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台灣人最喜歡創業,但平均壽命只有約四年。創業其實就像孕育一個孩子,必須有所規劃及付出相關的企業責任,所以設定目標及對產業深入了解相當重要。可能是自有品牌的養成,也可能是實踐個人的產業策略,或是很單純希望自己的技術專長能有效運作在產業,甚至更大企圖是照顧更多家庭、給予工作機會降低失業率,這些都是強而有力可支撐的動機及目的。創業前最好先到相關產業工作,且一開始就選定欲學習的職務,從助理開始摸索,經過二至三年時間升上專員或初階主管。若想深入某一職能,可繼續待在同一職務獲得往上更精更專業的機會。若工作五年內就有創業規劃,則可針對幾個職能要求轉調,獲得不同職能的智識及人脈。一般而言創業者最好先有過五至十年的職場經歷,因為很多問題其實在職場生涯中都會經歷並可獲得解決的經驗。另外最好找尋中小型年營業額約三千萬的企業,因為大企業分工太細,小企業一切都需創新及時面對市場,是故中型企業是個很好的學習場域。創業最好是以喜好與興趣為出發點,但要思考自己喜歡的興趣或勞務,市場接受度高嗎?有跟自己同類的消費族群,而自己真的有能力或管道找到他們所屬的消費客群嗎?這些客群的數量及消費能力是否有辦法滿足自己創業後事業體的開銷及後續營運?都是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提供附加價值 做出差異化創業的六大學習領域技能分別為:創業技巧與商品貨源規劃、微型創業小資賺錢術、網路行銷社群串連法、經營管理財務法律強化、集結海外市場實地操作、新興風潮通路與行銷施行。許多創業者一開始會考量是否先以中盤或海外實地連線代購勞務開始,並廣泛利用網路電商行銷建立面對消費者的通路宣傳管道,學習相關影音、Facebook、Instagram等系統操作來強化接觸客戶的認知建立信任。等到較為了解掌握客戶及商品習性,開始批貨中盤事業,此時面臨挑戰更為多元複雜,對於成本損益及定價是否符合消費市場,政府法規相關規定是否有所規範,都須深入了解及注意。想要創業成功首先須藉由觀察行業中的對手,目前對於客戶的有形商品或服務,是否有附加價值或創造出差異化。例如同樣是電商批貨代購,就有可能因買家對於提供商品是否為最新及後續修補或維修所擁有的技術,在後續可增加維修保固及使用建議等服務。或是對於商品的趨勢有高度的掌握力,就能幫客戶作一系列當今流行的採買建議。另外業者會運用取得商品成本低廉優勢,提供免運費服務,能提出的額外服務或優惠越多,相信消費者在同樣的業種及商品條件之下,一定會選擇最友善及服務方便的業者。針對設定消費族群思考商品導向創業最初必須找出設定消費對象是誰?誰來買我們的東西?在哪裡出沒?習慣在哪些通路消費?願意付多少錢購買?可接受價錢區間?每次會買多少?多久買一次?等問題。一般業者都會利用政府、學校相關書面公示資料,或最常善用田野調查法也就是實地觀察方式分析,即實際去商圈每天記錄消費者何時出現及採買。通常上述兩個方法會同時並行,因為光是分析書面資料或單一實地觀察都有偏頗的風險而影響判斷。在分析要項中,必須清楚知道消費者年齡層及職業別收入等相關資訊,因為消費者的收入是影響商品定價的重要因素,也決定每項商品必須帶給消費者的需求目標,必須針對設定的消費族群來思考核心商品導向,才能確實有效地掌握消費者的需求。要創業做生意最希望能有進帳,所以我們必須了解自己要從事的事業,在此產業中有多少消費人口,競爭品牌或替代性商品多不多,假設目標設定為約二十五至三十歲白領女性,可能因為房價居住在次要市鎮,只有上班會至核心都會區,下班回家後晚間是唯一有心情及時間購物時段,如此一來就需要進一步了解:消費者約幾點下班?是否有婚姻小孩?會接觸哪些電商社群平台?是什麼資訊引起注目?是否會停留及評論分享?了解完上列問題就可初步規劃出消費電商通路及促銷方式等需求,進而規劃出事業目標部分資訊,另外須考量到商品定位、價格及消費者的習慣,這樣的想法對於創業是具幫助的。消費者習慣從電商等虛擬通路直接購買價格較低廉商品,若是價格較高就不易在電商通路平台購買,除非是已經有相當信任的業者或是代購知名品牌。如何利用電商平台媒體創造消費者5A(認知、訴求、詢問、行動、倡導)體驗,就是業者須努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