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以來全球金融市場表現相對穩定,包括台股在內都能夠維持在固定箱型區間中震盪,但是就在這大半年的箱型區間中就可以讓台股的投資人叫苦連天、套牢一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投資人在台股還沒有崩盤前就已經被財富重分配?近期筆者收到許多投資人詢問操作以及如何解套的問題,歸納起來大概有幾個共同特色:(1)不知為何而買,道聽塗說;(2)不知該如何停損;(3)似是而非的觀念。邏輯謬誤造成虧損其實歸納起來這些問題都是在「邏輯」出了差錯,什麼是邏輯?邏輯就是可以一以貫之的道理,在這裡跟讀者們分享一個「倖存者偏差」的故事。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亞伯拉罕.沃德(Abraham Wald)教授接受軍方要求,運用他在統計方面的專業知識給出關於《飛機應該如何加強防護,才能降低被炮火擊落的機率》的建議。沃德教授針對盟軍的轟炸機遭受攻擊後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研究後發現:機翼是整個飛機中最容易遭受攻擊的位置,但是機尾則是最少被攻擊的位置。倖存者偏差因此沃德教授給出的結論是「我們應該強化機尾的防護」,但是美國軍方指揮官認為「應該加強機翼的防護,因為這是最容易被擊中的位置」。沃德教授堅持認為以下幾點內容:(1)這次統計的樣本,僅僅是涵蓋平安沒有遭受打擊墜毀後返回的轟炸機。(2)被很多次擊中機翼的轟炸機,似乎還是可以平安返航的。(3)而在機尾,彈孔較少的原因並不是真的不容易中彈,而是一旦中彈,其安全返航生還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軍方最終採取了教授的建議,並且後來證實該決策是完全正確的。(摘錄自維基百科)股價領先反應基本面 那走空呢?以上這則故事其實就是在說明「邏輯謬誤」,簡單來說就是似是而非的觀念,各位讀者應該都有聽過「股價領先基本面反應」這句話吧?為什麼會有這句話?原因就在於當一間公司未來營收將出現重大轉折的時候,一定會有人先知道,如:內部人、法人等,這些人先看到公司的轉變,因此先行進場卡位,在卡位的時候就會反應在量價結構上,然後股價就會有表現。之後搭配公司的基本面真的出現基本面的成長,讓市場上開始認同該公司的基本面,然後展開主升段行情。反過來說,當股價從多頭轉為空頭、均線從多頭排列轉為空頭排列時,就是在反應公司「未來」基本面將會開始轉壞。似是而非的說法只是話術這看起來大家都一定會頻頻點頭的邏輯,市場上的小散們只會認同多頭的那一邊,到了空頭的那邊就會完全斷鍊,而且會拿股價早已反應過的基本面安慰自己:基本面這麼好,股價現在那麼低,本益比被市場低估了!股價一定會漲的!寫到這,這段話大家應該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吧?!沒錯!最近無論是在被動元件、矽晶圓產業都會聽到這段話,冷靜想想這個順序對嗎?想清楚就能走出操作邏輯謬誤,績效將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