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時的意義,看似簡單,其實極為深邃。從最淺近的角度觀之,守時就是與人相約,該幾時到,就幾時到。這一方面是尊重對方,不要讓人乾坐枯等,浪費寶貴的時間。如果耽誤的不只是一、二人,而是一大群人,換算成金錢價值,這損失就十分可觀了。如果對方在時間上又做了其他安排,則這一延誤,就可能連帶損及許多其他要務,而且牽扯到更多像骨牌一樣,連帶受到拖累的人,那後果就更加嚴重了。另一方面,許多重要的事務往往環環相扣,必須參與各方同時行動方能完成;當其中一個環節延誤了時機,整件事就可能因而破局。倘若這件事在時間的要求上十分苛刻,錯過良機,恐怕就再也無法彌補。只因一個人的不守時,損失將無法計量。守時還有更深一層,也遠為重要的意義,那就不止是照表操課、按時行動,而是如至聖孔子所說的,「時然後言」。孔子這位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聖人,有說不完的美德,但有一項特別為人稱頌,甚至稱他為「聖之時者」,因為他對時間的掌握,已至爐火純青、超凡入聖的境界。一般人講究守時,都剋就約定好的時間而言;孔子所重視的卻不止是呆板的時刻表上的指示,更要看當時的環境、背景、對象,以及相關事務的狀態。因此所言所行,並非拘泥於表面的時刻;而是要看在這個情境中所面對的對象,他正處於何種狀態及處境,在進行何種行動,追求什麼目的,其前因後果,與他人的關聯,在什麼時刻對他說什麼話或做什麼事,他會有何反應,對他會有何影響,將產生何種後果等等。將這許多因素都充分掌握之後,再精心構思以那些詞句、何種方式、用什麼態度與語氣,在最適當的時點說話與行動。於是,「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事實上,這乃是十分含蓄與謙虛的說法;因為當一個人能臻此境界,他的一言一行不僅動見觀瞻,而且會令人心動神移,感受良深,甚至做為座右銘、永誌不忘。有人說,一部論語可以治天下,甚至有人以論語中的一句做一生的圭臬,以出自論語一句話的「弟子規」治理企業。守時的意義何其高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