabit旗下的自有品牌Franklin & Freeman、Franklin Tailored及Society New York等。 亞馬遜自有品牌幾乎都是主打高CP值,訂價多在一百美元以下。先前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曾預估,約有四○%的Prime會員每年會在亞馬遜上花費超一千美元,同時,Prime會員購物次數更是非會員的四.六倍。富比世(Forbes)預估亞馬遜整體毛利率將從二○一七年的十%,提高至二○二三年的十.五%,但在自有品牌成長推動下,二○二三年毛利率有機會進一步提升至十一.五五%。隨著消費者行為偏好的改變,實體服飾市場持續受到電商侵蝕已是難以扭轉的趨勢,逼得運動品牌龍頭也不得不低頭,宣布將在亞馬遜平台上開設專賣店。美國投資銀行Cowen & Co去年底報告曾預估,亞馬遜當時在服飾市場市占率約六.六%,今年可望增加至八.二%,五年內更可成長至十六.二%,二○二一年服飾銷售額可達六二○億美元。打入亞馬遜供應鏈,營運有望帶來新動能相信在積極發展自有品牌下,未來市場占比將持續提高。正因如此,近期市場對紡織供應鏈的觀察重點,也開始從過去的機能服營收占比、指標運動品牌(Nike、Adidas、Under Armour、lululemon)營收占比及快時尚客戶營收占比,轉向電商客戶營收占比(占比越高,營運越能維持成長動能),當中又以亞馬遜最具指標。目前已知有打入亞馬遜自有品牌供應鏈的有成衣廠聚陽(1477)及針織成衣廠儒鴻(1476),下半年將陸續開始出貨,亞洲最大的尼龍六六線紗供應商東隆興(4401),則是透過儒鴻間接打入。另因下半年紡織產業營運將逐步回溫,配合去年同期及今年上半年的低基期優勢,可望提供漲幅仍相對落後的股價,一個絕佳的上漲理由,短線應可正面看待族群的股價表現。產品客制化、客戶自製化趨勢成產業隱憂品牌走向客制化設計則是產業的另一個新趨勢,除了亞馬遜自有品牌外,運動品牌Nike、Adidas及牛仔褲品牌Levi‘s等,也已相繼推出此服務,預期未來跟進者將會越來越多。不過,品牌廠產品走向客制化後,伴隨而來的將是生產走向智慧自動化,甚至走向效率更高的自製化,將為產業未來發展帶來一大隱憂,股價本益比也將有下修的風險。尤其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後,積極推動製造業回流,消費者對產品的主導性又增加,造成需求導向的生產方式興起,少量多樣的客製化產品設計自然成為大勢所趨。由於大量客製化需要的是靈活、易於即時調整的製造系統,升級智慧自動化生產的工業4.0正可符合其需求。目前Nike及Adidas已著手打造機器人製鞋工廠,並開始小量生產,不排除未來還會擴展到機器人成衣工廠。今年四月亞馬遜也已申請了個人客製化的專利,打造一間依需求訂製的自動化成衣工廠,專利系統含有紡織物3D列印機、裁剪機器、組裝線及相機,相機所拍快照用於反饋,提供衣物需做出的修改資訊。未來只要消費者對亞馬遜下單,機器人就會開始編織衣服,再確認、打包、出貨。Levi‘s十分鐘做出一條牛仔褲Levi‘s已在波蘭及南非的自有工廠,進行試點自動化生產,製作一件牛仔褲僅需十分鐘就可完成,不僅讓產品上市速度提升最大化的靈活度,在過去的兩三年中更減少了三○%以上的員工,來生產同樣數量的產品。德國另一運動品牌Puma,雖尚未發展客制化產品,但對於自動化生產也表現的相當積極。負責成衣開發和採購的全球總監Anne-Laure Descours就表示,自動化是成衣製造及材料採購的必要發展趨勢,這將可獲得速度、更好的規劃和預測的方法之一。為了因應產業快速生產的需求發展腳步,不少業者也紛紛投入此應用的研發。美國加州新創公司Susarel計劃在橘郡(Orange County),興建一座完全垂直整合、配備自動化縫紉機的工廠,執行長Tom Robinson表示此工廠能在三○~四十五天內完成訂單,替服飾品牌製作T恤、瑜珈褲、緊身褲、沖浪褲及帽T等產品,最終還可提供個人消費者客制化訂製服務。工廠設備包括高速紗線紡紗機、專門改裝的Merrow ActiveSeam工業縫紉機、數位直印紡織印刷機及Susarel專有的動態著色(Kinetic Colorization)和染色昇華技術,能對織物進行更深層持久的著色,除了無須使用化學物質外,也只要使用一杯水就能替T恤染色(傳統方法約要使用四百加侖的水),更具環保性。此機器能雙面印刷,也能印在棉、尼龍、絲綢及羊絨等材質上。目前工廠正在進行最後一輪融資,預計明年開始接單生產。四十五秒做出一件衣服更驚人的是,美國波特蘭(Portland)工業設計師Brett Stern,已開發出能在四十五秒內自動製造出一件衣服的Formafit Process,可將現成的尼龍、聚酯、氨綸及聚丙烯等合成纖維,以熱成型法處理成3D形狀,同時會從機器中切割出布料,並用超音波技術加以組合,能製造出鬆散或形狀適合的衣服,很適合用來製造運動服、工作服及制服。例如放在醫院內來製造一次性的醫療服裝,也或者放在服飾零售通路,掃描消費者身體後,不到一分鐘就能製作出量身打造的衣服。不僅美國業者加速自動化生產腳步,中國廠商自動化程度似乎也優於台廠,今年即將在港股上市的晶苑集團就是一例。以二○一六年全球服飾製造市場規模來看,晶苑集團產量排名全球第一(年產三‧五億件),?值排名全球第二,主要客戶包含H&M、GAP、UNIQLO、Levi‘s、Target、Under Armour、The North Face及Puma。自九○年代起企業內部致力推動電腦化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包括印花自動配漿機、GFK鐳射系統,省人力資源且提升產能,集團先後又引入策略性系統管理,例如射頻識別(RFID)、資料倉(Data Warehouse),完善生產管理流程。中國廠商已高度自動化晶苑集團在中國的工廠採用智能懸掛系統,員工每完成一個工序,系統可自動將半製成品運送至下一個加工點,減少人手傳遞造成的時間浪費,讓每年生產效率平均提升約三成,成衣疵品率則大減二成。在牛仔褲的生產過程中,引入GFK鐳射系統,利用鐳射光束製作出人工拭抹的陳舊效果,讓每條牛仔褲的生產時間縮短八成及減少五成人力。另一家青島紅領,則是自動化工廠來生產男性西裝,生產流程由智慧生產系統驅動,運用RFID技術將備料、裁切、縫製、整燙、入庫、倉儲、配送等流程相連結,建立從人體數據、服裝數據採集,到設計、生產、出貨的個性化服裝全生命週期解決方案。自主研發的紅領西服個性化訂製平台,更能實現零庫存的MTM(Made-to-Measure)訂製模式。 在自動化的生產系統驅動下,每件獨一無二的衣服,從消費者點選滑鼠到出貨只需要七天,生產時間縮短三成以上。後知後覺!國內廠商已輸在起跑線反觀國內產業自動化的進度,二○一五年底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之下,工研院、資策會、紡織所才正式啟動跨法人組織的「紡織業智慧製造計畫」,分別從技術、聯網與虛實整合系統著手,為台灣紡織業邁向智慧製造規劃一套可行且完整的藍圖。而成立近一年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也在今年六月通過參與認購如興(4414)增資普通股八千萬股,投資金額十四‧八八億元,協助公司導入自動化與環保製程,強化研發與設計能量及轉型為ODM廠,提供一站式高品質服務,並透過國際併購擴大營運規模,挑戰牛仔褲製造龍頭。由此可看出,面對產業的發展變化(客戶自製化、競爭者高度自動化),政府的扶植動作明顯已是後知後覺,如今想要後來居上的難度應該不低。可預期在品牌廠開始提供客製化產品及自建自動化工廠的趨勢下,不久的將來,成衣代工廠(包含製鞋)的訂單就將面臨的流失風險,市場願意給予的股價的本益比也會跟著調整。過去儒鴻三○倍的超高本益比恐不易復見,股價也就難以再改寫新高,未來產業大概僅剩營運淡旺季的循環性操作而已。提供解決方案廠商將是主要受惠者由於紡織業的設備多屬單機設備,單機自動化已無法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變化,但要將整廠設備串聯起來,就需要投入相當多的資源才能將各面向整合,朝向系統自動化、車間自動化及工廠自動化。例如被稱為擁有台灣第一個工業4.0紡織廠的宏遠(1460),在轉型過程中就串聯國內十五家ICT廠商,除了雲端平台採用德國 SAP 的服務系統外,也大量採用研華(2395)所提供的解決方案,目前已達節省人力三成的效益。在全球紡織產業逐步升級過程中,對於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將產生莫大的需求,也讓相關廠商成為此趨勢發展的主要受惠者之一。針對紡織機械的應用需求,台達電(2308)就推出棉紡紗設備全套控制方案,著重在低能耗、高速化、自動化與數位化,可透過人機介面設定各項參數,進行溫度控制與製作流程偵測,有效應用於絲光機、漂染機、水洗機、捲染機、拉幅定型機及印花機。此外,提供自動化設備的廠商也有望間接受惠,像是以自創品牌(SIRUBA)工業用縫紉機行銷全球的高林股(1531),自二○一四年起就鎖定高品質三針、拷克、多針車系列商品市場,鑽研半自動化、全自動化設備與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