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每周的權證熱門成交排行榜外,我們也嘗試著與讀者分享相關時事的一些財經訊息,十月九日諾貝爾經濟學獎公布二○一七年獲獎者─芝加哥大學教授,媒體稱為行為經濟學之父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其所提出的觀點,喜愛用權證投資的朋友如何應用呢?我們一同來嘗試探討一番。塞勒的行為經濟學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我們在做每個財務相關決策時,並不如自己所想像的理性。大概可以從三個方面說起。第一個觀點是「稟賦效應」,是指當投資人持有某個資產時,對它的價值估價會高於未持有時,也就是說我們會厭惡承認損失的感覺。在市場中常看到投資人持有大量套牢股票,大致上都是因為這個心理因素。第二個觀點是「跨期選擇」,在投資決策牽扯到時間的概念時,心裡並不容易計算得失,簡單來說,人們大腦中存在兩種決策機制,一種是短視衝動的,一種是長遠理智的,猴子比較喜歡朝四暮三而非朝三暮四,平常提撥勞健保等就是這個觀點的具體例子。第三個觀點則是「心理帳戶」,雖然每一塊錢的真正價值是相等的,但因為不同的心理帳戶會造成我們對待它們的方式不同,比如人們對待彩券得到的獎金跟自己賺來的工資,態度就截然不同。沒有一個投資工具或方法是完美的,權證亦然。但就這三個觀點,都和權證的一些特質貼近,充分了解並運用,是一個很好的投資工具。針對第一點「稟賦效應」,權證的最大損失金額就是期初投入的金額,不易面臨信用戶或期貨等要計算保證金,還會碰到是否要追繳時不願認輸而持續投入資金,最後虧損持續放大的處境。對於第二點的「跨期選擇」,權證是個具有時間價值遞減特性的商品,投資權證前勢必要先設定好時間上的停損,不要想著跟權證長相廝守,也是權證市場的一大守則。第三點「心理帳戶」更為重要,投資沒有保證賺錢的,因此針對個人年齡等不同風險屬性,以個人可以承受而不會影響正常生活的資金進行權證投資,是較符合人性,且可兼顧報酬與風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