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針對高雄市長韓國瑜所提開放陸資來台購屋議題,內政部於二○一八年十二月底回應表示,陸委會原本就有開放相關條例,但有一定的限制規範,此外,更強調開放陸資應當是在順應全球化潮流下,有效利用資金提升整體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並不希望陸資來台炒作房價、影響社會安定致生國安上的疑慮。想請教莊教授,當中國面臨中美貿易戰及經濟成長趨緩之際,台灣有些地方首長卻將中國當作拯救地方經濟的萬靈丹,然而,端看世界各國陸資湧進置產的地區,房價皆被炒高到當地人都負擔不起的程度,甚至還得祭出相關法令加以抵制,而曾遭中國放話不排除要以武力統一,與其他各國處境迥異的台灣,真有開放陸資購屋的條件嗎?A:首先,針對內政部提出的三大問題之一,「炒作」這都還是次要問題,只對了一半,台灣開放陸資首先會牽涉到的必然是「國安」問題,其次是社會問題,台灣只能有條件的開放,更不可能敞開大門。今日的香港 明日的台灣?─「五四三條款」有何約束力?雖說有國安上的疑慮,但也並非完全不開放,而是針對中國民眾來台買房加以管控,針對大陸地區人民來台取得自用住宅的條件規定為「每人僅能購買一戶,貸款成數不得超過五成,每年在台停留期間不得超過四個月,取得不動產登記後三年內不得移轉」,這也就是俗稱的「五四三條款」。另外針對陸資來台合作開發個案,政府同樣也曾祭出「萬通條款」,針對總量管制,陸資來台取得同棟或同社區的建物,以總戶數一○%為限。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資料,二○○二至二○一八年間,陸資來台取得不動產共五一○件,總價值約九二.五八億元(詳請參閱附表)。上述即是在有條件限制下適度開放之數據,如就台灣目前二三五八.八九萬人口而言,人口密度六五一人世界排名第十位,台北市為九八一八人(新加坡七七九六第二位,香港六六九七人第三位),即便三年後人口即將面臨負成長,然而,面對中國十四億人口,開放後除容納不了快速增加的人口外,生活品質亦必大打折扣,當然也會剝奪工作機會。一九九七年回歸中國的香港,每日開放一五○位中國人到港,根據估計,二十年來已經有一百萬個中國人移居香港,除炒高當地房價,也壓縮到原本香港人的生活及就業機會。至於房價炒作,當全球市場以世界作為舞台所開展的各項經濟活動,難免都有炒作問題,畢竟所有的商業活動本就是以營利為目的,台灣對外開放,但面對中國的意圖,我們就得更深一層去思考其久遠的影響,畢竟中國對台灣並非全然善意。當地方首長表示,只談經濟不談政治,事實上這就是一個假議題,政、經原本就密不可分,否則中美貿易戰又是從何而來?尤其當其競選時所提出的十二項建設,最後只能勉強達標一項時,又該如何審視未來政策動向?居住正義失守─禍延子孫?回到現實世界,想要社會安定,國人的居住正義豈容忽略,根據財政部公布綜合所得稅資料顯示,目前台灣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所得最高五%平均年收入約四六九萬元,但最低五%卻只有四.四萬元,差距高達一○六倍,我們還有什麼條件輕言開放?二○○三年以來房價一再飆升,但薪資卻凍漲十七年,年輕人已經大嘆買不起房,目前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在全球名列前茅,根據內政部營建署公布數據,台北市房價所得比為十五倍,新北市十二.五倍,與排名第一的香港二○.五倍差距不遠,且貸款負擔率也超過家戶收入六○%,此時如再開放中國人炒高房價,或許對原來就擁有資產的民眾是個利多,但卻會使得大多數民眾深受其害。此外,台灣房產係所有權制,與中國使用權迥異,因此,一旦門戶洞開,勢必禍延子孫,豈可不慎,十幾年來中國房價一再飆漲結果,一線城市房價所得比已高達二十至三十倍,「今日中國北上廣深,明日台灣六都」,屆時我們還有什麼迴避空間?高房價的社會問題─更加無解在思考要不要開放陸資前,台灣人民更應該慎重思考的是炒高房價的後果,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六日,由李幸長所發起之「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號召萬人夜宿當時地價最貴的忠孝東路四段商圈,提出「住者有其屋」的訴求。惟事件過後迄今二十五年,高房價的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無殼蝸牛運動再演進為「巢運」,並進而於二○一四年十月四日夜宿象徵最高房價的豪宅「帝寶」前,同樣是針對高房價表達不滿而爭取居住正義。二十多年來,面對高漲的房價,一般民眾大多只能望屋興嘆,為解決居住問題,政府在選舉時提出興辦二十萬戶社會住宅,除增加供給,並重新定義居住正義,由原本的「住者有其屋」轉而為「住者適其屋」,興辦社會住宅的主要目的,強調並非長期居住,而是希望能夠當作年輕人的中繼站,讓底層民眾能夠在負擔較小情況下,循序漸進地擁有自己的住所,以打造安定的社會環境。因此,此際如開放陸資,難保再度帶動房價上漲,這顯與當初興辦社會住宅、抑制房價的初衷背道而馳,倘若地方與中央的政策背離,與本意互相矛盾,並非完備的住宅政策。另外,與台灣人民族性不同,中國有錢人總愛炫富,這無異對已經買不起房子的中下階層充滿挑釁意味,而這也正是歷次社會運動總是會因為貧富差距而重複上演!醫療保健也是問題─加速破產危機開放陸資除擔心炒高房價外,醫療保健也是另一重大議題,目前就有不少過去長年旅居海外的國人,退休後回國成為海歸派,事實上背後原因便是台灣完善而又便宜的醫療健保照護體系。尤其是依現行健保、勞保計算,現階段國人壽命逐漸延長,未來健保、勞保必定面臨破產風險,如以衛福部公布數據,老年人進入長照的時間約七.三年,花費所需約四、五百萬元,由此不難了解後續醫療保健負擔的嚴重性。台灣即將步日本後塵,隨著人口逐漸老化,真正的台灣人民越來越少,倘若大量開放中國人蜂擁而至,以香港經驗觀察,二十年後,中國人口在台灣的占比將越來越高,最後勢必剝奪台灣人的醫療權益,回想過去中國人在香港、澳洲搶購奶粉的情境,能不令人戒慎恐懼!真假陸資炒作房產─賺錢為先,房價干他何事?雖有部分人士主張,要活絡台灣房市,應當針對現行的「五四三條款」,放寬為「六八二條款」?對此看法可行性極低,端看過去「陸資」的炒作行為,包含以「僑外資」名義來台,中國最大的鐘錶零售集團亨得利集團,當初大手筆砸下九億元,以每坪五五六.六六萬元,買下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安泰銀行忠孝分行店面,原本規劃要當作旗艦店使用,不過,除一年半由安泰銀行回租外,另外三年多淪為短租的特賣場地,明顯意圖是在「養店」,五年後該店面便以十一、二億元脫手,亨得利鐘錶從中獲利高達三億元,有沒有炒房?明眼人都看得懂。事實上,陸資來台早已防不勝防,二○一一年中國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姪女曾寶寶,為掌握陸客來台先機,在台北成立「台灣花樣年開發公司」,租下國泰集團位於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原合成大樓,開設「台北有園飯店」,成為首家純中資飯店,並投資台灣上市公司,擬開發當初金門附設賭場的度假村,雖然後來告吹,惟就此不難發現,陸資早已透過各種方式輾轉來台。中國富豪資金外逃─台灣淪為資金避風港?兩岸關係原本就相當複雜,縱然一般老百姓看不懂,主事者也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美貿易戰開打,即便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暫時休兵,但全球經濟早已籠罩在衰退陰影,各國莫不積極尋求突破,鄰近的日本選擇與歐盟簽訂貿易協定,其所涵蓋的經濟總產值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的三分之一。各方角力,各國無不選擇對自己有利並友善的一方結盟,然而此時一些台灣地方首長卻選擇經濟成長已面臨衰退,連自己國內資金都亟欲外逃,又宣稱不排除以武力統一台灣的中國當作合作夥伴,後遺症如何,頗值得深入探討。最近幾年,因為中國的外匯管制及樓市限購,許多中國富豪紛紛將資產移往國外,包含香港首富李嘉誠,早於二○一三年起就陸續出脫中國及香港房產,價值高達三千六百億台幣。另外,以房地產起家的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進行大規模的脫產,估計大約拋售萬達約八成的中國資產。另外,全球排名第十九富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因政治因素被迫退休,估計約一.二兆身價的資產,可能早已將部分資金移轉到海外。除資金外逃之外,又因為中國啟動了CRS(共同申報標準)全球徵稅計畫,進一步刺激中國人選擇持有海外護照。根據調查資料顯示,有八成考慮移民的高淨值富人,選擇美國作為移民首選,其次才是英國,以及低企業稅率的愛爾蘭。中國只能是其一 不能是唯一 ─還要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台灣是海島型國家,要能活絡經濟絕對不是依靠房地產,而是要著重對外貿易,開放陸資來台,無形中可能掉入另一陷阱,過去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對中國門戶洞開,大量陸客來台觀光,如同蝗蟲過境,台灣的觀光業者嚐到甜頭,為因應陸客,大舉興建觀光飯店,並擴張遊覽車數量(詳請參閱照片),然而,熱潮退卻,當初擴大投資的業者嚐盡苦頭,憤而將怒氣轉向政府,卻未思考當初是否思慮欠周,如今卻又急欲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中國怎麼讓你富起來,也能夠怎麼讓你崩解下來,這樣的手法屢試不爽,難道還要再來一次,我們是否也該冷靜的想一想?台灣以世界為開展舞台,中國當然也是其中之一,但絕對不是唯一,針對全球貿易,與其只想著陸資來台,倒不如思考如何以優惠的稅制條件,吸引優秀的人才,讓全球資金投資台灣,這才是真正活絡台灣經濟一勞永逸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