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今年的農曆春節比較長,但對二線IC封裝測試廠超豐(2441)而言,似乎沒有意義。才大年初三的一早,超豐座落在竹南工業區的兩間廠房就忙碌地開工,滿載的產能,讓工廠一刻都不得。超豐滿載的產能,並不只是今年特別,而幾乎是年年如此。自2000年掛牌上市以來,雖歷經了半導體景氣的劇幅波動、油價與原物料價格上揚等衝擊,但超豐的營收以及獲利卻能逆勢成長,尤其是毛利率及純益率分別從2002年的21.23%、14.20%逐年攀升至05年所估算的29.77%與24.69%,而近3年股東權益報酬率也都保持在20%以上。如此耀眼的獲利能力,不但遠超過了同為中、低階消費性電子封裝測試的華泰和菱生,甚至也比日月光、矽品等一線封裝測試大廠來得優秀,顯見超豐具有絕佳的成本競爭力。
#@1@#不過,超豐雖在封裝測試界的成績突出,也經常受到法人、投資機構的青睞,但董事長闕壯賢卻十分低調,鮮少在媒體前曝光。對於曾有媒體形容闕壯賢特別內向、害羞,與闕壯賢共事超過10年的副總經理楊迪平則是笑著說:「他只是不知如何與媒體應對,學電子工研的大都是這樣吧!」事實上,從客戶陣容來看,不但掌握了國內多數IC 設計公司與IDM(整合元件),從瑞昱、華邦到聯發科等一個比一個還具份量,顯見在經營事業上,闕壯賢有他不害羞的一面。而一位業內人士則表示,10多年來,因為半導體景氣極大的波動,許多封裝測試業者不是搖擺轉型,就是什麼業務都做,使得營運績效一直無法好轉。但闕壯賢對公司發展,始終以導線架為核心的執著,是超豐不但與老客戶能維持長期合作,又能隨著應用層面擴增而不斷開發新客戶的關鍵。
#@1@#雖然闕壯賢有著工作專注、凡事從邏輯思考的典型電子工程師特質,但他一直保有牡羊座的衝勁。問到他多有衝勁時,楊迪平則是開玩笑的說:「會在兩座廠裡現場盯著拚命生產。」1956年次的闕壯賢,自交大電子物理系畢業後,就進入工研院電子所擔任工程師。到了80年代左右,工研院就像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製造機」,透過「衍生」(即技術與團隊移轉)、自立門戶等方式,不斷生產出一家又一家的公司。
#@1@#曾任職於工研院、合泰的楊迪平打趣道,闕壯賢從小就立志要當總經理,所以在工研院電子所練好了功夫後,就想到業界闖盪。離開工研院後,闕壯賢隨即投入昔日電子所同事吳啟勇、高國棟等人籌設的合泰半導體(後為聯電所購併),一路做到測試副廠長。1983年期間,與合泰成立半導體封裝廠超豐電子(原名合德積體電路),由闕壯賢挑大樑,負責規畫超豐整體營運。由於超豐的創業團隊成員,幾乎都出身自工研院電子所,因而超豐還曾被冠上小電子所之稱。闕壯賢就曾表示:「只有和志同道合的老同事創業,才能永續經營。」不過,超豐在成立初期的經營團隊,幾乎個個都是專業高手,只是有的專長在製造,有的在IC封裝,而闕壯賢的專長在測試。何以是由闕壯賢擔綱董事長兼總經理的重任?「他有人脈和客戶!」楊迪平說。正因為經營團隊都出自工研院,所以都有技術專業,但公司要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客戶。一位IC設計業者表示:「當時產業界裡多的是昔日工研院的同儕、長官,加上超豐與工研院的情誼也還在,對談合作和業務都十分有利。」不過,闕壯賢的人脈不儘止於工研院這個公司裡人人都有的關係,還有他在交通大學的學長、學弟們等校友關係。尤其是,闕壯賢在電子物理系的同學,有許多在是設計公司,這對超豐開發客戶是一大利基。「當然還有另一個因素是,他也比較穩重。」對闕壯賢的出線,楊迪平再補充道。
#@1@#在國內封裝測試廠中,超豐是最早就鎖定消費性電子為主力,因而目前成為少數專攻消費性IC封裝的業者。不過,在超豐成立之始,其實主要業務是各種積體電路的買賣及設計。是到了1995年,公司名從合德變更為超豐後,才投入封裝測試。而之所以鎖定消費性IC封裝測試,「是因為消費性電子產品乃少量多樣,最適合採用導線架封裝產品。」拓墣產業研究所半導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陳冠廷指出。而超豐專擅的正是導線架封裝。「由於闕董對公司定位的執著,所以就不易受景氣起伏而動搖。而因為專注,就會越做越熟,繼而把品質做到更好。」楊迪平說。
#@1@#在投入封裝測試後的2年裡,超豐的產品以P-DIP及SO為主,是因多數訂單來自合泰。但由於闕壯賢在工廠現場的緊盯,加上超佳的記憶力,所有他交辦或會議決定的事項,他一定都是每件都記得做後續追蹤。因而,超豐對於產品品質、交期服務等執行力幾達百分之百。這使得超豐接自合泰以外的公司(如瑞昱、盛群等)、P-DIP以外的產品(如PLCC、QF)訂單快速成長,超豐的產品線因而日趨完整。另外,闕壯賢還在產品接單之外,還提供測試之一貫化服務,以利客戶之各種不同需求,雖佔營業比重不大,但對於維持與客戶間緊密的往來亦有所助益。另外,產能是滿足客戶需求並持續業績成長的必要條件。所以,98年雖經歷了半導體景氣的低迷,但闕壯賢依然持續建佈產能,99年超豐二廠加入生產。結果正好整體景氣由谷底翻揚,對超豐營運的成長有非常正面的效益。在設備利用率維持於高檔水準之下,超豐的營運績效充份反映在財務數字之上。
#@1@#近來,由於銅價走高而使成本上揚,加上封測價格長期走跌的趨勢,一般封裝測試廠的壓力很大,但超豐的毛利率卻還是逆勢逐年走揚。而在費用方面,則始終維持在1.6至1.8億元水準,並沒有隨著營收成長而上揚,近3年還有逐年下滑的趨勢,可見其費用和成本的控制功夫相當了得。目前超豐的資本額達37億元,在封測業裡規模算小,未來還會再擴大。楊迪平表示,一旦資本額擴增到50億元以上,超豐勢必會有新的業務規劃,「但還是會在封裝測試的領域,不做業外投資;而營收雖也要隨之成長,但更重視的,還是在獲利的維持或成長。」楊迪平說。創業至今逾20年,業內對闕壯賢未曾改變的形容是衝勁十足。唯一改變的,是他在之前常被人誤認為是立法委員章孝嚴的長相。楊迪平笑稱,大概是年紀大了,就不像了。這些年與闕壯賢共事下來,楊迪平覺得他除了在待人處事上更為圓融外,改變並不多,尤其是對工作。「他在這一行,始終如一。」楊迪平如此描述闕壯賢的事業心。闕壯賢小檔案出生:1956年,台北市人現職:超豐電子董事長學歷: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資歷:合泰半導體副廠長工研院電子所工程師管理風格:有效領導、嚴格品質控管嗜好:打小白球、游泳(曾橫游日月潭)
#@1@#在半導體業界,像超豐電子般,公司經營團隊皆出自工研院電子所者所在多有。從台積電、台灣光罩、世界先進、合泰半導體、盟立自動化、榮剛重工到亞航微波通訊等公司,都是代表。而理工科系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到工研院,都知道有這麼一句趣言:「上山來少林寺(即工研院)練功,下山到業界闖江湖。」無怪乎,工研院電子所一度被稱為國內最大的半導體創業人才培訓所。若從電子所擴大到整個工研院來看,則培訓出來的科技人才更是車載斗量。據工研院的統計,自工研院成立以來,員工轉業到企業界的人數近1萬3千人,到學界者逾1,600人,轉往政府部分任職者則超過650人。在企業界裡,在電子產業者達20%以上,而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則超過了5,000人。工研院,這座國內最大的研發機構,產生了各路英雄好漢。只是,在捧紅了一個個科技明星之後,工研院卻出現人才斷層的現象。才風風光光歡慶30周年生日的工研院,下一個30年與台積電,不知工研院仍會是那個孵金雞蛋的孵化器?還是會隨著年歲增長而垂垂老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