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全球電動車市,因為由官方主導具刺激消費誘因的優惠政策不斷出爐,以及新成立電動車廠、傳統汽車大廠,相繼加快新款電動車研發速度,同時不斷提高充電站布建密度,而開始加速蓬勃發展之下,一般消費者於購買電動車時,無不希望可以繼續享受現有駕駛內燃機(引擎)車款所帶來方便的續航便利性(加油站密度相對高、單次加油時間短),不想花費太多不必要的「補充電力」。電動車市競爭日趨激烈 單次充電跑越遠越好因此,凡是能夠確實達成與滿足「充電站密度高,方便補充電力」、「充電速度快,減少補充動能來源耗費時間」等,是消費者選購電動車款時,最在乎的購車重點的車廠,當潛在顧客有意願購買一輛電動車,滿足「行」的便利需求性,自然會選擇這些最能「體貼」消費者的車廠下單購車。同時,除了充電站密度高、充電速度快,有利於整體電動車市規模擴大外,車輛「輕量化」也同樣可因為有助「延長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有利提升消費者駕駛電動車的移動便利性,不需於短時間內即因為車身重量關係,無法行駛較長距離,因此必需頻繁進行充電,提高消費者購買電動車意願,同樣有利全球電動車市產銷數量持續擴增。一台電動車的「輕量化」改造、升級,可以透過減輕「車體」、「電池」、「內裝」、「簧下(底盤)」等重量的改造工藝達成,因此可進一步延長電動車「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自然有利於提升消費者購車意願。由於目前全球主流造車工法,基於製造成本、安全性、外觀塑形等製車因素考量下,大多使用加工成本相對較低,但重量卻較重的金屬原材料為主。因此,想要達成「減輕車體重量」目的,便需改變現有製造車體所使用主流、相對較重的金屬原材料-鍍鋅鋼板、鋼管,進一步改採質量較輕的鋁合金、超高強度鋼材、玻璃纖維、碳纖維,甚至是高科技、重量減輕許多,且抵抗應力變形強度不變的先進塑化物、複合材料,作為打造整體車身、車頂、前後葉子板、引擎蓋的替代材料,才能確實達成「減輕車體重量」目的。根據美國鋁學會報告指出,汽車車體每使用○.四五公斤鋁,即可減輕一公斤車重。理論上,鋁製汽車可較鋼製汽車減重高達四○%左右。對一輛重量達一三○○公斤轎車而言,如果車重可減輕一○%,燃油消耗量即可降低八%。鎂合金則較常用以製造氣缸體、氣缸蓋、進氣歧管、儀錶板骨架、轉向盤、變速器殼體、輪轂、車身部件、車門框等,一輛車鎂合金總用量約五.八公斤~二六.三公斤。目前,鈦及鈦合金可用以製造底盤零件、發動機進排氣系統部件、曲軸連杆機構,如:連杆、氣門、氣門彈簧、凸輪軸等。此外,鈦合金板材、管材,尚可用於製造消音器、車輪(框)。鈦合金材料於車輛製造應用範圍,現階段已自賽車領域,逐步擴大至工業化、大批量生產的轎車。超高強度鋼材,可用以製造一輛車大部分車身鈑件。無論從成本角度,或是從性能提升角度而言,高強度鋼板是目前可較大程度滿足車體輕量化、提高撞擊防護安全性的最佳金屬材料。預料各大車廠為適應、符合,各國後續更加嚴格的汽車安全法規要求,預估高強度鋼材使用量將日益擴增。硼合金超高強度鋼的強度,可達一五○○MPa,為鋁合金的五倍,密度卻只有鋁合金的三倍,因此減重效益(應)優於鋁合金。如以全鋁合金車身可減重三○%而言,硼合金鋼材,則可使車身減重達三三%,但造車成本卻較鋁製車身減少三○%,車身強度更能大幅提高,協助車輛碰撞安全等級進階達最高級,可同時滿足車輛對輕量化、安全性雙重要求。當鋼板厚度,分別減少○.○五、○.一○、○.一五mm時,車身分別可減重六%、十二%、十八%。採用更為先進的高強度鋼造車,不僅可有效增加安全性,更可進一步降低車艙噪聲、振動不適感,同時也可減輕汽車總重量、提高燃油效率。具不增加成本,但卻可改善加速性、駕駛性能應用效益。先進複合材料輕量化內飾 可進一步減輕車體、內裝重量塑料及其複合材料,為另一項重要汽車輕質化材料,約可減輕零組件四○%左右重量。與現有一般造車所使用通用塑料相比之下,工程塑料具耐熱性、耐磨性、耐化學性、尺寸穩定性、優良機械性能等特點,比所取代的金屬材料輕,且塑(成)型時耗用較少能源。自二○世紀七○年代起,以軟質聚氯乙烯、聚氨酯塑化材料所製成泡沫類、緩衝材料、襯墊類等塑料,於全球主流汽車工業中獲得廣泛採用。福特(Ford)汽車所開發LTD試驗車,塑料化後車身取得輕量化明顯成果,整車減重高達三○○公斤以上車重。複合材料主要使用於車身外部覆蓋部位、鈑件,如:葉子板、車門、車頂板、發動機罩蓋(引擎蓋)、整流罩、後車箱隔板等,甚至已有車身為全複合材料製成的轎車出現。塑料於汽車製程中應用範圍,正逐步由內飾件,進一步向外擴展至車身、結構件、外裝鈑件範圍。今後車體應用重點發展方向,為擴大、加速開發高性能樹脂材料及塑料、結構件、外裝件用增強塑料複合材料,並將更為重視造車材料可回收性,提升環保效益。另一方面,以不同原材料品項優點、應用前景而言,聚烯烴材料因密度小、性能好、成本低,預估其使用量將出現較大幅度成長。預估聚丙烯、聚氯乙烯,今後用量分別可保持八%、四%年增長率。另一方面,同樣透過使用重量較輕的布質、塑化物原材料,作為打造車輛內裝、座椅、中控臺、頂蓬、車側門飾板、後車廂分隔板等,不同車身「內裝」部位的原材料,亦可達成一定程度「減輕車身重量」的「輕量化」效果。另外,減輕「電池」的重量,同樣有助於減輕車體重量、延長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現有電動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仍不高、尚有進步空間。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電動車動力系統(主要以電池為主)通常占整車總重量三○%~四○%,一般達五○○~八○○公斤。因此,透過採用活性更高的電池正負極材料,或是縮減電池隔離膜厚度的方式,提高鋰電池能量密度,即可減少動力鋰電池搭載用量,自然也就有助於減低車重,延長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除了減輕「車體」、「內裝」等處的車身重量,可達成整車輕量化改造目的外,減輕「簧(避震器彈簧)下」重量,亦有助於減少車輛整體重量,亦有利降低車輛行駛時「後拖阻力」,有助達成減少車輛行駛時的電池動能消耗,自然也有利於延長電動車單次充電行駛距離,減少駕駛者、旅客於旅旅中途,須停駛等待充飽電力的不便次數,自然也就有助於擴大整體電動車市規模。車身減輕、電能轉換效率提高 相關台廠供應鏈廠商機浮現伴隨全球電動車市開始加速蓬勃發展,對消費者而言,車價日漸降低、漸漸可負擔的起,又可減少空污量、有利環保與身體健康的電動車,已逐漸獲得越來越多駕駛人青睞,市場銷售數量、市場規模,也正逐漸擴大中。不過,由於購買電動車輛的消費者,目前占整體車市消費人數,仍明顯相當有限,從中國、美國最新電動車銷售量,占整體車市銷售總量仍僅個位數、未達雙位數市況,即可明顯看出。其中,除了車價較高因素外,「充電站布建密度」、「單次充電時間」、「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等,亦為影響消費者現階段於購買、使用電動車消費決策時的重要變數。其中,充電站布建密度、單次充電時間,目前於各國政府政策性推廣、電動車廠加速布建速度及密度下,已逐漸見到明顯成長、有利電動車銷量增加、市場規模擴大的有利市況。至於,「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方面,除了增加電池用量、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外,減輕電動車整體重量,以進一步延長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則為現階段電動車廠業者持續努力的造車製程改進重點。因此,預料電動車「整車輕量化」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大下,台股上市櫃公司「整車輕量化」相關應用造車原材料、零組件概念股,如:東陽(1319)、世鎧(2063)、世豐(2065)、世德(2066)、英利-KY(2239)、廷鑫(2358)、拓凱(4536)、三星(5007)、恒耀(8349)、波力-KY(8467)、巧新(1563)、寶緯(4558)等,後市皆可望受惠,成功搶食市場日漸擴增的商機大餅,挹注公司企業中長期營運獲利成長動能。爭搶電動車輕量化商機 東陽、英利-KY準備好了電動車因受所攜行電池,蓄航力有限的使用(行駛)限制,為延長單次充電後行駛距離,因此必須積極朝整體「輕量化」發展。目前,已有電動車廠開始以塑膠製成產品,取代傳統金屬所製造鈑金車體部位,如:門板、葉子板、尾門、車身下護板等,取代換裝後,整車重量可因此減輕達三○%左右,但原有應力抗變強度不變,因此成為各家新能源車廠,於組裝車體零組件時的必備配件。另一方面,塑膠品價格較原本鈑金件,約高出十五%~到三○%,由於市場競爭進入門檻高,產品獲利空間優於現有鈑金件產品。隨著全球電動車商機有望強勢引爆,電動車關鍵車身部品輕量化商機也將跟著起飛,台灣車身鈑件大廠-東陽(1319)指出,中國國務院節能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規範,二○二○年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量,須達二○○萬輛,累計產銷總量將超過五○○萬輛。由於各家車廠電動車量產時程,大多壓限於今年第四季至明(二○二○)年第二季,因此見到各車廠近期開始接洽訂單出貨事宜動作頻頻。東陽集團總裁表示,東陽目前已成功取得中國十五家電動車廠訂單;同時,傳統汽車廠也將大量應用相關輕量化零組件產品,預估新訂單挹注成長動能強度可期。東陽電動車應用鈑件新訂單接單滿手,總計有一汽大眾、一汽轎車、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車、日產汽車、紅旗、奇點汽車、長安汽車、東風小康、電咖汽車、雲度汽車、廣州汽車、廣汽三菱、廣汽菲克、蔚來汽車等十五家客戶。其中,去年量產的客戶,包括:一汽大眾、上海通用、眾泰汽車、廣汽菲克、蔚來汽車等。東陽積極投入新能源車款鈑件開發,二年期間,已成功取得十五家車廠、二五款車型鈑件訂單。不僅新能源車採輕量化設計,因此衍生輕量化鈑件市場需求,傳統燃油(引擎)車款也相繼朝輕量化發展,以成功提高油耗升級表現;傳統汽車廠的訂單需求量,更較新能源車廠為高,市場成長空間大。為及時、有效因應下游市場客戶拉貨需求,東陽現階段已經準備好了,全產品線皆已到位待客戶下單,也將成為東陽新一波營運成長動能。由於汽車車身鈑件需求市況正快速變化,東陽為有效、充分因應客戶需求,已作好供貨準備,後市有望搶下更大市場版圖、更高市占率,以塑膠件出貨大量取代鈑金件,為東陽創造更大規模營收。英利-KY(2239)目前所開發輕量化產品,包括:熱沖壓鋼板、鋁合金、非金屬複合材料運用、模組化(總成)產品,可運用於傳統內燃機(引擎)汽車之外,同時亦可使用於製造電動車。英利-KY指出,目前已接獲VOLVO汽車所屬吉利汽車集團,共計十五億元人民幣訂單,新能源車「橫樑、電池盒、相關鋁製零部件」共同開發及採購合約,預期未來有望進一步接獲,其他整車廠相關新能源車車體結構、車身零部件共同開發項目。同時,英利-KY目前最大往來供貨客戶「一汽大眾」,今年將一口氣新上市多達五款新車,首款SUV(運動休旅車) T-Roc即將於今年七月上市,精準切入整體車市成長速度最快的產品區隔車型。產業界人士預估,一汽大眾今年可望順利超越上汽大眾,重新坐回中國車市銷量第一寶座。法人機構表示,由於一汽大眾今年新車銷量、營收業績看增,加以青島、天津、長沙、佛山等地新建廠房,預計可陸續於今年內全數投產,預期可進一步為英利-KY挹注營收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