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約從二○○一年有資訊公司引進美國的「TradeStation 2000i」的程式交易軟體後,一些追求交易效率,以及具有法人從業背景的投資人,便開啟了台灣程式交易的征途。二○○九年台灣的資訊公司自俄羅斯的資訊公司引進了「Multicharts」,並陸續與期貨公司合作,推出限制部分高階與高度應用功能的「券商版_Multicharts」,並由期貨公司以近乎成本價,甚至賠本價推廣「Multicharts程式交易套裝軟體」後,台灣的程式交易圈才開始進入紅火的戰國時代。由於資訊商早期為了市佔率與快速的推廣,所以一開始就選了幾間大學院校的金融相關科系合作,目的在為業界培訓有潛力的種子教師。但因為疏於金管法令及實務風險管理的宣導,以至於一些學生及社會人士在學習之後,違反證券期貨投顧相關法令,私自在網路社群上出租、銷售定型的程式交易策略,也因為這些非實務專業背景的策略開發者缺乏市場實務經驗,而購買或租用策略的投資人心態也不正確,或對程式交易有錯誤的認知及太過樂觀的期許,導致程式交易在推廣了近十年後,實際有效的上線交易人數,幾乎都停滯在六千五百至一萬人左右。 由於目前投資人隨便在網路上,都可以從相關社群或社團取得,或付費購得針對海內外金融商品(尤其是期貨商品)的程式交易策略。網路上這些無償分享的策略,或是違反證券交易法、期貨交易法及相關法令,向投資人收費出租或出售的程式策略,依開發者的背景不同,可靠度參差不齊!而且往往忽略了軟體設定條件對歷史走勢回測會有過度美化的現象。究竟投資人想跨入程式交易,選用程式交易策略時,應該要留意哪些細節與關鍵數字?一、平均獲勝率獲勝率一直是投資人的數字迷思!總以為交易勝率高,就一定能賺錢。殊不知只有獲勝率,忽略了賺賠比率,最終結果可能還是大賠。 平均勝率要高,通常會有兩種現象;一是「小賺就跑,遇賠就拗」!唯一好處是好像任何時機都可以出手,所以交易頻率比較正常,隨時可以賺到成就感。二是用了二至三層,甚至更多層的技術指標當濾網,或是二至三種指標的多空訊號同步時,再出手的策略。優點是「感覺上及數字上,勝率高!」但「交易的頻率太低!」除非平均獲利是平均損失的倍數,否則年化報酬率,跟勝率與賺賠比皆中性的策略差不多,甚至更差。所以各位投資朋友,請試著改變你對獲勝率的迷思!因為勝率只佔了交易致勝要素的二分之一。二、平均賺賠金額比率交易致勝的另一要素,就是平均獲利除以平均損失,得到的「賺賠比值」。以程式交易策略而言,通常當沖型策略賺賠比值會相對低,也就是說平均獲利的金額會趨近於平均損失。而波段型的策略賺賠比值會相對當沖型高,但波段型的策略獲勝率平均而言,會略低於當沖型。三、連續虧損次數連續虧損次數高,通常連續虧損累積的金額也會比較高,為了避免影響到策略出現出場同時反向操作時,原始保證金不足,導致交易數量短缺,策略使用者的所需資金也必須提高。四、回測期間最大績效回落最大績效回落要從浮動損益曲線去推估,反應策略使用者的所需資金必須能涵蓋最大績效回落值的一.五倍。加上所需的二.五倍原始保證金,就是使用該策略的使用者必須備足的資金。五、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包含了手續費、交易稅以及滑價這三項。實際交易時,這三項成本都是必要的考量因素,當交易次數與交易頻率累積達一定次數時,會累積成相當大的成本金額。如果沒有反應在歷史回測報表內,就有刻意美化報表的嫌疑。六、心態要正確程式交易工具的優勢在紀律執行、機械式操作,克服不守規矩的心魔!以及用歷史資料回測交易邏輯,檢視交易邏輯與交易技巧,在過去一段歷史期間走勢中,是否具有穩定性與可靠性。 所以,不要對現階段的程式交易工具存有過度期待的幻想,以為電腦能未卜先知,預知未來。心態上也不要自欺欺人,就能免於落入虧損的交易輪迴中。並慎選由合法證券期貨投顧事業所把關的程式策略,才能在交易的歷程,得到相對較穩定的績效累積。