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遍全世界》作者鄧寧(Dan Denning)是知名的全球市場分析師,他擅長從全球變動的趨勢中找到獲利的契機。曾經在美國股市最高峰時,透過每天的電子報及投資顧問服務,帶領投資人在小型股的投資上獲得5,182%的高報酬率,其他豐功偉跡還包括賭場股(Isle of Capri Casinos)獲利570%、娛樂事業股(Big Entertainment)賺457%、通訊股(Gentner Communications)獲利411%以及在研究機購股130%。過去5年,他的足跡踏過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印度、日本、泰國、墨西哥、英、德、法及義大利等國,主要的目的是為親眼觀察全球變化的趨勢,及親身體驗各國投資環境的風險。他發現全球財富已逐漸自西方移轉到東方國家,個人所得提高後,亞洲的內需將取代美國市場成為全球成長的動力,這也使得能源、商品及原物料產業充斥著令人興奮的投資機會。本刊獨家專訪作者鄧寧,從全球成長觀點暢談投資趨勢、策略及風險管理。《理財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對美國經濟及股市有深入的見解,前不久市場作手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預期美國將於2007年經濟衰退,你如何看這件事?若是如此,對於持有美元計價資產的投資人的建議是什麼? 《丹尼爾‧鄧寧》答(以下簡稱《答》):對索羅斯的說法,我並沒有特定的評論,不過是的,我認為美國經濟在未來18個月的確是困難重重,關鍵影響因素是美國國內的就業及通膨問題。如果薪資水準一直趕不上通膨速度,尤其是在天然氣價格節節高升的壓力下,我認為消費力很難維持在目前的水準。此外,美國儲蓄率目前停留在經濟衰退時期的低點,加上利率不斷向上調升、房價增值速度已經減緩,消費者越來越難以自房屋淨值貸款(home equity loan)來借錢消費。就整個局勢而言,全球經濟成長真正的動力將來自中國的消費而不是美國。不過,中、美兩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中國生產的美國都買,因此你可能會看到當美國與薪資水準有關的消費低落時,將導致中國產出隨之減少的狀況(當美國消費水準下掉時,同時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不過就長期而言,我認為未來亞洲內部消費將取代美國的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由於美國利率水準一直在歐洲國家之上,我認為美元在未來一年行情看好。如果你以美元作為投資貨幣,那麼應該投資在主攻海外市場的美國公司,同時再也沒有比建立強而有力的全球型投資組合更重要的事了。
#@1@#問:然而在《賺遍全世界》一書中,你對美元未來的貶值感到憂慮,並且建議最好的方法是將金融資產轉為實質資產,現在你的看法還是一樣嗎?對投資人的投資組合建議是什麼?答:美國政府面臨破產危機使美元失去支撐力(財政赤字過高),簡單地說,美國政府向未來世代承諾無法實現的諾言,寅支卯糧的情況因選舉年的到來,短期間內很難獲得改善。此外,更大的問題是,美國的消費觀念是「消費超越生產」可使人們致富,這種精神深深根植在文化、心理層面及對經濟成長錯誤的認知上。雖然如此,我認為美元仍然是全球商業交易的重要貨幣,及外匯存底的不二選擇,我也懷疑其他國家央行會捨去美國債券而轉向其他的投資管道。黃金及黃金股票是值得觀察的標的之一,金價將會繼續上漲以對抗紙幣的下跌。至於投資組合,這其實是個人資產重新配置及流動性的問題,答案因人而異。我通常建議應把資產的5%~10%以金塊及銀塊方式持有,股票則不要超過50%,這個比例比機構法人低。另外,某些地區的房價仍然偏低,可以投資,剩下則是持有現金。正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說,緊張的人持有現金最好,因為現金的流動性是最高的。問:談一談在你心目中理想的投資地區前四名,以及該地區的投資標的,並說明你認為理想的理由。除了以上地區,你認為投資人應該注意那些產業或類股的發展,適當的投資時機為何?答:就現階段而言,談四個太多。目前全球性投資的主要問題之一是美國聯邦銀行印製過剩的貨幣,很多人手上有一大筆錢,尤其是那些追逐最大利益的避險基金(hedge fund),因充沛的資金需要出口而造成資本市場大量的惡質風險。我認為比較好的作法是把資金投資在原油、能源及那些資源豐富的國家,如艾克森美孚(Exxon Mobil,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及德州瓦勒羅能源公司(Valero Energy)等,這些公司的獲利將會持續發燒,而他們的股票目前還尚未被超買(overbought)。不過就某些觀點來看,過高的能源價格及地區性的緊張情勢會引起經濟衰退,所幸的這情形目前還不會發生。除能源股外,我認為天然資源及商品市場目前正值上升趨勢中,每次的回檔都是進場的好時機。我個人對北非地區的原油及天然氣興趣濃厚,但這方面的資訊尚不足。
#@1@#問:在過去一年你看好那些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 ETF)標的,理由為何?目前的看法是否有所改變?答:去年我們建議兩支亞洲地區的ETF,新加坡(EWS)及馬來西亞(EWM),亞洲新興市場的崛起重心在中國,新家坡及馬來西亞是中國經濟繁榮的的受惠者。我個人喜歡新加坡地區性資本市場中心的成熟度及安全性,馬來西亞成長中的經濟以及鄰近中國(China Proxy)的發展條件,使但持有馬元及投資馬來西亞比投資中國股票安全。在《賺遍全世界》一書中我推薦了許多與中國有關的商品股票,新家坡及馬來西亞股票比較與商品無關,可以避免商品的投資比例過重。此外,我們建議PowerShares公司所推出的IYE、PHO及PXE三支指數股票型基金。IYE是模彷道瓊能源指數,PHO及PXE基金則是由能源及能源探戡公司所組成,理由是當像艾克森美孚等能源公司獲利不斷創新高後,將承受來自政府巨大的壓力,要求他們把部分的利潤投入在天然氣及原油的探戡上 (石油探戡公司的業務量預期將成長)。雖然探勘不見得會有成果,但我認為那些能源公司寧願把錢花在探戡上,而不會等待美國國會以更聰明的手段通過立法課以重稅,尤其越來越靠近選舉年時,動輒獲利百億美元的超級公司,一向是政客覬諭及打擊的對象。問:在《賺遍全世界》書中有提到ETF配合選擇權的操作,是海外投資最佳工具,不僅可以獲利,並且可以避開重大經濟事件的風險,可否舉例說明? 答:我通常會向那些想要投資全球市場、關注成長大趨勢的投資人推薦ETF,在過去幾年,這個全球的成長集中在某些產業除礦業、金屬、原油及能源等。雖然有一些個股因為公司經營管理得當而獲利驚人,但也有些個別公司因表現落後整體產業而產生投資風險。我個人的投資方法著重在正確補捉大趨勢,以最容易、流動性最高的方式,讓散戶能輕鬆在趨勢中獲利並規避個股風險。例如,石油巨擘皇家荷蘭殼牌公司殼牌公司(Shell)曾經報告,橫掃墨西哥灣颶風(the Hurricanes)造成生意上的損失,如果投資人持有IYE(能源產業的ETF),投資的是整個產業的表現,或許不會碰上押對大贏家的個股而日進斗金,但卻可以避開颶風事件大起大落的風險,我認為持有IYE比同時持有5到6原油及天然氣公司的股票來得簡單及安全。至於選擇權的操作,只適用於高淨值而且可以負擔得起損失的投資人。選擇權本質上就像是投資組合的保險單,至少我建議投資人如此運用。如同大部份的保單,當沒有任何不預期或大災難事件發生時,你的保單是沒有用的,甚至還白白支付了保險費,換句話說,大部份的選擇權過了到期日,是毫無價值的。然而,在某些情況下,買一個長期的股票或指數期權(賣權或買權)有其道理的,美國房地產及債券市場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例子。我認為在未來1到2年的某一個時間,這兩個市場將會發生大規模的殺出,但什麼時間發生卻無法得知,但這就是選擇權之所以被設計及運用的原因,亦即用以防備將來發生機率低、但震憾性高的重大事件。也就是說,美國房價在未來可能暴跌20%,這事件發生機率很低,但卻也不能不防。就如同受到颶風侵襲,房屋及資產遭受重大損失,這時保單發揮了功效,而選擇權也在重大事件中從投資槓桿中獲利,彌補股價暴跌所造成資產的縮水。
#@1@#問:選擇權可以說是風險管理的工具之一,那麼跨足海外市場,有那些指標可以追蹤及衡量,幫助投資人規避風險?答:我只能說要非常小心,開玩笑的。對投資人而言,再也沒有任何時候像現在一樣那麼容易地,能在全球各地投資好的及熱門的股票,市場既廣且深,雖然並不盡然都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但是,壞消息的是貨幣及經濟危機也已經不像以往那麼能夠自制,資本比以往都能自由移動卻也帶來危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消除這風險。因此,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要管理它,跟投資顧問坐下來確認你的資產配置是穩固的,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上。至於風險的追蹤指標,我在這方面比較守舊,我認為投資人應該從投資標的估價(valuation)開始,不要為未來的獲利支付過高的溢價成本,任何資產在歷史高點交易時,終究會退回整理。世界變得很快,快到我們難以掌握未來的獲利,難以預知這個行業在下1季將如何發展,更不用說是下1年或未來的10年。不過我認為,發現一般的趨勢是有可能的,說穿了貫穿《賺遍全世界》這本書的精?就在於說明一個日漸成形、最明顯的大趨勢,亦即全球財富及經濟成長將由西方移轉至東方,而在此變動中,能源、商品及原材料產業中產生了一些令人興奮的投資機會。未來,我認為投資人將會從亞洲的金融服務業中看到更多的商機,以及其它更多的跨國高價值服務業,從西方世界陸續移轉入東方市場。問:你對大中華經濟圈市場的看法?你認為台灣的表現和那些國家可以相提並論?台灣具有那些優勢及劣勢?答:對這區域最有利的地方是,中國將消費並且兼顧生產,因而形成新的趨勢,亦即該地區彼此之間的投資及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不再是把生產的商品出口到其他地區或國家。總體方面,當個人所得提高後,國內投資及消費將隨之增加,各國政府會注意到把資金投資在自己的國家比購買美國債券更重要。大中華市場的風險很明顯地在於,中國的經濟成長不可能永遠維持在9.9%,人民幣強勁升值將降低中國的出口成長及整體區域的經濟成長,不過在這階段,我認為亞洲地區仍是當今最熱門且令人興奮的投資地區,這也是我移居澳洲的理由。台灣一直以來是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及亞洲主要的經濟動力,最明顯的爭議在於台灣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台海問題不是我的長項,但就大陸最佳利益的角度來看,破壞台灣的經濟實力對中國的戰略情勢似乎沒有太多的好處。我認為今年及明年中國的危機在於,因內部政治不和所引起顛覆北京政府的暗潮,畢竟要管理12億人口的成長、呼吸、生活滿足等對政府而言是很難的事情。經濟高度成長所累積的能量,往往在對政治及社會不滿的改革行動中找到出路,因此法律的公平性將決定人民對政府的向心力亦或加入改革行列的反動力。我曾去過一次中國大陸,在那裡生活了幾個星期,我所觀察到的雖不足以作客觀的判斷,但是歷史上像中國一樣需要面對成長及人口挑戰,能成功站起來的國家不多。再者,中國正好在石油產出高峰的時間點上想成為二十一世紀經濟強權國家,為達成經濟成長目標,中國需要大量的資源,使鄰近地區的衝突機會增加,能源爭奪戰的未來發展,是觀察世界戰略情勢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