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傳統運動用品零售通路商正被電商大怪獸打趴之際,來自法國的迪卡儂(DECATHLON)營運卻逆勢突圍,二○一六年底在全球二十八三國家的門市成長至一一七六家,營收達一百億歐元(年增一二%),門市及營收雙雙持續成長,成為產業間的新傳奇。衝刺中國市場 營運成長新引擎迪卡儂主要成長動能為中國市場的擴張,大中華地區門市三年內已翻了一倍,二○一七年二月市達二一六家(包含台灣的九家),僅次最大市場法國的三○一家。根據中國前瞻產業研究院預估,中國體育用品市場銷售規模將在二○二一年達到四五四○億元人民幣,二○一六年~二○二一年的年複合成長率約二一%。公司表示目前中國線上銷量占總銷量不到一○%,未來發展重心還是集中在線下,線下體驗是根基,線上是驅動,新零售真正的市場在線下實體店。因此,預計至二○二○年,中國門市將拓展至五百家,一舉躍居最大市場,並意味著未來每不到五天就要在中國新開一家門店,展店速度十分驚人。另從迪卡儂積極配合政府政策目標的動作,更可看出搶攻中國市場的企圖。二○一七年十月二十八日,一輛迪卡儂客制化路線的「中歐專列」,從中國武漢出發,沿著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的重要通道,開往法國北部杜爾日港口,全程一○八一五公里,讓迪卡儂能把在中國生產採購的自有品牌運動產品直送法國等歐洲市場。由於是直達專列,中間無任何停靠港口,運輸時間最快僅需十六~十八天,比傳統船運縮短近二○天,不僅大大降低物流成本,也加快產品上市時間。產銷一條龍 主打高CP值另一個突圍成功的關鍵在於主打高CP值的銷售策略,在平價市場殺出一條血路,從李寧、安踏及三六一度等中國本土品牌手上搶走了不少客戶。預期藉由一帶一路的貿易方式,未來有機會像手機界的小米一樣,在新興市場攻城掠地。由於迪卡儂已走向從設計、研發、生產、物流、品牌到零售一條龍的運動用品銷售商,大大省掉中間商賺差價,甚至連鞋盒也都省掉,只求進一步壓低成本!有別於NIKE、adidsa目前藉由名人效應加持、強打聯名商品的宣傳手法,迪卡儂的自有品牌多靠消費者實際體驗及口碑行銷,自然不會再把高額的行銷費用轉嫁給消費者,增強實施價格戰的競爭力。迪卡儂控制了全產業鏈的兩端,把產品設計、原材料採購及門市經營掌握在自己手上,中間的製造環節則交由OEM代工廠商完成。門市中有九○%的產品為自有品牌,旗下品牌超過二○個。為了讓每個品牌都能更加實用、舒適,背後都有一個專業的研發團隊,研發基地也都會選在自然條件最適合該項運動的場所,直接瞭解消費者需求。掌握生產主導權 OEM廠吃不飽公司在全球二十三個國家設有採購中心,目前中國的工業採購基地每年產量已占四○%,加上未來將持續搶攻中國市場,已直接在中國全產業鏈化,就近取材,成為其節省成本、中國化的戰略之一。不過,因迪卡儂掌握了大部分生產的主導權,僅把製造流程丟給代工廠來進行,就算打入它的供應鏈,也不一定能夠跟著吃香喝辣。在中國新三板掛牌的羽絨服OEM代工廠星星服裝(870877.OC),二○一六年上半年營運就意外出現虧損(此期間來自迪卡儂的營收比重高達七三%),除了上半年是傳統營運淡季外,隨著勞動力及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低毛利的OEM營運模式也就越來越難生存。由於台灣成衣代工廠已逐步轉型ODM,加上進入資本市場後更加重視財務數字變化,不太可能再回頭接這種低毛利的訂單,故迪卡儂在台灣的供應鏈多為紡織中上游廠。上游供應鏈優於下游目前在台灣的供應商有提供環保回收紗的遠東新(1402)、提供布料(含機能布)的福懋(1434)、力鵬(1447)、宏遠(1460)、得力(1464)、興采(4433)、代工成衣的聚陽(1477)、代工戶外鞋的鈺齊-KY(9802)、代工運動裝備的威宏-KY(8442)等。但要留意的是,隨著迪卡儂持續壯大,勢必會逐步侵蝕其他運動品牌的市場份額,甚至也會成為快時尚品牌轉攻運動休閒市場的絆腳石。若未來又有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亞洲版型的服飾,侵蝕速度恐怕就會加快,而這些品牌的台灣供應鏈就要開始面臨訂單流失風險。除此之外,運動服飾走向快時尚化的趨勢,對於產業鏈分散、產線自動化程度偏低的台灣紡織業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近年市場景氣不明,加上暖冬效應,服飾品牌廠為了減少庫存,下單量大減,交期也越縮越短,藉此將備貨壓力轉嫁給供應商。例如聚陽就已被客戶要求將交期從原本的十六~十八周縮短至六~八周,更別說電商切入成衣領域後,雖可提高給成衣廠的代工費用,但因交期需在兩周內完成,並非所有廠商都有能力接單,就算接了也可能衍生出高額的空運費用。申洲自動化程度高 十五天交貨再來看看對岸強勁的競爭對手申洲國際,透過產業鏈不斷延伸,目前已擁有織布、染整、印繡花、裁剪與縫製四個完整工序的一條龍產線,並積極升級自動化,已可將交期短三分之二,不管是二百萬的大訂單,或者是四千件的小訂單,都可在十五天內完成接單到交貨。申洲近期表示正在協助客戶建立無人工廠,相信未來市場在哪裡,無人工廠就在哪裡,與我們先前認為規模較大的品牌廠將會打造自有智慧工廠不謀而合。可預期自動化程度高、一條龍生產模式的紡織,較有機會在交期壓縮的洪流下存活下來,像是逐漸成為紡織業大怪獸的申洲。誰能夠打入其供應鏈,就等於取得龐大出海口的門票。申洲目前與遠東新等纖維供應商合作密切,供應商先將新的纖維交給申洲,由申洲試驗並將纖維轉化成面料,若雙方認為產品值得推廣,再向上游纖維供應商採購。棉類纖維多向中國廠商採購,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功能性纖維則從日韓及台灣供應商進口。國內最大的聚酯加工絲(DTY)廠聯發(1459),最大的客戶就是申洲,終端客戶為UNIQLO,申洲目前占杭州廠營收比重約三○%,公司又有近五○%營收來自杭州廠,推估申洲約占整體營收的一五%。聯發今年可望轉虧為盈近期中國環保審查趨嚴,部分不符規範廠商退出市場,設備成本也將因應環保議題提升,過去殺價搶單的惡性競爭可望趨緩,加上中國近年積極擴建上游聚酯絲(POY)產能,有助聚酯加工絲廠降低原料取得成本,產業基本面可望開始觸底反彈。聯發本身則透過提高客製化產品及複合紗產品比重,逐步優化產品組合來改善獲利能力。第三季因處分鴻海(2317)股票三○四三張,貢獻業外獲利五四四一萬元,讓財報順利由前一季損平提升至賺錢(EPS○.三四元),全年有望有望虧轉盈,券商預估二○一八年將重返獲利成長軌跡,營運轉機性題材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