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球股市走勢高低及經濟榮衰,幾乎都被東西兩大強權中國及美國所牽動,這兩國之間引發的中美貿易大戰,自今年三月二十三日拉開序幕,歷時近九個月似乎看到曙光,不論雙方是檯面上的貿易問題頻頻出招,或是檯面下的國際政治角力,引發這場貿易大戰究竟是什麼因素,台灣經濟發展深深受到這兩個國家所牽動,投資者要怎麼看懂雙方過招背後意義,如何在這場局勢中趨吉避凶,就顯得格外重要。301條款揭貿易大戰為了緩解美國與中國之間高達三七五○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今年三月二十三日簽署了「301條款」備忘錄,對中國銷往美國的一千三百項貨物課徵六百億美元(約一.七兆新台幣)的關稅,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號角正式響起。早在三月八日,美國就開始打著國家安全的理由,川普宣布所有輸入美國的鋼、鋁及其製品,分別課以二五%與一○%的關稅,這項措施稱為「232條款」。這個時候,中國並沒有因此意會到自己已經悄悄的被鎖定,因為從輸美鋼鐵總量來看僅占美國鋼鐵進口量的三%,只在排行榜上佔第十一位,包括日本、德國、加拿大、墨西哥、澳洲、印度、南韓甚至台灣才是主要的受害者。沒想到中國在二十三日正式回應時,美國又宣布「301條款」,才讓中國回神,美國這回是玩真的。中國提WTO保障反擊對於美國提出「232條款」,中國也不示弱的以世界貿易組織(WTO)「保障措施協定」有關規定,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系,制定出一二八項產品的中止減稅清單,包括鮮水果、乾果及堅果製品、葡萄酒、改性乙醇、花旗參、無縫鋼管等產品,擬加徵一五%的關稅。豬肉及製品、回收鋁等產品,擬加徵二五%的關稅。第一時間,中國政府採取正面還擊的報復行動,並公開表示「不惜一切代價,奉陪到底」、「即使中美貿易歸零,中國也絕不後退」等強悍的字眼表態。四月三日,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公告長達四十五頁的301制裁清單,入榜的項目超過一千三百項,價值約五百億美元的產品,建議課徵二五%關稅。中國製造2025損美智財權值得注意的是USTR在聲明中直指,中國藉多種政策,強迫美國企業轉移技術及智慧財產權給中國企業,強化了中國企圖達成「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計畫目標,到這些不合理的技術轉移政策對美國產生經濟層面的損害,受影響產業涵蓋軍事、航太、資通訊、機器人及機械、人類醫療及獸醫用疫苗等。事實上,為了避免未來美國消費者必須花更多錢在中國進口品上,進而影響花在其他各方面的預算都會變少,川普政府在首波對中國五百億美元商品課徵關稅的清單中,大多僅限機器人、發動機零件等工業產品,可以看到川普小心翼翼想減少對美國消費者與民生的衝擊。中興、華為淪代罪羔羊在這項關稅備忘錄中也提到中國違反智慧財產權保護,將啟動調查,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國投資。中國首當其衝的就是近年來在歐美通訊市場嶄露頭角的電信設備大廠中興通訊與華為。美國商務部四月時禁止美國企業出售零件或提供服務給中興通訊,禁令期限到二○二五年。受到美國制裁影響,中興通訊以「危及中興通訊生存」於同月十七日在香港及深圳股市打入停牌無法交易。延燒不斷的中美貿易戰在十二月一日再創造話題高峰,華為財務長,也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加拿大檢察官指稱,美國政府宣稱孟晚舟違反對伊朗實施制裁的行徑,其實質的意義就是美國對中國技術發展的阻攔。華為5G實現中國製造中國以國家的力量推動「中國製造2025」,希望成為電動車、機器人、電腦晶片及5G等等產業的全球領導者,其中華為的5G技術更是關鍵所在,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夠生產5G所有設備的企業,包括基地台、數據中心、天線和手機等等。產業要能升級,必須要擁有其核心關鍵技術或專利,對於這些關鍵技術或專利,在先進國家中都是保護到家的,實在難以取得。或者取得成本相當高,可以說是必須以天價才能取得,不符合成本效益。甚至這些關鍵技術或專利不論出價多高,就是不賣。在無法取得關鍵技術下,產業也就沒有升級的機會。政治權介入助產業升級為了讓中國的產業升級,中國政府提出了突破關鍵技術取得困境的新措施,以政治力介入商業,逼迫投資中國的外國企業必須交出關鍵的核心技術,舉例來說,用法令限制外商設立中國分公司必須要跟中國人合資,而分公司的合資比率也透過法令規定讓外資持股不得過半。如此一來,中資股東就可以左右經營權,逼迫外資股東向母公司施壓,進而透露關鍵技術。甚至直接立法讓中國分公司可以合法的無償「轉移」這些技術。中國的汽車產業就是利用政府對智慧產權鬆散的保護大量竊取外國的技術,等於中國政府變相補貼汽車產業可以免費進行技術轉移。一帶一路排除美國二○○八年金融海嘯對美國與中國都帶來相當的影響,美國回過頭去發展自己的製造業,希望能擺脫對中國廉價商品的依賴。中國警覺到依賴美國市場的危險,因此推動經濟轉型,從依靠外銷轉向發展內需,中國製造2025就是在這樣氛圍下提出的產業升級計畫,中美關係也轉由中國製造vs.美國市場的互補,轉型為亞洲、非洲新興國家製造vs.中國市場,中國擺脫製造,晉升成為與美國一樣市場的競爭關係。而近年來聽到的「一帶一路」,就是要排除美國,以中國為核心的跨國產業鏈。台中間財供應鏈恐受傷美國是台灣鋼鐵製品最大出口市場,這次美國對進口鋼鋁課稅進一步演變成美中貿易戰,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台灣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六七.六%,受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的直接影響相當大,產出減額將達GDP的○.八%;若加上中國報復措施的影響,產出減額更將擴大至GDP的一.八%。台灣在這場貿易大戰中可以說面臨潛在的挑戰,因為許多台商在大陸投資,與大陸產業關聯性高,且有許多對大陸出口的中間財所製成產品最終銷售到美國,值得關注的是台灣「中間財供應鏈」可能會受到衝擊。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台灣去年輸往大陸(含香港)中間財金額為一一三三.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三.四兆元),占台灣輸往大陸(含香港)總出口額八六.九七%,中美貿易貿易一旦開打,台灣一樣受到波及無可倖免。美阻中國產業升級台灣經濟研究院台灣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葉基仁博士表示:「回顧川普對中國課懲罰性關稅的言論,諸如美中逆差金額不斷擴大、中國利用WTO不公平的規則佔盡美國的便宜、搶走美國人的就業,讓美國的企業、工人都吃虧……等等,可以發現,川普對中國採取的關稅措施,意在實現其競選政見:美國第一、提高美國工人就業機會,以及讓美國再次偉大。」葉基仁進一步表示:「川普政府在這個時候提出中國科技威脅論,合理化其懲罰性關稅的必要性,可能並沒有堅強的實證基礎。若將其理解成,基於防微杜漸、正視中國科技能力的崛起與高速成長,可能更接近事實。」川普是商人的背景,非常熟悉商業的操作,對於中國發展出以專制政府直接成為市場上的行為者,以國家級的組織與資源滲透、擊潰來自民主國家自由市場的競爭對手,相當不以為然,川普現在的動作,可以視為美國打算在中國產業轉型尚未成功前,就提前對中國發起反擊,試圖讓習近平的野心胎死腹中。美國商務部統計數據,對中國貿易逆差從二○○一年八三○億美元增長到二○一七年三七五二億美元,貿易總額增長到二○一七年六三六○億美元,但是支撐美國中低階層人民生活所需正是來自中國廉價勞工提供的大量廉價商品,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就看從那個角度看。顯然貿易只是美國對於中國以「不法」方式取得產業關鍵技術的處罰,不讓中國太快的成為取代美國的新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