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在全球金融市場引發軒然大波。人民幣到底是發動匯率戰的主動貶值,還是金融市場預期心理的被動貶值,眾說紛紜。不過,人民幣在岸、離岸價格雙雙跳水「破七」對市場的影響已成為事實。不可否認,人民幣貶值確實有利於中國出口競爭力,更可抵消大部分關稅上調的衝擊。但川普總統發動貿易戰,綁架FED進行預防性降息,欲引導美元貶值,難道不是匯率操縱的壞榜樣嗎?目前必須注意的,亞洲國家與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甚高,貨幣關聯性大,一旦人民幣持續走貶,引發貨幣競貶機率自然升高。周邊國家的韓國已在先前領先降息一碼,菲律賓、馬來西亞也降過息了,緊接著泰國、紐西蘭、印度八月七日也加入降息行列,其實紐西蘭經濟並不那麼糟,等於又是採取預防性降息的一個案例。最誇張的是印度,今年已四度降息,基準利率目前降至五.四%,已創二○一○年以來新低。印度經濟增長力道其實也不差,雖然印度央行將二○一九年至二○二○年度GDP成長預估從七%下修至六.九%,放諸世界仍是排行前列,坐實匯率競貶之嫌疑。眾所周知,貨幣競貶最終不會增加全球貿易量,只有心理安慰的效果。不過,降息潮對金融市場有一個好處,不論是債券還是股票,資產評價可望墊高,例如德國三十年期公債大漲,殖利率由正翻負,創發行以來從未見過的負利率紀錄,等於德國所有債券,不論任何長短天期的殖利率都為負值。目前歐洲的狀況是,鉅額的資金寧願減損本金,也不願進行其他風險性的投資。這對未來金融市場有何影響?將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點出現資產荒,尤其全球負利率資產規模持續創歷史新高,已由五月初的十兆美元左右持續增加逾十四兆美元,當風險偏好稍微增加時,可能成為熱錢作怪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