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虹建設的企業總部,位在北平東路**(大樓名稱)的**樓;門口未見招呼來客的總機小姐;進入董事長辦公室前,只見一名白髮、穿著灰色夾克的人,坐在門前隔成像K書中心一樣的辦公桌旁,指著桌上的工程草圖,與同事討論建築結構細節。這人正是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去年,長虹推案量達80億元,每股賺6.1元;但是,李文造的辦公室卻簡單樸實,完全不見一般大老闆的闊氣;多數的時間,他也不待在辦公室裡,而是與員工擠在外面共用辦公空間裡。除了在平常生活起居,李文造顛覆了一般人對於建商一擲千金、敢賭敢輸的印象外,他經營事業的理念,也很另類、簡單。他了解,要基業長青,做的應該是造鐘,而不是報時的小事。所以,當不景氣的洪流席捲而來,二萬多家建商被大浪捲走,長虹建設卻是少數的倖存者;尤有甚者,長虹還創下連續7年獲利紀錄,這一項佳績,至今無人能打破。是什麼樣的經營策略,讓創業30年、無財團背景的長虹,能夠抵擋不景氣,逆勢而上,成為營建業獲利穩定的穩健王?
#@1@#全球第一大專業電子代工廠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曾說過:「不管景不景氣,只看爭不爭氣。」這句話,李文造最能感同身受。1990年起,整體景氣下滑,再加上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許多建設公司在景氣寒冬中應聲倒閉;即使財務健全的公司,也減少推案,以消化餘屋來因應市場變局;2003年,再來一場SARS風暴,使得營建業的經營雪上加霜;兩萬多家營建商,最後,存活下來的只剩下不到一百家;其中,不少已是苟延殘喘。當時,資本額還不到10億的長虹活下來了,而且,活的很好,連續7年都賺錢。長虹的表現,就連證交所上市櫃審查小組的人員,都禁不住瞪大眼睛問:「長虹怎麼做到的?」2001年10月間,在證交所上市櫃審議小組偌大的辦公室裡,顯得冷清。審查人員手裡不停的翻閱長虹過去幾年的財報資料,心想:長達五年的時間,沒有一家營建業者通過上市櫃審查資格,怎麼還會有人敢來碰壁?邊想邊看著財報上的數字,審查人員驚訝地抬起頭來瞪著李文造問:「為什麼景氣差這麼差,大家都沒生意做,你們卻賺一直賺錢?」一臉憨厚的李文造笑稱:「我們只是在管理上,比人家省一點而已。」李文造說起來輕鬆,但是,能夠執行才不容易。1990年,當時績優的營建公司股價一飛沖天,其中,營建股王京城建設的股價,更凌駕台積電之上;建商推案接待中心個個車水馬龍,股市更是衝上萬,大家的財富暴增。一位開了30幾年計程車的司機就說:「那時候,錢真的很好賺,一天跑8個小時,就進帳3000多元;那像現在,一天開了18個小時,還賺不到2000元。」營建業的結案進帳以億元計算,對建商老闆來說,很難不迷失;於是,大蓋豪華辦公大樓,極盡奢華之能事,3千萬好像30萬,花起錢來一點都不手軟。只是,李文造並未掉入花花世界,他照常看地、監工,沒什麼兩樣;同時,李文造不浪費企業大樓的空間,將它分租出去,極力創造價值;「一年3千萬的租金,剛好可以用來支付長虹的管銷費用,」在長虹待了20年的財務長陳茂慶說。
#@1@#李文造認為,好比是一個虛胖的人,一下子減重很困難;恐龍想轉個身,都得費盡功夫,更何況是瘦身這樣的大工程;所謂由奢入儉難,景氣好的時候多花3千萬,不覺得痛;一旦景氣反轉直下,3千萬就足以救活一家公司;曾經為了躲債興起自殺念頭的國揚建設董事長侯西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衝擊再大,只要護住心脈,就有活下去的機會。」試想,當時侯西峰若仍握有3千萬,也不至於一度想告別人生。《應變︰用對策略作對事》一書中指出:未來產業景氣的起伏變動只會愈來愈快,企業迅速應變的能力才是決勝關鍵。人力精簡的長虹就好像一隻變形蟲,即使在景氣陷入谷底,還能持續推案。《住展雜誌》研發長倪子仁就指出,從廠辦起家的長虹,在2003年SARS期間,雖然推案大幅減少,但是相對於倒閉、或者根本沒有推案的建商來說,推案又能全部結案出清,確是所存不多;結案出清反應在財報上,就是扎實的獲利。
#@1@#景氣不好,比的是及時踩煞車的管理機制;景氣好時,比的是向前衝的速度。長虹在台灣建築業景氣最差的時候,站穩市場,保住元氣;景氣即將來臨前,他們提前感應:春天的腳步近了,快速展開布局。2003年,SARS風暴整慘了建商;但此時李文造卻逆勢而行,砸下**(多少錢)在大直買下土地;是什麼原因,讓一個向來謹慎的人,大膽挺進自己不熟悉的區域?李文造從微弱的訊號中,偵測出商機。一日午後,李文造翻閱著手中一份中古屋報告,發現:在台北市中古屋滯時,大直地區的中古屋,卻一屋難求;他趕緊派人實地調查,結果,同仁回報:大直的新成屋也早已銷售一空;這樣的情形,在台北市是不可能出現的;他當下判斷:大直地區的買方需求已經開始啟動,雖然慢,但是,已露出冰山一角。果然,不出李文造所料。事後證明:大直買屋需求在2004年爆發至最高點。由於,在SARS期間,長虹以每坪45~48萬元的成本購得土地;如今,同樣地段的土地,市價已飆高至每坪要價60萬元,低價買進,使得李文造節省了近1/4的土地;挾成本優勢,長虹在競爭激烈的大直地區,仍佔有一席地位。
#@1@#李文造對於土地取得,向來信心滿滿,即使,台北市的土地供應可能將面臨短缺。他說:「現在,有許多地主都會主動來找我們,長虹手上隨時保持3到5塊地待評估,」李文造對於土地取得的信心,來自於他的秘密戰情室。李文造的戰情室,是他土地取得決策的後盾。一旦有土地買賣訊息釋出,戰情室的研發部馬上進行土地的地形與地基分析;通常,報告結果,不到一天就會交到李文造手上。隔天,李文造協同公司團隊人員和銷售公司就會一同出現在現場;不到一星期的時間,就可做出買與不買的決定。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誰的速度快,就有機會談成生意。對於土地取得,李文造絲毫不敢鬆懈,因為,一個疏忽,就有可能被競爭對手搶走;再不,就是地主見買主多了,趁機哄抬;如此,可能會讓長虹的土地成本,立即跳高三成。對於李文造來說,他所設立的土地取得停損點,與他性格一樣保守,那就是:土地進價成本要能經得起三成的跌價空間;也就是說,要能做到降價也能獲利的能耐。如此一來,就算取得的土地價格再差,都不會賠錢,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1@#今年呢,對長虹而言,是否會更好?房地產景氣不過好轉兩年,市場上已紛紛提出今年將面臨餘屋過多的警訊;在房價上,根據《住展》雜誌企研室最新調查顯示,今年應該會向下修正,幅度在5-10%之間。面對景氣疑慮,李文造表示,「景氣」與「買氣」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他提出「台北市求過於供」的推案理論認為,現在有能力的購屋者大都是出生於民國50年左右,這一段時期,也是台灣人口成長的高峰;由此推論,購屋人口應大於目前的供給量。另一方面,社會型態改變,三代同堂的景象不再,子女一結婚就想離開父母,因此,另購新屋的現象愈來明顯,這兩項原因結合,購需求依舊強烈。同時,供給面也受到專業要求而成長有限。根據李文造的觀察,現在,進入房地產的門檻較以往高;在消費意識抬頭下,唯有專業才得以立足市場;過去只要有錢,就可以成立一家建商的情形,已不復見。因此,供給量曲線向下,但需求量持續成長,買氣仍然暢旺。因看好買氣,長虹在今年依舊積極推案,包括內湖科技園區規劃兩棟科技廠辦大樓,以及在北安路、中山北路兩棟高級住宅大樓,總金額達80億元。李文造的穩健踏實,讓他一路順遂;所以,當別人還在療傷止痛時,他的心中已開始盤算未來3年長虹的事業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