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續上期,持續用範例來驗證解釋,為何要用箱波均控盤戰法這類的技術分析來研判趨勢,以破除基本面分析的盲點。學員的持股中另外一個例子是買進後堅持持有,由虧轉盈創新高,但因自己評估基本面及財務數據,認為價值仍然低估,沒有達到出場條件,沒想到漲不上去後又頻頻下跌,最後虧損出場,說明如下:德國的戴姆勒(Daimler)是生產Benz汽車的公司,在美國有發行ADR於OTC市場交易(代號:DDAIF),近年ROE約在一七%上下,算是很不錯。戴姆勒是世界第十三大汽車製造商和第二大卡車製造商,他們家的Benz車子滿街跑,常見的大卡車、垃圾車牌子「FUSO」,mark是打三菱,但背後老闆是戴姆勒汽車公司。二○一四年六月至二○一五年三月,四季EPS累計$9.446,股價一百美元本益比也才十.五八倍,以股東的角度來看,真的是股價很便宜的大公司。二○一四年進場時,本益比算起來很低,沒想到股價並沒有因為本益比低就跌不下去,大盤跌也是跟著跌。持股續抱,總算等到回漲到一百美元,算起來本益比十二倍不到,當然續抱,嘿嘿…期待至少十五倍。接著股價向下修正,跌破買進價位,二○一五年九月受福斯汽車排放廢氣檢測造假事件延燒影響,又創波段新低,之後有拉回接近成本價,但後續無力,至二○一六年十一月,本益比才八倍。提出「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論的大師Clayton Christensen教授認為在一九八○年代之後,商業主流開始以許多比例指標(ratio)來評量企業,結果反而本末倒置,企業運用資金透過財務工程追求漂亮的指標數字,而不願意投入耗費資本較高的新市場型創新,使得破壞性創新循環停滯。例如知名的大型資訊公司IBM,過去五年花了五九一億美元進行股票回購,使得整體獲利在外流通股數變少,在整體獲利衰退下仍使EPS上升,然而股價自二○一二年之後就開始走下坡。這告訴我們基本面的財務數字漂亮,不代表公司具有前景,EPS高、本益比低,也不見得股價就會漲,一切仍需回歸到市場價格。正如RSI指標的發明者Welles Wilder在《亞當理論》一書寫道:「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願意屈服,追隨市場的腳步─而不是設法把它納入我們意見和知識的小框框。這話是不是說,所有關於資金流動的研究和各式各樣的基本分析,全部必須束諸高閣?是的,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